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绿城课程构建下的六年级体育男女分班教学的设计与研究

程新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43期
杭州绿城育华学校小学部

摘要:在小学高年级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合理的男女分班教学能够满足男女生群体的体育运动需求,使两个群体的学生能够在适宜的、科学的体育项目中得到最为有效的课堂教学,为体育运动能力学习的提升奠定基础。但是,笔者在体育分班研究中发现当下师资力量不足、分班标准过于简单、分班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提升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男女生体育分班教学模式的实施。基于此,笔者结合小范围的实验经验,围绕着男女分班标准、策略等方面问题,男女体育分班对学生、学校等方面的影响以及有效分班策略与教学方法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男女;分班;教学模式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健康中国”的发展规划强调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需要重视学生运动兴趣与运动习惯的培养。学生的体质是存在个体差异的,男女在体育方面更是有着明显的不同,包括身体素质、运动偏好、心理特征等各方面。

1.小学高段年级体育分班教学面临的困境

小学高段年级体育分班主要集中在男女分班这一模式方面,但是,男女体育分班在实践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困境。这些困境的存在影响了男女分班教学模式良好教学效果的提升,也不符合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根据研究发现,目前,小学高段年级体育分班面临的困境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1体育分班后教师的专业素养跟不上

小学高段体育男女分班后,由于男生、女生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差异,为了符合群体体育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体育教师需要设计和组织适合群体的体育课程。而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不同的分班班级中,男生的体育运动类型和女生的有着明显的差异,客观上要求体育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体育运动教学的专业素质。但是,实际上,据全国体育教师缺口统计调查结果来看,目前我国的体育教师面临着45万左右的缺口。

1.2男女分班配套资源体系不健全

小学高段年级男女体育分班教学过程中,配套的资源体系是支持男、女班级开展体育课、进行体育专业训练与教学的重要支持。例如,在男、女分班后,不同的体育项目需要有专业的器材、教室等方面作为支撑。但是,由于长期合班、体育课程教学的不重视,小学高段年级男女体育分班后相关的体育项目缺乏专业的器材、设备以及教师作为支持,从而影响了男女分班体育教学效率的提升。

2.小学高段年级体育男女分班的意义

结合体育男女分班的文献研究分析可知,大多数学者在“男女体育分班”的利弊的研究方面,主张:学生个体是发展且存在差异的,男生、女生的身体素质、适宜体育项目、喜好等方面是有着一定的差别的。男女分班模式是符合男生、女生性别差异所带来的身体生理要素发展的客观规律、兴趣等方面的要求的。而且,本质上与“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有着一致性。根据相关研究以及多年体育教学经验的分析,笔者认为在小学高段年级体育男女分班方面,具有以下几点的意义与价值:

2.1有助于不同性别群体体育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六年级是学生由小学阶段向初中阶段过渡的重要时期,男生和女生群体的身体发育的差异,使得他们在同一班级的体育授课过程中,并不能实现自我体育“最近发展区”的发展目标。同时,男生、女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喜好、体育运动水平与素养方面也有着显著差异。在差异性的背景下,统一不分班的体育授课模式无法激发两个群体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与动力。

2.2助推体育教学的良性竞争

小学高段年级的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男生、女生的差异不仅体现在体育运动技能水平、身体素质以及适宜体育项目的差异,同时,还体现在课堂纪律、运动素养差异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个体的自尊心、自我意识逐步发展起来,男、女分班能够为男生、女生创设体育学科领域的公平环境,在相似的身体素质、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分班教学本质上与分组教学具有相似性,因此,有助于学生在公平的体育学习环境中进行良性竞争,从而激发学生在体育学习方面的积极性。

3.小学高段年级体育男女分班教学模式构建的策略

构建健全完善且科学的小学高段年级体育男女分班教学模式,是当下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鉴于以上问题与意义的分析和总结,笔者认为体育男女分班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逐步展开。

3.1基于学生主体的体育课程项目内容的规划

高年级体育男女分班的原因和前提在于:男生、女生的差异使得适宜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育项目有所差异。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师在“男女分班”前需要充分分析班级男生、女生的基本特征,做好男生、女生的体育学情分析工作。例如,在学生的体育学情分析过程中,体育教师以学生体育档案为依托,从学生的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体育运动爱好,体育运动技能水平,身体素质数据等相关信息出发,构建完善的学生个体的体育数据系统,进而为了解男生、女生体育学情做好准备。

3.2创设男女体育分班的良好氛围与环境

小学高段年级男女分班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从环境氛围这一资源着手。环境与人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良好的环境与氛围,能够为激发学生运动内生动力、培养体育运动兴趣与爱好创设契机与有利条件。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在男女体育分班教学模式构建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男生、女生的兴趣差异、体育运动项目内容等各方面的因素的分析,有效落实环境设计的“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教学理念,做好男生运动区、女生运动区的环境规划与设计工作。

3.3健全体育教师男女分班教学素养发展的培训体系

小学高段年级体育男女分班教学模式的构建,除了项目内容、分班体育环境之外,比较关键的一项内容在于体育教师男女分班的教学能力。本质上,男女分班是个性化分层教学的一种体现。作为体育教师,需要具备男女生体育学情分析、不同性别群体体育活动设计等方面的专业能力。鉴于上文师资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健全体育教师男女分班教学素养发展的培训体系具有必要性。具体措施如下所示:

(1)纳入新生力量,招聘小学高段专业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的缺口使得小学高段男女体育分班缺乏足够的、专业的体育教师作为支持。因此,小学学校需要基于现实情况的分析,积极纳入新生力量,通过公开招聘的途径引入专业的体育教师,为不同性别的体育分班教学提供充足的教师作为支持。

(2)规划培训,助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男女分班是小学乃至初中、高中等不同阶段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关系着其是否能够让男女分班后,学生适应和喜欢分班后的体育课程,是否有助于男生女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

3.4立足创新,创设男女分班体育活动形式

课堂是体育分班教学的主阵地,体育分班教学模式的构建离不开高效的课堂。因此,在男女分班后,体育教师需要基于创新理念,创设分班后的体育活动形式。通常情况下,男女分班后是由两个班级的男生、女生共同组建而成的体育班级。为了促使学生的融合以及和谐发展,体育教师可以在分班后的体育课堂中,创设混合型的体育竞赛或者班级型的体育游戏活动。

4.结论

基于学生差异以及个性化发展的男女分班为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创设了有利条件。在小学高段年级体育分班教学模式构建过程中,体育教师必须要以学生学情为前提,合理规划分班后的体育教学内容,创设多样化的体育活动项目。同时,健全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培训体系,从而有效提高高段年级体育分班教学模式的实践效率。

参考文献:

[1]姜慧卿.潍坊市中小学体育分班教学的发展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06):69+71.

[2]高梅.我国小学体育实施男女分班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运动,2018(07):122-12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