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美甲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我国当代美甲设计起步晚、发展快,成为美甲艺术设计的后起之秀,相比其他的艺术设计作品,美甲艺术设计更多地吸纳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与文化元素,增强了美甲艺术的文化底蕴,促进了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美甲;设计
美甲艺术设计是一种对手部装饰的美化设计,它根据不同身份、背景、手形、甲形、肤质和服装风格等来进行艺术的修饰设计。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精华运用到美甲设计中,提升了美甲设计内涵,提升了美甲设计的美学价值。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与美甲设计概述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十分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而且具有表现力丰满、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艺术特点,充满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受国内外人的喜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以儒道佛的思想、以中医的博大精深、以龙凤为代表的图腾祥瑞、以京剧为代表音乐戏曲艺术、以书画为代表的书画剪纸艺术、以汉服旗袍为代表穿戴、以婚庆为代表的生活等文化元素取之不竭、用之不尽。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出的文化元素,如京剧脸谱、剪纸、瓷器、刺绣、中国画、汉服旗袍、中国红、仙鹤等在美甲设计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中国古代的美甲艺术。公元前3000年中国就出现了用天然材料制作的美化指甲的指甲油。在唐代,中国用凤仙花原料,取其花、叶捣碎后,加少量的明矾,经过连续多次浸染,颜色能保持数月。宋人周密在《癸辛杂识》记有当时“金凤染甲”的风俗,佳人以凤仙染指添媚。元代诗人杨维桢赞曰:“金凤花开色更鲜,佳人染得指头丹。弹筝乱落桃花瓣,把酒轻浮玳瑁斑。拂镜火星流夜月,画眉红雨过春山。有时漫托香腮想,疑是胭脂点玉颜。”诗中的“桃花瓣”“玳瑁斑”“火星”“红雨”“胭脂”,皆是形容佳人染甲之后的迷人风姿,描写得淋漓生动,精警观止。
3.中国当代的美甲艺术。当代美甲艺术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上世纪末,随着整体形象设计在中国的发展和演进,当代美甲艺术在我国得到兴起与发展。进入新时代,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以及女性审美的全方位提升,中国当代女性不仅从整体,而且从细微之处追求美的享受,更加开始注重方寸之间的指甲装饰,通过指甲的形状、不同色彩、不同技艺、不同纹样的美甲艺术来展现自身的魅力,美甲设计也进入了专业课堂,专业人士开始对美甲艺术设计开展研究,具有中国独特文化元素的中国美甲艺术的破茧而出,使得中国当代美甲艺术大踏步进入世界流行行列,引领着世界美甲术的潮流。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美甲设计中运用策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千年传承,而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不仅可增强艺术设计的审美性,更能体现价值与内涵。吸纳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美甲艺术设计,不仅可以激发我国美甲设计灵感,还让中国人更自信,让更多人通过指甲的方寸之间享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盛宴。
1.当代美甲艺术设计要素分析
不同时期的主流艺术均可在美甲艺术中体现,甚至其本身也是该艺术的重要内容,这种现象在其风格中体现的较为明显[1]。美甲艺术主要由五个要素构成,即指甲形态、色彩、工艺、材料和纹样,其中色彩、纹样最能体现文化的内涵。色彩在美甲艺术构成中至关重要,美甲艺术中色彩的搭配也遵循了服装一样的基本色彩规律。美甲艺术中的纹样设计更为直观和重要,与服饰纹样与图案相似,灵感多源于自然和人文,但与服饰纹样有所不同的是由于指甲面积的局限性,美甲艺术中纹样一般会提取其元素而重新构建。
2.当代美甲艺术的主题设计分析
当代美甲艺术主题设计主要分为民族主题、中国主题、复古主题、朋克主题和未来风主题的美甲艺术设计[2]。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和其他的社会意识一样,是在大量的审美感受基础上经过长时间的提炼、概括和总结,渐渐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之后,根据自身的审美体验和综合性思维而得到系统的完善归类[3]。当代美甲艺术的设计往往将民族特色、时代烙印和世界潮流融为一体,而突出民族主题的美甲艺术设计更具特色。美甲艺术中的民族主题设计是将突出民族特征的素材元素巧妙地运用到指甲上,通过设计将元素所蕴含的文化与流行相结合。美甲艺术作为装饰艺术,在民族服饰中也存在元素的提取,并且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4]。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美甲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提炼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以美的纹样和色彩来营造美甲艺术的中国主题,是自然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道德情操的表达和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统的有效提取和创新,使它们大量而广泛地应用到美甲艺术设计中。
3.1京剧脸谱是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特殊化妆方法,是京剧演员脸上的妆饰图案,京剧国内外都很流行,已经被大家公认为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标识之一。京剧脸谱的艺术主要表现在变形、传神、寓意三个方面,每个脸谱不仅有夸张和装饰,还渗透着对剧中人物的审美评价,寓褒贬、别善恶呈现在脸谱之中。美甲中,依据脸谱色彩与图案丰富的特点,提取其艺术精华和文化内涵,创作出内容丰富、寓意深刻的京剧脸谱元素美甲艺术(如表3-1元素1所示)。通过美甲对脸谱中所蕴含的人物性格特征、审美与价值取向、伦理文化内涵予以解读,达到了色彩鲜明,个性突出,生动逼真的艺术效果,同时展现了当代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
3.2剪纸艺术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民间艺术之一,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始于北朝,繁荣于隋唐,普及于宋,明清时代进入高峰期。表3-1元素2中,用红色纸精剪出的象征欢乐喜庆的舞狮图,栩栩如生。剪纸艺术是一种精巧镂空的艺术,取之艺术精华,提炼出核心元素,在美甲上可以设计出2-1和2-2的各种动物、人物和花纹形象,红白配又简约又大方;美甲2-3中红色指甲“剪出”白色小兔,预示着兔年的快乐与吉祥。
3.3陶瓷艺术是中国人的发明,英语:“china”若大写就是“中国”,而小写就是“瓷器”。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代表,而青花瓷又是其中的翘楚。如表3-1中元素3的美甲3-1,运用了青花瓷的元素,以白色作为底色来代表瓷器本色,依据不同时期的青花瓷纹饰,提取其中的部分纹饰进行复刻,完全符合当代审美和时尚的要求;美甲3-2,将青花瓷与手绘美甲融合,既精致美妙,又随意洒脱;美甲3-3,以瓷器元素为设计灵感,用鱼戏莲叶为主题,纯青玉色的应用,拓展了对装饰的理解,将青花瓷色泽做了更有深意的表达。
3.4刺绣艺术所传达的不仅是繁盛多变的题材所象征的文化寓意,更多的是展示了其精美手工技艺。刺绣纹样背后都有其文化寓意:鸳鸯同酣、龙凤呈祥、牡丹争艳、梅花竹菊比秀等等。一幅刺绣品,不仅要观其针法、色彩、造型构图,更重要的是理解其深刻蕴意与文化内涵。表3-1元素4的美甲4-1、4-2和4-3,从刺绣艺术得到启发,从简单到繁杂,演绎了中国当代美甲艺术设计不仅从悠久刺绣文化中吸取美学营养,更吸收了刺绣自身柔韧的精神力量。
3.5旗袍是民国的国服,盛行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很快从发源地上海风靡至中国各地。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连接起过去和未来,连接起生活与艺术,将美的风韵洒满人间。美甲艺术设计师也从旗袍中寻找灵感、提取元素,如表3-2的元素5中,美甲5-1、5-2和5-3,旗袍元素也在美甲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
3.6中国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也称国画。中国水墨画的作画工具是“笔墨纸砚”,其创作讲究“气韵生动”、“以形写神”。北宋的沈括在《图画歌》中曾说:“江南董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就是说“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将国画元素提取运用到美甲艺术中,充分展示了中华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如表3-2中美甲6-1、6-2和6-3,充分利用了指甲的空间,利用现代缤纷色彩,采用国画的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三要素,创作出山水、梅花和人物多层次的美甲艺术,具有中国画形神和现代美甲艺术的高超技艺,方寸之间山水、人物和梅花栩栩如生,美不胜收。
3.7中国红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甚至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中国红代表着喜庆、热闹、福禄、祥和、尊贵、和谐、团圆、成功、忠诚、勇敢、兴旺、浪漫、热烈、浓郁等等。中国红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如表3-2中美甲7-1美丽的新娘、象征爱情甜美的凤凰、百年好合的美好祝愿和大红的双喜,将所有婚姻美好集于柔美的甲尖;美甲7-2以纯正浓艳为中国红覆盖整个指甲,而无名指美甲设计的变化可引起无限的遐想;美甲7-3以中国红为底,乱花点缀,纷繁耀眼,反衬着光滑玉洁的双手,无比可爱与美丽。
3.8仙鹤延年寓意长寿吉祥、卓尔不群、志节高尚,象征着有志气、有气节、高洁、清雅。文人服饰常绣仙鹤,代表了君子愿以仙鹤高洁的品质为伍;仙鹤立于世家,又有出人头地之意;女子服饰鹤群环绕,寓意圆满福寿。美甲不只是青年女性的专利,许多中老年女性也非常崇尚美和追求美,用表3-2中的美甲8-1、8-2和8-3以仙鹤为元素设计的美甲,既美化了指甲,又有美好的寓意,让中老年女性感到美好的生活才开始,对未来怀着无限的憧憬。
美甲是艺术,更是文化。受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美甲艺术中的中华元素更演绎出越来越多的新奇多变。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人的需要,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需要。因此,对于纵向的历史文化元素溯源、提炼、把握和运用十分重要。中国当代的美甲艺术正在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取元素、吸取营养中不断完美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卞向阳.服装艺术判断[M].第一版.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孔诗曼.中国当代女性美甲艺术研究[D].东华大学.2006.
[3]孙海艳.现代设计史中的首饰设计风格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4]杨宁.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服饰设计中的运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9.
作者简介:邹文霞,1987年1月,女,安徽合肥,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物形象设计,安徽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创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