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五育并举下高中数学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宋薇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3年45期
黑龙江省塔河县第二中学校 165200

摘要:“德才兼备,五育并举”是新时代青年的培养准则,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者之间是相互融合的,在高中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应该重视五育并举的思想,通过数学教学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五育并举下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策略,全面提出学生的品格素养,知识素养以及观念素养,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高中生的综合素养发展。

关键词:五育并举;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引言:在新课改的全面实施下,五育并举的教育政策也得到了重视,当前的数学教学现状要照比以往做出改变,促进学生深度理解知识的本质,体验思维的形成过程,完成独立思维的培养。在五育并举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构建智能化课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一定的发展,从而有效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五育并举下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数学,它在人的理性思维的形成、人的科学精神的培养、人的智能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传统的数学教学,常常把重点放在智育上,忽视了德、体、美、劳的素养的培养,从而制约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影响了身心的均衡发展。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尽管对数学课堂教学做出了清晰的规定,但是,在实施的时候,还是出现了许多问题。一是“五育”的整合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当前数学的教育工作者仍固守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只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理论、解题技巧的传授,而忽略了对“五育”要素的渗透,这就对“五育”教育的有效渗透造成了很大的限制;二是“五育”的途径较为单薄。目前,中学数学教师在进行“五育”教育的过程中,因缺乏深入、深入的学习,采用的方法较为死板,很难实现预期的教育目的。

二、五育并举下高中数学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一)打造有效突破能力融通的融合课堂

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掘各种学科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比如,在对《圆锥曲线》课程有关的知识点进行教学时,老师就可以将审美教育融入其中。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一些实际的物品呈现给同学们,并让同学们自己绘制出这些物品的曲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观察到曲线的标准方程时,体会到它们的对称美,这样就可以使美育与劳育相结合的教育目的得到了有效地落实。从教学方法上看,“五育融合”的教学方法既要强化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强化,又要培养他们的综合思考,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学能力。例如,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运用三个视角来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指导学生对几何体进行还原,并总结出有效的还原途径,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思考、想象和实践,充分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比如,在讲解《指数函数》时,老师们可以通过与国家的有关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关的资料,来给同学们呈现出指数上升的趋势,让同学们在体会到国家蓬勃发展的情景的同时,也能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

(二)融入数学文化

在教学教材中,有很多的数学文化知识,而文化内容可以给数学的学习带来更多的快乐,也可以让课堂气氛变得更活泼。将德育融入到教育中,既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认识到数学的发展历程,又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比如,在《立体几何》教材中,对“体积问题”的教学中,就可以用等体积法来解决。等幂等积定理在教科书中已有了阐述,而在国外,有关的理论较国外起步较晚,这种方法既可以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有关的知识,又可以使同学们更好地培养同学们的国家责任感。在这个世界上,有一定的科学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语言,观点,会对学生的性格和人文精神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用“铁杵成针”、“钩深索隐”的精神,激发了学生们不畏艰险,勇于探索,永远保持着一颗爱国主义的心。

(三)渗透“劳动教育”思想

新的课程改革提倡大力推动劳动教育,以数学课堂为载体,构建一个劳动平台,在加强对知识的学习的同时,树立起一个良好的劳动观念与劳动精神,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函数的对称性”的时候,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将中国古典建筑进行展现,感受古人的智慧,培养了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又比如,在使用向量来对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研究的时候,这一节课程的教学重点与难度在于,如何让学生去体验测量与求解三角形的过程。采用了分组教学的策略,每个小组都要去完成各自的调查工作,在这些工作当中,有些小组会使用卷尺和测角仪来对建筑物高度、河流两点之间的间距等进行模拟测量,并将余弦定理、正弦定理、三角形求解过程等有关知识进行整合,将动脑思考与实际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全面地训练,让他们能够真正地建立起自己的劳动意识,还能对数学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四)与“美育教育”思想融合

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美育材料,这些材料反映出了数学知识的趣味化、艺术化和审美化的特点,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发现、创造和体验,来体会到数学的美,从而得到美学和艺术素质的熏陶。在数学教学中,以“审美”为出发点来进行教学,首先要创设一个真实而美丽的学习环境。例如,学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这一课程,该课程涉及到的数学符号很多,很难看懂,因此,我们可以将“集合”这一概念的特点与实际的生活情景相联系,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到子集、全集、互补集的意义,从而认识到数学中的“美”。还有,在课本上,也有许多“图形之美”,比如三角形,圆柱体,抛物线,双曲线,椭圆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的,它们之间的联系,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对称的美,也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图形之间的数学关系,在培养几何思维的同时,提高艺术素养。

(五)提高教师的素养

在实施“五育融合”的实践中,教师起着引导的重要作用,是“五育融合”教育模式得以充分实施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主体。要使“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教师持续加强自己的专业教学能力。在“五育融合”的大环境下,数学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更严格,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提高自己。中学数学知识所牵涉到的问题比较多,因此必须建立在其它学科的知识之上,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各种学科之间的融合。比如,在教学《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有关知识时,在学生完全掌握了物体做功的计算公式 W= FScosθ后,就可以指导他们把数学知识中的向量和物理学科中的向量进行类比,并经过归纳,得到计算向量数量积的公式。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数学和物理之间的交叉联系更好地体现出来,加强学生的整合思维。

结论:总之,如前文所述,五育并举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倡导素质化的教育理念,强调高效课堂的构建,以及高中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各项品格。本文主要提出了打造有效突破能力融通的融合课堂、融入数学文化、渗透“劳动教育”思想、与“美育教育”思想融合以及提高教师的素养几种教学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落实五育并举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戴荣.关于高中数学错题成因与解决对策的教学研究[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2,(10):74-76.

[2]颜智清.刍议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立德树人理念所面临的难题及对策[J].高考,2022,(28):174-17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