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教学做合一”的高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实践教学体系创设
摘要:在新课程不断整改的背景下,高职教育想要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就应当构建良好的教育的常态化机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将其纳入在多种教育中,如干部教育、党员教育以及国民教育体系房中,重视社会的宣传教育。在教育部门、国家部门等联合发布了《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要核心内容,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走在时代的前瞻,不断的创新以及完善教育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新时期学校民族团结进步的主要育人任务。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高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引言:高职院校所开展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为社会输送更加专业的人才,同时,也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优秀接班人的重任,展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高职院校非常重要的一项的核心任务,其对共同体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针对“教学做合一”的高职铸牢中华民族意识课实践教学体系创设进行简要分析并阐述,以下仅供参考。
一、高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实践教学体系创设的价值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已经进入了新的社会主义时代,这是中国共产党各个领导人民努力奋斗的结果。同时,也是中华儿女走向未来、步入全新历史的起点。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面临了非常多的挑战,对此,高校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走在时代的前沿,为学校开展新的局面,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的育人工作[1]。对此,在高职院校中展开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是新时代培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地强调,新时期的青少年应当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责任,不负年华、不负时代以及不负党和的人民的期盼。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其发展迅速,已经进入了普及化的时期,在校学生人数庞大,而这股新生所带来的力量不容小觑。基于此,想要在高职教育的中展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学习关于党的民族政策以及理论,即应突破传统育人的局限性,一步一步地一步地引导性学生的能够加强对于党、人民政府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从而进一步推进高职教育的改革,使高校能够的打造出符合性专业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青春力量[2]。
二、“教学做合一”的高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实践教学体系创设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教育目标,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在进行高职院校学生教育期间,应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贯彻习行平总书记对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思想,彰显其清晰性以及针对性,围绕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问题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以及体系,清晰论述我国共产党做好民族工作的经验以及理论,秉承着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教学内容由浅至深,循序渐进地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为后续所展开的社会大课堂做铺垫[3]。此外,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主要基地,其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融入高校教育中不仅仅是立德树人工作的内容,也是有效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思政教育是高校党建的基础,党建工作是高校在展开思政教育过程中的劳动成果,两者有着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特点,共同促进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融合,已经成为高校可持续发展中的必然趋势。在新课程不断改革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当结合自己的校园风气,将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渗透到日常的学习当中。同时教学时教师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培养高校大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学业以及日后就业等各个方面,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能够贯穿高职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
(二)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价值
通过现代化融媒体平台,来推动基层党组织。近几年来,我国形势环境日渐激烈同时又复杂多样,很多负面舆论和歪曲意识形态,开始出现在大众面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因为缺乏一定的分辨能力以及判断能力,会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对此,高校党建工作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走在时代的前沿,在传统的党建工作基础上,通过融媒体新技术来为学生展开党建工作,通过信息技术与思政工作的优势,来落实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基于此,高校想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价值,就应当注重挖掘每一门课程当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进行统一备课,秉承着目标科学、合理的建设过程,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以及时效性。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深入地学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全面了解每一个民族之间交融的历史,提高政治影响力,加强五个认同以及自信[4]。同时,还应当完全贯彻三全育人理念。首先,是全员育人要求每一个教师,都应当深入学习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的基础知识,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次,是全过程育人,应当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落实到每一个阶段,如入学教育,专业教学,毕业设计等一系列的环节,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后,是全方位人,应当注重线上以及线下的教育结合,创造良好的续学习环境,展开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举办联谊会、文化节等一系列的活动,让每一个民族的教师能够更加和谐地交流。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高校党委领导应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工作机制,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办公室吗,进行整合、统筹有关工作;其次,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机构,注重理论以及问题的研究,通过新时代新媒体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手段。
参考文献:
[1]丁姗姗,戴扬.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职思政教育途径探析——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2(33):9-12.
[2]赵欣,钟琴.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西高职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研究——基于广西6所高职院校调研数据[J].广西教育,2022(18):23-27.
[3]马明月.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策略分析[J].人生与伴侣,2022(23):89-90.
[4]李雪峰.民族高校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22.DOI:10.27408/d.cnki.gxmzc.2022.000003.
课题名称:在高职院校如何用好多样实践活动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项目编号:EJSZY2206。
任务下达单位:鄂尔多斯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薛红,出生年月:1971.11,性别:女,籍贯:内蒙古,单位:鄂尔多斯职业学院,邮编:017010,学历:硕士,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