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1+X证书制度背景下“课证融通,赛教融合”人才培养路径实践探索
——以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例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新发展时代的来临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加速应用,高职会计专业面临转型升级的机遇和挑战。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课证融通,赛教融合”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1+ X证书制度为背景,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研究对象,探讨“课证融通,赛教融合”的人才培养路径实践,探索该模式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基于1+X 证书制度背景下人才培养过程中“课证融通,赛教融合”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路径。
关键词:1+ 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赛教融合
一、1+ X 证书制度的实施意义与“课证融通,赛教融合”的关系
(一)1+ X 证书制度的实施意义
1+X证书制度全称为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 X证书制度中的“1”是指学历证书,“X”是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目前涉及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 X 证书包括智能财税、业财一体信息化等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于学校而言,1+X证书制度的推行有利于推动职业院校深化改革,职业院校致力于培养技术型人才,而1+X证书的形式,使得学生获得学历的同时,通过学习和考试的形式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贴合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1+X证书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提高职业院校社会影响力,提升职业院校的办学效果和办学形象。对于学生而言,会计专业服务于不同行业、企业,不仅需要懂会计上的核算和监督,还需要懂基本的公司经营和管理。高职院校通过1+ X 证书制度的实施,能够培养学生取得智能财税、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社会提供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1+ X 证书制度与“课证”“赛教”之间的关系
首先,1+ X 证书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完善课程设置和实施,反之,课程设置和实施也能促进1+ X 证书的推广和实施。1+X证书的实施,将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联系在一起,这会影响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的设定,促使职业院校根据1+X证书制度,完善目前学校的培训内容、教学内容、和技能考核标准等,有利于职业学校将新知识、新技术融入教学当中去,促使职业院校适应科技发展和就业市场的需求,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其次,1+ X 证书制度下,“赛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就是将竞赛和实际教学结合起来,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推动教学管理的变革。可以通过将学生的职业技能竞赛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融合,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的培养水平。因此,“赛教融合”旨在借助相关实践技能大赛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如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大赛、各类专业技能竞赛,通过校企合作的平台,将高职院校学生技能水平拉到业界进行评估,作为教学的有效反馈,从而反哺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基于1+X 证书制度背景下人才培养过程中“课证融通,赛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课证融通未真正实行,学生对“1+X”证书的认知较低
“1+X”证书实施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学历得到晋升,同时提升个人未来从事某项职业的技能,拓展个人就业、创业的本领。但是目前大多数高职学生对于“1+X”证书的作用存在疑虑,普遍认为在高职期间考取初级会计证足以证明自己的专业能力,对“1+X”证书处于观望状态。我院于2021年下半年开始试点开展“业财税融合成本管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业财税融合成本管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职业技能等级证培训和考试,已组织学生参加一轮的“1+X”证书培养,但是考证学生报名人数少,课证融通效果较差。通过反复与学生进行沟通发现,学生之所以对考证产生犹豫,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主要是学生对“1+X”证书的认知还不够明确,不确定证书在未来工作中是否能发挥用途;其次是学院没有实行课证融通进行证书与学分置换;证书报名费用高;还有考证非学校毕业的必须条件等,这些原因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参与培训和考证的积极性。
(二)人才培养中的课程设置与“赛教”内容不对应
教师在教学中主要以人才培养中设置的课程为主,由于专业限制并没有完全能以竞赛的内容去选择课程。以我院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参加的“1+X”证书相关的“中德安普杯”全国职业院校(高职组)业财税融合暨大数据管理会计应用能力行业赛为例,分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与大数据两个比赛部分,其中财务会计比赛内容与我院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财务会计、基础会计等课程的设置是相通的,但是管理会计与大数据部分中的大数据结合了计算机的Python与财务分析,Python软件分析在会计人才培养中并没有涉及,导致教师在培训中难度加大,而相比较于历年比赛获奖院校,例如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它们在人才培养中Python软件分析课程是作为专业课程的,因此学生在竞赛中更具有优势。大数据普遍应用的环境下,Python软件等大数据理论知识的缺失不利于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的发展和未来行业市场的竞争。
(三)双师型的教师较为缺乏
要实现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关键的影响因素。目前,在我院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师中,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的教师为主要来源,大部分教师都不具备相关的企业实践经历。学校出台了鼓励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的政策,但是由于专业教学任务较为繁重,教学工作协调存在困难,教师实践技能的提升进程较为缓慢。这一师资现状影响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例如教师无法迅速了解到目前财务分析的需求,不能马上根据市场需求改革和调整“课证融通,赛教融合”的培养内容和培训内容,也不能快速帮助学生选择含金量更高的1+X 证书。
三、基于1+X 证书制度背景下人才培养路径实践探索
(一)提高“1+X”证书的作用
(1)大力宣传“1+X”证书,提高学生的认可度
目前,我国关于技能证书中的认可度依然以政府部门颁发的证书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尽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先后分批次取消了多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但目前无论人才招聘市场、企业对证书含金量的认可度,还是企业具体岗位对证书的需求程度,还是招聘市场在职人员及求职者所持证书的比例,“1+X”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依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因此学校和教师在“1+X”证书的推广中,可以通过宣传社会对“1+X”证书的认同感去引导学生考取“1+X”证书。
(2)基于成果导向,完善评价激励机制
完善的评价激励机制既是有效推进基于成果导向的“课、证、赛、教”融通双创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结合会计专业特点,明确提出学生毕业时必须获取“毕业证”、“技能证书”的“双证”要求。于此同时,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将岗位实践技能考核、技能考证要求、技能竞赛方法纳入实践考核体系考核方式,实现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技能竞赛方式有效衔接,注重考核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实施将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及获奖证书与课程学分进行置换,或者将学生技能竞赛证书与毕业要求中的相应职业技能证书进行置换的激励机制,真正调动学生参赛的积极性,有效推进“课证融通,赛教融合”工作,全面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基于“1+X”证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1)改革课程评价模式,大力推行课证融通进行证书与学分置换
目前,专业课程的评价主要采取传统的课程评价模式,即结合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以及期末考试成绩并以一定的占比计算学生的综合成绩。这一模式将课程学习与“1+X”考证完全隔离开来,学生在完成课程的学习之后需要按照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考核。因此,为了提高“1+X”考证与课证融通的效果,相关专业实操课程的考核可以结合与学分置换,提高“1+X”证书与学分认定的力度,简化认定手续和扩大证书认定范围,将“1+X”证书作为实践课程学分的一部分。其次,可以将企业和社会对证书的技能要求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提高“1+X”证书的所占比例按照学生掌握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技能评级,最后以考证的成绩结合学生学期相关考评作为课程的成绩评定学分或者可以根据专业证书的含金量用证书置换相应课程的学分,申请专业课程免考。最终,通过该方法提升学生对“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重要性的认识,进而增加学习的积极性。
(2)将专业同“1+X”等级证书进行衔接,推进课证融通
参考“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重新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鉴于业财税证书标准涵盖了财务会计、税务税法和管理会计等内容,这同院校所开设的教学项目基本相一致。基于整体角度,统筹对照分析对应课程的教学内容,针对二者相同的内容则合理制定对应的教学内容,并通过专业选修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存在差异化的知识内容,改善专业课程教学成效。高职院校可以结合目前会计专业所设置的课程体系,增加“1+X”等级证书相关的课程,全面保障和安全落实“1+X”等级证书教学内容的落实,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三)优化赛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和内容
(1)科学改进赛教融合的方法,创新教学内容
一般来说,在高职院校的会计技能大赛中,通常都需要按照职业的实际要求来进行,题量比较大,专业技术含量要求也比较高,对于学生的理论、技能水平要求比较高。在竞赛的内容和过程中,也与当前社会上企业的实际工作要求十分相近,竞赛的内容和流程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职业技能教学的相关内容。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在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会计技能竞赛的相关内容为依据,可以参考竞赛的主要内容和要求进行专业设置课程、教学内容选取以及教学方法调整。以此来加强对该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将技能大赛的内容与课堂技能教学的内容连接起来,确定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内容。
(2)跨专业联动教学,优化与赛教相融的课程教学
高职院校应根据竞赛需要,对实务课程进行针对性的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课程内容,专门在讲解技能模块内优化会计技能竞赛与赛教相融的课程教学内容,促进人才培养,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竞赛能力。例如增加计算机学院的Python软件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有针对性地跨专业授课,提高学生的竞赛基础能力。在落实竞赛课程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掌握了Python软件的基础上,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师结合学生的Python能力水平,运用合理的讲解方式和手段,组织开展模拟竞赛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研学竞赛水平和能力。
(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为了提升“1+X”证书的学生参与度和质量,教师的综合素质也至关重要。首先,学校应当改善与校企合作关于教师的培养机制,例如定期安排教师进入相关的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与教学考核挂钩;提高教师“双师型”的补助;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激励教师深入企业,从而使教师跟进会计发展的实践进程,将行业发展的前沿信息传递给学生。其次,学校应鼓励教师参与职业技能、信息化教学等方面的师资培训,提升个人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改善课堂教学的效果。再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竞赛活动,将理论知识与会计的实践相结合,加强自身知识和技能的提升与应用。
四、结语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会计专业想要跟上时代步伐,为国家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就必须要转型,通过“1+X”职业证书的推广和通过率来提升学生的大数据分析能力。基于“1+X”证书的“课、证、赛、教”融通改革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将课堂教学、技能考证与技能竞赛有机结合,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从而有效提升育人质量,推进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彦文,贾丽颖,孙涛.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2,35(01):144-147.
[2]杜宇.“1+X”证书背景下“课证融通”教学改革与实践——以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纳税实务》为例[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2(06):182-185.
[3]黄浩.大数据时代下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1+X课证融合的实践路径初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4):60-63.
[4]梁英瑜.“1+X”证书企业需求与认可度调研分析[J].时代经贸,2021,18(03):126-128.
[5]冯悦.产赛教融合视域下会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22(02):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