
- 收藏
- 加入书签
体育教学中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课堂情境创设
摘要: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处理和再创造,探寻符合学生心理特征、思维特点、个性发展的课堂教学情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探寻分年龄段的教学情境是十分必要的,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实践和总结,使之不断科学化,符合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促进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体育教学;不同年龄段;课堂情境
要改变长期以来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长发育的特殊性,从年龄、心理、生理特点出发,对教材进行处理和再创造,探寻符合学生心理特征、思维特点、个性发展的课堂教学情境。在体育教学中,无论是课堂情境的创设,还是教学环节的推进与课堂评价的实施,都要根据不同学段儿童的心理特点来实施教学。
一、小学生低、中、高三个学段的心理特征上的区别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关键心理特征就是“新鲜”,世界那么大,我想出去走走。终于进入了小学,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同学与哥哥姐姐了,还有各科老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关键教育方法就是“习惯”。到了五六年级,则要培养上进心,培养竞争心态,让学生积极向上,迎难而上,不服输。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主要是“青春早期”。有些学生开始进入了叛逆期,需要特别留意。
1.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
2.想象、思维的特点:小学生的想象会向着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
3.情感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低年级小学生常有情感不稳定的现象。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二、不同学段学生体育课情境创设的区别
对于人类的学习进程,在科学研究中表明,人们对于一定条件与一定情境下所学的知识相较于单一的传统教学要有更为深刻的印象以及记忆点,而这也是情景教学法的理论来源之一。
1.低年级创设故事情境,诱发情感
所谓故事性的情境,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课堂教学的内容编成简单的故事,师生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并融入到角色中去的教学方法。如二年级的“持轻物投掷”、“跳单双圈”教学内容,可编成“老猫”带“小猫”去学本领的故事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教学魅力。
故事情境教学程序:首先是“导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其次是“创编故事”,把教学内容编入故事情境之中,启发学生思维活动和参加锻炼的热情;再次是“扮演角色”,师生分别担任角色,讲清角色的任务,培养责任感,进一步激发兴趣,进行情感投资,贴近师生、学生之间的感情;最后“进入角色”,教师讲述故事,师生随着故事情节进入角色。
2.中年级创设游戏情境,寓教于乐
怎样创设游戏情境呢?首先,用音乐渲染气氛。游戏教学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电教手段的应用,更能使课堂气氛充满盎然生机。如游戏“救护伤员”、“支援前线”,可用录音机播放冲杀声、枪炮声以及胜利时的欢呼声来进一步活跃气氛,使学生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就是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再加上教师及时的表扬与鼓励,学生顽强的斗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和提高。其次,用恰当的语言描述与合理的场地布置感染学生,使学生身临其境,完全沉浸于游戏活动的氛围之中。如游戏“行军”、“打飞机”、“侦探”,就是用恰当的语言描述与合理的场地来描述速度的变化,通过场地的新颖布置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场地可布置成有山可爬,有沟可跨等,使学生本来跑得气喘吁吁,却能因用美好的语言描述和合理的环境布置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地达到活动目的。再次,要避免简单的重复,灵活改编游戏的组织形式,让学生不断产生新鲜感。最后,结合游戏特点,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学生既增强体质,又提高思想觉悟。
3.高年级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问题性情境,就是把那些不知与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的情境中去。一般来说,这些问题适合于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并具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来说既是他们力所能及的,又必须经过他们的努力才能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开启他们求知的心扉,燃起他们对知识追求的热情。那么,怎样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呢?
首先,要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根据这些知识,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如可通过把复习“前滚翻”与“后滚翻”放在一起,先让学生注意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总结讨论,促进技术的掌握。其次,要充分把握学生(年龄、智力水平、知识经验等)的特点。如在教高年级短跑时,可利用学生已学过的速度概念这一有利条件,让学生去思考步幅与速度的关系,弄清途中跑步频率不变,步幅增大,速度增快的原因。这样创设的问题情境既紧扣教学任务,又能与学生已学知识联系,使学生既有所得,又乐在其中。
再次,创设问题情境应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切不可拘泥于一种,既可以采用教师设问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学生练习的方式;既可以面对全班,也可以面对个别学生或小组。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就会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高。总之,经常性地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事探究性的智力活动,是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总之,情境教学法是指依托于故事、场地以及场景等各方面的助力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教学目的的一种近年来较为流行的新式教学形式,拥有传统的体育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也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只要在教学中精心创设学习情境,学生就会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产生强烈的角色体验感和浓郁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探寻分年龄段的教学情境是十分必要的,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实践和总结,使之不断科学化,符合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促进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