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高中班主任提升班级凝聚力的方法策略

杨海燕 葛芙郡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3年45期
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乡宁一中 042100

摘要:一个优秀的班级,一定是班级成员之间彼此信任,相互理解、支持和帮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和建设,在班级管理中形成合力,从而共同进步的班集体。但由于班级管理工作繁杂、琐碎、持久,经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如学生纪律涣散、缺乏凝聚力等。这些问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因此,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就如何提高高中班级凝聚力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班级凝聚力

前言

高中班级凝聚力是指班级成员之间的团结、合作和互助精神,是班级建设的重要方面。一个凝聚力强的班级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融洽、愉快,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因此,如何提高高中班级凝聚力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希望能够为高中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促进高中班级凝聚力的提高和班级建设的不断发展。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感和依赖感,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基础。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增强班级凝聚力。因此,班主任要主动亲近学生,尊重学生,树立“人人都是班级小主人”的理念,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比如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多关心、多鼓励、多帮助;对成绩好但性格内向或家庭不太完整的学生要多关心、多帮助;对特别调皮捣蛋的学生要多关心、多关注、多帮助。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需要班主任努力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在课堂上,班主任要尽量以一种亲切自然和蔼可亲的语气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在课下,班主任要与学生共同参与班级活动。这样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也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二、制定明确的班规和奖惩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班风离不开明确的规章制度,只有制定出合适的规章制度,才能更好地管理班级,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班干部选拔、培养和考核上,笔者比较注重以下几点:首先,班委是班级集体的核心,因此其在选举时一定要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其次,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严格要求班委成员做到“勤、实、严”。所谓“勤”就是指要勤走、勤管、勤说。在管理中要做到“及时、有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谓“实”就是指要实事求是,不能搞“花架子”和形式主义。所谓“严”就是指严格要求学生做到“十个不准”,即:不准旷课;不准迟到;不准早退;不准请假;不准上课接打电话;不准听音乐看电视;不交作业;不听老师批评;不搞恶作剧;不乱扔垃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优秀的班干部和合格的学生。

三、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有效途径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高中学生,无论是刚刚从初中升入高中,还是在初中阶段就对学习抱有很高的热情,但到了高中后,由于课业负担的加重,他们的学习状态往往不能很好地适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做基础,学生是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1]。所以,我们应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利用班会课、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在学校组织的“班级文化建设”系列活动中,通过开展“如何让班级成为我们温暖的家”主题班会、“优秀班级评比”活动、“为父母做一件事”活动等,培养学生热爱班级、关心集体、团结合作的意识;通过开展“我为班级添光彩”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为自己的班级争光添彩。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四、培养得力班干部,发挥其带头作用

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关键在于班主任能否精心选拔和培养得力的班干部,能否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

一个班级需要几个得力的班干部,但不是所有的班干部都是班主任培养的得力班干部,只有那些有强烈责任心、有一定管理能力、能主动承担起班级管理任务的学生才是班级管理工作中最需要的人。因此,班主任要在班里明确分工,合理搭配班干部。首先,班主任要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其次,班主任要注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和协调能力。同时,班主任还应注意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集体活动,增强他们对集体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五、创建良好的班风,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体验成功感和成就感

一个优秀的班级应该有一个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集体,而一个具有良好班风的集体,应该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为此,我积极创建班级文化,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氛围。在班级内开展“学习小组”活动,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担任学习小组的组长。每个小组设置学习组长一名,负责组织和带领本小组成员开展学习活动。每个组员都有机会担任组长,并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和成就感。通过这样一种“人人都是小老师”的活动形式,不仅活跃了班级气氛,而且让学生在积极活跃的集体氛围中体验到了成功感和成就感,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六、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个班级的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影响很大。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产生共鸣,进而受到激励,激发出积极上进的精神。因此,我们应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在班级建设中要注意营造积极向上、宽松和谐的文化氛围。同时,还要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促使他们在学习上相互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如利用班会课开展“我的理想”、“我心中的雷锋”、“我是文明小卫士”等主题班会活动;在教室墙壁上张贴名人名言、励志名言等;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等宣传阵地进行教育引导;利用班会课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利用课前五分钟开展班队会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思想境界[2]。

七、组建一支优秀的团队

团队精神是指个人或群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相互协作的一种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是班级凝聚力形成的基础。这支团队要有明确的目标,并能在班主任指导下有效地开展活动。笔者曾带领着一个三人组——一个女生和两个男生,成立了“三人行”小组。成员们之间没有任何利益冲突,只有共同的目标,而且都是刚刚进入高中校园不久的新生,都处在青春萌动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经过一年多的磨合与合作,三人小组不但在学习方面共同进步,而且还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笔者发现,虽然他们表面上没有什么冲突和矛盾,但是他们却有着共同的目标:共同为班级争光。最终,他们都以优异成绩被学校录取。可以说,这是一个成功的团队。

结语

班级建设需要每个成员的努力和付出,也需要班主任的引导和培养。只有班主任将班级建设好了,才能培养出优秀的班干部和优秀团队成员,才能不断地增强班级凝聚力。

参考文献:

[1]李丽.浅析如何提高班级凝聚力[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20(10):54.

[2]谢科庆.班级集体荣誉感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9(1):3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