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课堂演讲技巧培养策略
摘要:本文以“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课堂演讲技巧培养策略”为主题,研究了在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将课堂个性演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中。首先探讨了核心素养与高中语文课堂演讲的关系,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接着提出了培养学生课堂演讲技巧的策略,包括演讲素材的筛选和主题的确定,演讲形式的多样化设计,关注演讲的逻辑性和情感表达,以及开展演讲后的评价。最后总结了研究的主要发现和结论,对未来高中语文课堂演讲教学提出了启示,并提出了研究的局限性和后续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课堂演讲
在当今社会,口语表达和演讲能力被认为是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高中语文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效地交流和表达自己的观点。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侧重于阅读和写作,对口语表达的培养相对不足。面对新高考的挑战,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演讲能力成为高中语文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核心素养与高中语文课堂演讲的关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培养和发展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根据2022年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这些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核心素养与高中语文课堂演讲密切相关,相互促进和增强。首先,高中语文课堂演讲为学生提供了锻炼和展示核心素养的机会。通过演讲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发展和展示扎实的思维能力,创造和表达美的能力。其次,高中语文课堂演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在演讲过程中需要深入思考和准备,这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演讲技巧培养策略
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课堂演讲应该追求个性化,这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符合新课标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要求,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我们提出了以下的演讲技巧培养策略。
(一)选择个性化的演讲主题和素材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生活往往较为枯燥,他们面临着大量的学习任务和考试压力。因此,在融入课堂个性演讲时,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现实状态是至关重要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演讲素材和确定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演讲主题。高中生正处于人生探索的关键阶段,他们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技能有着较为明确的认识。教师可以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兴趣领域,并在演讲主题选择上予以关注。例如,有些学生热爱音乐,可以选择分享自己在音乐方面的经验和成长;有些学生对体育感兴趣,可以谈论自己在体育锻炼中的体验和收获;还有些学生对科学技术颇有兴趣,可以分享自己对科学实验或技术创新的探索。通过与学生的兴趣相关的演讲主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对课堂演讲的积极参与度。对于面临着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的高中生来说,他们也对社会热点和人生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思考。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与时事、社会问题、人生哲理等相关的演讲主题,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思考和理解。
(二)注意演讲形式的多样化
为了增加课堂个性演讲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演讲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例如,当教授鲁迅的《拿来主义》这篇课文时,就可以围绕“拿来主义”开展相关主题的演讲。学生可以选择以个人视角解读鲁迅的《拿来主义》,通过个人的观点和理解来呈现演讲内容,分享自己对拿来主义的认识和体会,引用具体的案例和文本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学生也可以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针对《拿来主义》的不同方面展开研究和演讲。例如,一组可以重点讨论鲁迅对西方文化的批判,另一组可以探讨拿来主义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冲击。每个小组成员可以负责不同的角度和论点,然后在演讲中共同呈现他们的研究成果。甚至是就《拿来主义》的价值和影响展开辩论。正方可以强调拿来主义的积极意义,例如为文化的多元交流提供机会;反方可以指出拿来主义可能导致文化的同质化和价值观的冲击。学生可以通过辩论来展示自己对鲁迅思想的理解,并运用辩论技巧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关注演讲的逻辑性和情感表达
在演讲技巧的培养中,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演讲逻辑性和语言情感表达。演讲的逻辑性是确保演讲内容流畅合理的关键,可以通过开展演讲稿的写作教学来培养。只有演讲稿的逻辑通顺,演讲内容才能有条不紊地呈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演讲稿的结构、段落衔接、论证方法等,让他们在写作过程中注重逻辑推理和观点阐述。
语言情感表达是演讲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体现。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情感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资源,给学生展示一些精彩的演讲视频,供学生模仿和参考。这类演讲的视频很多,例如《我是演说家》,这是一个以演讲为主题的节目,教师可以选择其中的参赛者演讲视频作为案例,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通过观摩优秀的演讲者,学生可以学习他们的语言运用、情感表达和声音语调等方面的技巧,逐步提高自己的演讲情感表达能力。这些优秀的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能够运用生动的语言、富有感情的表达和恰到好处的声音语调,使听众产生共鸣并被其演讲所感染。通过观摩和模仿这些演讲者,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运用适当的语言修辞手法、使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和例子,以及如何运用声音的音量、语速和语调来营造氛围和引起听众的共鸣。
(四)演讲后进行有效地评价
演讲结束后的评价是帮助学生提高演讲和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演讲的内容、表达方式和演讲技巧等方面设定评价标准,以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具体来说可以评价内容完整性和逻辑性,学生演讲内容是否完整、逻辑清晰,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据,并能够合理组织演讲内容,使其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连贯性。考察表达流利度和语言准确性,学生应该能够用准确、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避免语法错误和发音问题,使演讲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评估学生的情感表达和语言感染力,是否通过声音语调、肢体语言和眼神交流等方式传递自己的情感,让观众产生共鸣和情感共振。在演讲中能否掌控好演讲的时间,避免超时或时间不足的情况,并能够运用合适的演讲技巧,如使用幽默、讲故事等方式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三、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旨在探讨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课堂演讲技巧培养策略,以融入个性化演讲为切入点,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核心素养。教师在课堂个性演讲中起到引导者和指导者的作用,应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培训,帮助学生掌握演讲技巧,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研究虽然对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课堂演讲技巧培养策略进行了探索,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后续的研究可以深入挖掘核心素养与高中语文课堂演讲的关系,进一步研究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与个性化演讲的实际表现之间的关系,比较不同教学策略和方法对学生演讲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影响,寻找最有效的培养策略和最佳实践模式。
参考文献:
[1]陈长水.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摭探[J].成才之路,2022(04):116-118.
[2]王艳丽.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J].中学语文,2020(30):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