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现实问题和对策思考

蔣定香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40期
西省桂林市全州县建设完小 541500

摘要:“双减”政策对于学校教育改革、教育生态系统重构、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项涉及多方利益群体的系统工程。过去,教师普遍采取“填鸭”的方法,即:多背诵、多写作业,从而加深记忆提升成绩。“双减”政策实施后,需要老师们不断地改进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对策。同时老师也要在教学中给予学生高质量的引导。教师应减少单一的知识点灌输,转变为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问题;对策

前言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深化,各个层次的学校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和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小学语文是一门涉及面较广、实用性较强的科目,学生在学习中难度较高。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着单一的特点,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双减”政策实施后,需要老师们不断地改进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对策。同时老师也要在教学中给予学生高质量的引导。教师应减少单一的知识点灌输,转变为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从而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一、双减政策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量”不重“质”。为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校把重点放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上,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但在实际教学中,减掉了教学内容的量,没有挖掘出教材的重难点,内容设计过于简单,达不到完成课堂目标的要求。学校在安排检查的过程中,只注重学生课业“量”的检查,忽略了学生作业“质”的考查,过于关注教学工作的量化考核,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得减负工作的“质”与“量”不成正比,关注了减量,忽视了增质效果。在“双减”政策落实于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实施学生减负的实践中,学生的实际负担并没有明显改善。减负的初衷是通过减少作业量,将更多的课后时间用于其综合能力的提升。而事实上,学生虽然增加了课外空闲时间,但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后,一部分学生的空闲时间被家长用来加强基础较为薄弱科目的学习;另一部分孩子,因为家长没有时间、精力等其他原因,处于“放养”状态,从而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学生做不到对时间的自由支配及合理使用,不能配合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师课堂教学,使得“双减”政策实际目标与教学方向发生偏离。

(二)减“形”不减“实”。考试是常规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一段时期内教师的教学效果。“双减”政策明确提出要降低学生对考试的压力,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三至六年级可根据实际情况每学期期末组织一次质量检测。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是存在意识不强、力量不足、办法不多等难题。“双减”政策要求在实际考试时需对时间、频率、统考等合理规划,但教师在面对考试时,并没有将压力、方法、结果运用等处理得当。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焦虑不但没有减低,反而越来越严重。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对策

2.1科学认识减负的内涵,妥善应对质量提升要求。加强素质教育,理性地看待“减负”。教师和家长应从实际行动来减轻孩子的学习负担,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新一轮新课改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中国的教育应该全面贯彻这一思想,转变观念,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外,还应注重学生的思维方式。所以,小学教师必须不断地改进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对于减轻家庭作业和练习的负担,要求学生们要养成主动探索的精神,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各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上,而不是简单机械性的重复性作业。当然,这些都需要我们教师在校内去进行正确引导,避免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动机,甚至厌学,那就得不偿失了。

2.2结合教材使教学目标设计达到最优。教学目标是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基础,它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走向,影响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确立明确的教学目的,并使其充分发挥其功能,例如:指导老师的教学方向、学生的学习观念等。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确保教学的有序进行和提高教学速度。要使学生的知识和学习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合理地调整课堂教学的结构,减轻学生在课堂上的训练负担,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3要让学生“减负”,教师首先要对自己施加压力,即实践创新,提高课堂效率。科学有效的教学,学生才能掌握大部分的课堂知识,课后轻松自如,这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精益求精,扎实做好备、教、改、助学生的工作,通过有效创新的课堂教学,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精心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学内容,包括教学目标、重点、挑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等,研究的重点、难点和最基本的内容是需要时间的。要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认真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做到分散难点,突出重点,浅显易懂。

2.4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由于不同的学生的性格、能力不同,所以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也不同。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则会使能力较高的学生难以拓展思维,使能力较弱的学生学习难度增大,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在实施分层教学时要注意学生的个人差异。在教学活动中,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时,可以创造情景,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品读、赏读等,帮助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学生得到提升,并帮助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学习基本的课程内容,轻松掌握重点和难点。这样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减少工作量。

2.5改变作业模式,优化作业内容。新课标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将课堂上对新知识的学习热情扩展到教室之外,并从纵向、横向扩展阅读。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读书和沟通平台,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广泛的阅读,积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因为,每个班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课后的作业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学习情况,分层布置,对每个学生都要有针对性的减负;同时在安排小学语文课后作业时,还应注重课内外联系、各学科之间的融合,力求灵活多样、内容丰富、有趣味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落实“双减”、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影响下,对小学语文教学做出改革调整是必要也是必须的,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在及时革新自身教育理念的同时,付诸持之以恒的决心,积极进行课程教学创新。切实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并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洪宇“双减”政策落地应回归立德树人初心[J].中国教育学刊,2021(12):2.

[2]李忠泓。减负,从高效课堂开始[J]。中国民族教育,2011(Z1)。

[3]钱金明。有效语文课堂的三大基石[J]。语文教学通讯,2011(1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