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创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建构主义理论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教育思想,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建构主义理论通过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更多的互动和体验的方式,来构建自己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在初中语言教学中,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启发,我对建构主义理论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点进行了思考探究,探索出创设多样语文课堂学习情境、创新运用合作探索学习模式和师生共同意义建构语文课堂这三种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创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路径,并对实践情况进行了思考与分析。
1建构主义理论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
建构主义理论是一种关于知识学习的教学理论,其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认为学习是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主动进行建构、有意义的理解学习的过程。2022年4月版新课标进一步明确了部编版语文新教材教什么,怎么教,更明确地指出了在双减背景下的考试方向。新课标更加注意课程育人导向的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新课标中,情景中学习,语文实践活动,综合性学习,结构化内容,核心素养成为了高频词汇,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则更应该致力于探索初中语文教学由“知识被动学习”转变为“探索建构学习”的正确道路,这也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应有之意。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则是“如何将新课标要求和素质教育理念贯彻落实到教学全过程”,将其转变为可行且有效的教学行为。而建构主义提出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进行有意义的建构学习等理论则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将建构主义理论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的启示。
2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创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
2.1创设多样语文课堂学习情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是置身于一定情境之中的活动,创设多样化的初中语文课堂学习环境才更有利于对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意义的建构。换言之,学习情境的创设是进行意义建构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在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创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对初中语文课堂学习环境进行了多样化的探索创设。例如:在初中语文九年级部编版教材内容《乡愁》这节课的教学中,创设出1972年台湾的深夜,明月高挂天空,月光洒进房间,诗人余光中举头望月,思乡之情涌上心头,拿起笔写下了“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这就创设并建构出了一种《乡愁》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学生在课堂上进入创设的乡愁教学环境后,能够在情感上体验到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此外,我们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大雁归来》《时间的脚印》等课堂教学中创设并运用了问题研究型学习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这两篇课文内容。总之,语文课堂学习环境要根据具体课堂教学内容来创设。
2.2创新运用合作探索学习模式
合作探索学习模式是在借鉴建构主义理论所倡导的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这一教育观点的基础上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本文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主要选取部编初中九年级必修上册的《精神的三间小屋》这节教学内容作为课堂教学实践的实施案例,一是课堂导入环节,告诉学生我们人类生活的世界被称为三维空间,在广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中人类生命相对短暂,而人类代代传承的精神则可穿越时空,形成一种永恒的精神力量。那么,大家一起来思考人的精神如何发挥作用呢?这就需要给人的精神活动留足空间和时间,现在我们通过学习《精神的三间小屋》来分组合作探索这个答案。二是自学指导环节,让学生预习交流,并进行探索链接关于作者毕淑敏的相关介绍。三是自学指导环节,设置“作者认为应该修建三间精神小屋的原因?第一、二、三间精神小屋分别盛放的是什么?如何装扮自己的精神小屋?”等合作探究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学习的结尾由每组学生代表进行总结,最后我们再对合作探究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点评。
2.3师生共同意义建构语文课堂
意义建构是在创设学习环境和合作探索互动交流学习模式基础之上的深化升华,是对初中语文知识内在本质意义的建构。本文在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创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创新提出由教师与学生协同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的举措,并将其运用到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具体运用的案例如下:选取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大自然的语言》这节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出课堂上让学生分段进行朗读课文内容的环节,并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配图配音,让学生在朗读和听的过程中进入诗一般的意境,意境中有百花千草的春天、硕果枝头的盛夏、黄叶摇曳的秋天,还有风雪呼啸咯吱的寒冬,仿佛听到了大自然不同季节的声音;还设计出课堂上让学生思考感悟的环节,引导学生思考物候学与农业丰产之间的关系,深入浅出的引导学生增强对物候观察的学习兴趣,创新运用小燕子、布谷鸟、杏花、桃花等对气候变化敏感的生物,有意义的建构《大自然的语言》课堂教学内容。这样,初中学生不仅能够感悟大自然的美,还能够深入理解物候学知识的作用。
3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创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
本文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创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但通过对其运用情况和具体教学实践的总结,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意义建构等方面仍需要深入思考和完善。一是要继续加强对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初中阶段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的学习能力,而建构主义理论也特别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本文在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创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缺乏将学生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有机连接,致使学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够自主,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坚持开放思维,放手让学生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二是有意义的建构要符合相关的教学规律。通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意义建构的教学实践可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根据教材中的不同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况,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这样的知识建构才是切实可行且有效的知识建构。
通过对新课标的深入学习,我越来越认识到,在当今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通过建设自己的知识,主动在学习过程中采取互动的方式、积极的实践来完成知识的升华。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理论给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以重要的启示。本文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实践中,汲取了建构主义理论中重视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等理论精华内容,这是对初中语文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和创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策略。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在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要坚持运用科学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才能产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