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同心圆梦”大中小学生手拉手公益行动探索路径研究调查报告

黄悦 向晓雨 史雨茜 徐国庆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3年39期
湖北医药学院 湖北十堰 442000

一、摘要:

中小学生品格教育是对中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心理健康和情感交流等方面的教育。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青少年品格发展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问题,为了解教师眼中青少年品格发展,找出问题学生调查问题原因。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教师眼中中小学生品格问题,依托专业心理教师开展“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指导专项能力培训班”,并组建大学生“同心圆”手拉手公益行动小组深入基层,与十堰市中小学生一同开展心理健康及品格发展主题活动。这为学校的教育及家长对学生进行品格教育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提供了参考价值。

二、目的:

品格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以及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的变化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有效的品格教育项目不仅能改善中小学生的行为问题,而且还能有效促进儿童青少年的积极品格的发展,最终使其成为人格健全者和对社会有益的人。

三、调查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十堰市不同学校、不同教育年限中小学教师及学生研究方法:依托湖北医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开展面向茅箭区教育系统中小学班主任老师的“心理健康指导”专项职业能力培训,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法和进入十堰市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及品格发展主题活动。

四、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6份,我们对问卷结果进行了整理归纳,现将相关调查结果情况分析归纳如下。

1.当代青少年品格状况一般。

第2题,有90%的教师选择了当代青少年品格状况“一般”;第3题,有60%的教师选择了当代青少年品格状况相较过去“有退步”;第15题,有80%的教师选择“学生会经常对老师表示感谢”;第16题,有80%的教师选择学生认为学校开展品格教育课程“非常有必要”。

2.我国青少年品格教育开展情况一般。

第4题,有60%的教师认为我国青少年品格教育开展情况“一般”。

3.品格教育对青少年成长有重要影响。

第14题,有80%的教师认为品格与青少年外化问题呈“正相关”关系;第17题,有85%的教师认为品格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关系。

4.影响青少年品格教育的因素众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家庭因素。

第7题,有95%的教师认为造成青少年品格缺失最重要的原因是“家庭的负面影响以及不够关注”;第8题,大部分教师认为对于提高当代青少年品格,采用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共同培养效果最好;

第11题,有95%的教师认为学生形成优秀品格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家庭”;

5.教师对青少年品格教育重视且持续付出行动。

第5题,有60%的教师认“为德育与智育同样重要”;第6题,100%的教师选择“在日常教学中会主动在学生中进行德育教育”;第9题,有95%的教师选择“愿意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第10题,有60%的教师选择“对本班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特点了解较少”;第13题,有60%的教师认为会偶尔因为学生工作感到很有压力;第18题,有100%的教师选择“会经常因为除课堂成绩以外的原因表扬和鼓励学生”。

五、讨论与建议:

中小学生品格问题通过调查资料显示的结果是不容忽视的,为让青少年拥有优秀品格,让学校培养出健康向上,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接班人,提出以下意见:

1.加强对于教师德育方面的相关培训

让老师对德育政策有深刻的了解,只有教师本身有了深刻的了解,才能使政策实施更加有效;同时老师在进行品格教育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要营造出和谐的环境以减少不同家庭背景学生之间的歧视,还要注重多于学生交流,对于不同性格学生采用不同方法,因材施教,潜移默化的塑造学生优良的品格。

2.学校配备专业心理教师,开展教师培训。

强化全体教师对青少年儿童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能力。其次,加强早期筛查,建议连接专业评估系统筛查出具有心理健康风险的儿童。打造儿童心理健康建设生态,倾斜心理健康服务与公益服务资源。比如依托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等专业力量,落实建设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建立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援助热线,发挥线上辅导对提升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积极作用。

3.学校、家长、社会的密切配合

青少年的成长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思想道德教育决非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所能完成的工作,需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需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家庭在中小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中举足轻重,父母在对子女的道德教育中,应做出榜样,提出要求并严加管理。另外,社会大环境也应相应提出正确舆论导向并及时树立典范,惟其如此,思想道德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4.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

教材只是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建构的一个手段。除了利用教材,加强德育外,课余时间也是一个丰富的德育课堂。各门学科可结合各自特点,组织主题活动,如课外兴趣小组、小型公益活动、课外文化体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学校可针对中学生的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中小学校在一些重大节日、纪念日等可组织相关内容的活动,如在"世界禁毒日"举行"远离、珍爱生命"的展览活动或演讲活动;国庆节可举行与之相关的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画展等。活动形式要实在,不能单讲热闹、华丽,要引导同学们实实在在的参与。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影响他们思想的目的。

5.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讲授理念与方式。

应当借鉴构建主义的理论与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师生和谐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教学方式上,除继续发挥有效的传统方法之外,积极探索使用新的教学方法与工具。如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校园网的优势,鼓励学生自主性学习,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采用"体验式"和"体悟式"等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构造一个由内向外的过程,以个体体验、体悟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引导学生在主观心理感受和体验、体悟的基础上,确立起为学生所认同和接受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价值观,以此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和成长。

作者简介:黄悦;1990年10月;女;湖北十堰;汉;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