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谈农村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难点与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城镇化发展,农村初中班级中留守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由于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对于处于青春期的留守学生的教育成为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如果管理不善就会引起大量学困生的出现,给家庭、社会和学校带来很大麻烦,甚至影响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农村初中班主任应该给与学生充分的信任和关爱,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心理素质,进而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思想教育;班级管理;难点和对策
在人生成长过程中,初中阶段属于非常重要时期,所以初中班主任的教育任务尤为关键,在农村地区大量年轻人员到城市就业,留守在农村的学生教育成为一大难题,需要班主任增强责任心,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和身心健康,对提高初中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班主任管理工作难点
(一)农村留守学生数量较多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学生的父母不在身边,日常生活起居完全依靠年龄较大的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而父母是学生的启蒙教师和重要监督人员,如果父母不在跟前,不仅学生的学习缺乏监督和管理,而且他们在生活和心理方面也容易出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势必给初中班主任的教育带来很大困惑。由于缺乏父母关爱的学生,心理会感到孤独或失去安全感,容易形成自卑和孤僻的性格。同时在学习方面缺水帮助和督促,导致初中生的学习成绩很不稳定。长期下来就会明显降低农村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甚至严重危害初中生的身心健康。由此可见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农村初中班级学困生数量较多
目前农村初中班级中都会有一些“学困生”存在,他们不仅在学习方面难以集中精力听讲和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用,促使学习成绩比较落后,长期下来这些学生就会失去学习耐心和兴趣,甚至出现中途辍学的现象。这是因为农村学生家长自身文化水平较低,不能辅导或检查初中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有的农活繁重,无暇顾及初中生的学习管理,尤其对于一些学习成绩的较差的学生,就会怀着放任自流的心态,对学生管理处于被动状态。致使学困生形成消极和懒惰心理,无法正确面对日常学习。因此班主任在新课改背景下,应该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家庭环境,提出针对性的管理对策,尽量减少学困生的出现。
(三)初中生处于青春期
初中生心理和生理方面处于懵懂期和成熟期的过渡时期,对待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愿意自己做主,最主要的表现是不爱听家长和教师的唠叨,极易产生矛盾心理,在遇到事情时既想依靠教师和父母,又愿意自己尝试一把,这种情况下会使班主任的管理非常棘手,因为他们不再盲目崇拜教师,存在严重的叛逆情绪。尤其是一些独生子女,他们虽然自信心较强,但是遇到困难的时候比较敏感和脆弱,对于来自家长和教师的批评,就会生硬地怼回去,并且极易产生冲动和离家出走的恶性事件。
二、提高班主任管理质量的对策
农村初中班主任在完成本学科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还需要担任家长的角色深入学生的家庭生活中,才能彻底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和真实情况,然后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来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促使初中生能够很好地融入到班集体中,对生活和学习充满自信心,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和道德素质。
(一)充分考虑留守学生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如果忽视对他们的教育工作,不仅给家庭和学校教育带来困扰,而且不利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进一步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教育部门需要充分重视留守学生的问题。首先家庭需要有相应的监护方案,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也应该找到合适的监管人员,弥补父母缺失对学生展开良好教育。同时外出打工的父母应该利用一切富余时间给学生进行良好沟通,通过语言和行为来支持和爱护学生,让他们从心里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父母需要与班主任和代管人员经常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或学校的情况,以便配合班主任和代管人对学生展开有效的教育和管理,促使学生能够在相对愉悦的环境中成长。
其次,学校根据留守学生情况设施相应教育方法。例如:学校可以给父母不在身边的学生设置宿舍,可以让这些学生吃住在学校,并且配置生活教师来管理学生的饮食起居,让学生感受到和家庭一样的温暖。同时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封闭和健康的生活环境,避免学生接触外界不良因素,因父母陪伴缺失而出现的各种问题。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设置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初中生能够了解到心理健康知识,能够正确面对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心里感到迷茫时可以找到班主任或心理教师进行倾诉,来缓解心理压力,避免出现心理疾病问题。另外学校可以给初中生设置一部免费电话,让他们在课后能够与父母直接联系,随时能够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和理解,教师也可以通过电话与家长沟通,定期将学习成绩和生活情况汇报给家长,这样能够相互促进对初中生展开教育和管理。
(二)正确解决学困生问题
班主任面对农村学困,不要一味地给予指责和批评,应该充分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大力表扬,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优势或进步,对今后努力提高学习成绩非常有帮助。例如:学困生上课容易开小差,班主任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增加对他们的提问次数,最好将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来回答,促使他们集中精力来听讲。每次学困生回答问题正确时,就要给予肯定和相应的鼓励,刺激他们养成认真听讲的好习惯,并且对课堂知识逐渐产生兴趣。
班主任对于学困生的态度应该温柔平和,要耐心进行说教和引导,切忌采取粗暴的态度来惩罚他们,这样经过长期的教育和管理,就可以将学困生转化为优秀学生。班主任还可以让同学们组成帮扶小组,让优等生和学困生组合在一起,通过榜样的力量来消除学困生的不良习惯,吸引他们养成热爱学习、相互帮助的好习惯。
(三)帮助初中生顺利渡过青春期
班主任应该深入学生生活,充分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和性格特点,结合他们的爱好进行教育,这也是做好德育教育的首要条件。班主任在和初中生进行交流时应该注意方法和技巧,因为初中生虽然叛逆性较强,但是非常需要人文关怀,班主任应该采取人性化管理,给予他们充分的空间,放下身段和学生面对面交流,或用心沟通,通过自身魅力来感染学生,致使学生的空虚的心灵得到慰藉,能够更好地渡过青春期。
三、小结
在农村地区留守学生较多,在缺乏家长的监护下,容易被社会不良因素所困扰,难以正确分辨是非对错,这样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就会非常被动,甚至出现激烈对抗或殴打教师的恶性事件,给班级管理带来极其不良的影响。所以班主任在传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随时关注初中生的心理和身体健康状况,采取上述对策管理好班级,确保初中生在健康环境中成长。
参考文献:
[1]马海屹.农村初中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的难点与对策[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2):218-219.
[2]李宇辉.农村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难点与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20(02):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