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幼儿园开展职业体验课程的有效实施策略

冯亚丽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1期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魏幼儿园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应“与家庭和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幼儿园体验课程之“体验”植根于幼儿的精神世界,立足于儿童与自然、社会的有机融合。开展职业体验课程能使幼儿在各种游戏等体验活动中增进热爱和尊敬劳动人民的情感,逐步萌发劳动意识、积累劳动经验,习得知识和技能,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关键词:幼儿园;职业体验;课程;实施策略

一、盘点资源形成幼儿职业体验的资源库

幼儿可以进行哪些职业体验?周边有哪些可利用资源?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关于“职业体验资源”进行教师、家长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家长职业资源,为开展课程提供丰富、有力的保障。其次,是通过周边三公里资源调查拓展挖掘周边可利用资源。教师可以通过踩点的方式对周边三公里资源进行全面排查、梳理。最后,结合《指南》中各年龄段幼儿园发展目标精准地梳理出在开展课程中所能利用到的相关职业资源,并进行梳理与统计,形成课程资源库。

二、精准剖析职业体验对幼儿的发展价值

《指南》中强调,引导幼儿尊重、关心长辈和身边的人,尊重他人劳动及成果。可以利用生活机会和角色游戏,帮助幼儿了解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社会服务及其工作,如商场、邮局、医院等,体会这些机构给大家提供的便利和服务,懂得尊重工作人员的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对照盘点的资源,依据各幼儿段幼儿年龄特点及未来人才职业发展需求,教师可对各职业资源对幼儿发展价值进行了全面剖析,以本园周边资源为例:

三、科学构建幼儿职业体验课程的发展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因此,制定科学的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如何科学制定出各年段幼儿在职业体验发展目标,不仅需要结合本阶段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的原理,还要对照新《纲要》及《指南》中提出关于幼儿劳动的发展目标及实施指导建议,以《主题综合丛书》为参考。在实践过程中,首先要针对劳动职业进行了系统学习、教研与梳理,再结合实践在教研中不断梳理、判断、整理出各年龄段主题课程总目标。

四、梳理适合各年龄段幼儿进行的职业体验内容

哪些职业幼儿感兴趣且适合幼儿进行职业体验?对照资源就各年龄段幼儿职业体验的适宜性进行了梳理与盘点。鉴于以上分析、判断,结合幼儿感兴趣的、能够直接感知、实践体验等特点,首先要判断出幼儿可以进行的职业(模拟)体验内容,然后再根据资源利用,基于各年龄段幼儿年龄特点,对资源进行删选,梳理出适用于幼儿的职业体验课程。如:

五、职业体验课程的有效实施策略

课程实施中还需要有真实、有效的实施策略,充分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园内在时间上保证每半月开展一次活动,主要采用主题前、中、后审议,通过听汇报、看现场的形式展开研究,主要形成以下策略:

策略一:理清课程脉络,形成实施路径

基于社区职业资源在劳动体验课程实施过程中,主要通过理清课程脉络、梳理并形成适合年龄特点、满足幼儿兴趣需要的实施路径。具体围绕实地调查,初步感知→实践操作,亲身体验→巧用资源,突破难点→游戏互动,经验巩固几方面展开。

(1)实地调查,初步感知职业

幼儿期是人的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对社会、对自然、对周围的一切都没有全面、系统的了解,他们有着浓厚兴趣,喜欢亲自去体验社会、感受社会,从而去适应社会。《纲要》提出“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幼儿充分感知、了解社区职业资源的特点,利用实践活动帮助幼儿去充分感知、体验。如:中班主题:走近农民走进生活。

通过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幼儿对农民这一职业的原有经验,在分享中了解到农民有菜农、渔民、果农等种类。对于菜农,他们会种哪些蔬菜水果?工作地点及时间又是怎样安排的?活动中孩子们提出问题、尝试自己用观察、采访等方法来解决问题,孩子们在过程中逐步了解农民这一职业特点。

再如:“我型我‘袖’”主题活动中孩子们为了学做护袖,走进裁缝店,了解裁缝的工作环境、使用工具、工作内容等,孩子们通过采访了解护袖按照作用分可以分为三类:①防水护袖、防晒袖、防脏护袖;②制作护袖需要用到的工具:剪刀、缝纫机③制作护袖需要用到的材料是:布和皮筋,为制作护袖奠定基础。

(2)实践操作,亲身体验职业

职业体验,还需要为儿童提供模拟场地,让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不同的职业体验主题场景中扮演各种角色,在玩乐中获得成长,培养初步的职业意识和能力。如:在开展大班主题《小小洗车工》中,教师为幼儿创设洗车职业体验场,让幼儿学做洗车工,真实体验了洗车这一职业特点。

(3)捕捉资源,突破体验难点

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对于幼儿在职业体验活动中出现瓶颈这一问题,研究活动中,主要通过评价交流、走进现场、资源进课堂来突破难点。

评价交流,资源共享。教师在组织活动中及时捕捉、发现幼儿在职业体验活动中的难点,对于幼儿及同伴间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们则通过交流分享的方式将问题逐一突破、解决。

主题“编织”之旅活动,幼儿在编织围巾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会用同伴互助、学习材料支架等资源解决问题,但实践中还是会出现漏针、错针情况,面对现状教师充分发挥幼儿学习主动性,通过游戏后的交流分享诱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寻找问题源头,寻找解决方法,将资源进行共享。过程中不仅增进幼儿思维的持续发展,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走进现场,专业解围。《小小洗车工》主题活动中,洗车前孩子们通过讨论解决了洗车地点、洗车工具以及工具使用方法后,进行第一次洗车,孩子们遇到鸟粪擦不干净、汽车下面没洗到等问题。

面对问题,孩子们通过几次尝试始终没能得到解决,于是,他们讨论、决定走进洗车店,首先通过咨询专业人士,再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解决问题;多元化、多主体的分享互动丰富幼儿的劳动经验,提高幼儿深度学习的能力。

资源进课堂,化解难题。在开展主题课程中,将职业资源引进教学活动中是化解职业体验难题的又一突破口。主题《我型我“袖”》活动中,孩子们对于袖口的大小,长短、上下袖口的皮筋到底要多长?皮筋怎么缝进去等问题。为了能够解决问题,我们邀请裁缝店的专业人士走进课堂,通过现场讲解、解答、操作指导等逐一突破孩子们的问题。再如:《小菜农》主题活动中,挖坑、撒种、翻土、移栽培植等技术通过专业菜农来园进行阶段性的现场教学,孩子们在一次次的体验活动中发现了种植技巧,掌握种植技术,“小菜农”收获着成长的快乐。

(4)游戏互动,巩固实践经验

游戏是孩子的生命,将职业的工作范畴和所需工具融入到班级区域游戏中。在生活区,创设了各种符合年龄特点的职业体验环境,让幼儿与材料、同伴和老师不断地产生互动,以获得经验的积累。如:裁缝——制作护袖,手工艺制作者——制作围巾,点心师——甜品、面点制作,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充分感受、体验职业特点。

游戏拓展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建构了自己对职业全过程的认知,包括工具和用品等,认知获得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他们在游戏过程中通过扮演角色对不同角色工作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想象和创造,社会经验不断丰富。

策略二:打造体验环境,支持经验生长

《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课程过程中,园内可以创设厨房体验室,成为孩子们进行厨师、点心师等职业体验的场所;创设可视化的、充满浓郁的职业体验课程氛围的主题课程长廊,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通过看、触摸等多种体验方式来感知、认识职业,萌发对职业体验欲望;班级创设独立的生活区,为幼儿提供了游戏职业体验场,满足幼儿认识、实践的需求。

策略三:点面有机融合,职业体验再生

如何让幼儿的职业体验活动获得成就感?让更多的幼儿卷入职业体验活动中,我们通过以点及面的形式让幼儿再次对职业体验萌生兴趣。如:利用国旗下讲话,介绍自己在职业体验中承担的“任务”;在“六一”节开展“露一手”来共享幼儿获得的职业技能;在幼儿园文化节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在互动游戏中获得成就感,萌发对各种职业的兴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体验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幼儿园职业体验活动区创设和活动是以幼儿真实生活为基础,模拟情境为载体,体验活动为通道,以其自由、自主的特点深受幼儿喜爱。在职业体验区丰富的小天地里,幼儿能够无限畅想与发挥,自主选择游戏材料,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主动探索、积极表现、合作交往,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成功,对综合能力的发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