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探索与实践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也越来越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培养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并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融入生活化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育
引言
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需求,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创新,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再只是注重单纯的理论知识,它要求结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通过生活化教学手段,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备用道法思维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开展生活化教育的意义
(一)贴近生活加强理解
将道德与法治教育引入生活场景中,通过各种实际生活案例和画面,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道法知识,从而更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道法课程比较枯燥,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生活化教学可以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实践。
(三)加强学生实践能力
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道德与法治的存在和作用,从而更加深入地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通过切身的实践,不仅可以加强理论知识的掌握,还可以提升其实践能力。
(四)提升教学水平
生活化教学能够增加课堂教育效果。教师将生活与道法知识相结合,不仅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统一,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参与度和配合度,使教学水平得到很好的提升。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开展生活化教育的现状
(一)对生活化教学重视度不够
小学道法课程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必须以小学生为主体,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身心发育状况,合理有效地开展道法教育。部分教师教育理念落后,过分偏重于理论知识的教授,而忽略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造成学生理解困难,学习热情不高。
(二)教学内容脱离生活
在开展道法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对道法内容探究不到位,生搬硬套的引入一些生活背景,而这些生活背景是学生陌生的、未曾触及的,学生无法建立道法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三)缺乏实践与交流
在开展道法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唯成绩而论,只是按部就班的讲述道法知识,而忽略了与学生的交流,以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评价标准片面单一
任何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都离不开教学评价的支持。在道法的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采取的教学评价比较片面单一,只注重学习结果,而忽略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以及生活应用能力的评价,导致道法课程无法实现应有的教育价值。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开展生活化教育的策略
(一)提高对道法生活化教育的重视
为了保证道法课程生活化教育的有效开展,教师要改变原有落后的教学理念,深入研究道法教材,总结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生活化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道法知识,这样学生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对道法知识的理解也就更准确。例如在学习《知法守法依法维权》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讲述合法权利的定义和条款,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或者播放新闻报道,让学生明白哪些是我们的权利?如果我们受到侵害时,如何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
(二)加强教学内容与生活的关联性
小学道法课程要实现生活化教学,就必须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挖掘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素材,并将其完美的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在道法知识的指导下更好的处理问题。例如在学习《我不拖拉》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者动画先让学生看看什么是做事拖拉,或者给学生讲一个关于拖拉的小故事,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想想自己或者周围的人平时有没有做事拖拉的现象,引导学生认识拖拉的害处,改掉拖拉的坏习惯。
(三)强化小学生生活实践能力
道法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及法律意识,为学生在融入社会时,能有效的利用道法知识来保护自己,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大力开展小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组织并鼓励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强化学生的道法意识。例如在学习《119的警示》时,教师要先给学生讲述引起火灾的原因、火灾的危害等理论知识,然后组织学生在校园内进行火灾逃离演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火灾的报警方法和逃生方法。
(四)优化道法评价体系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原有的评价体系进行优化,保证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和全面性,使评价体系能准确的体现出生活化教育的目的以及教学成果。评价应该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实践能力、德行体现等,鼓励学生之间自评互评,多与家长沟通做好校内外共评,以促进学生道法素养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生活化教育就是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使教学活动置身于生活背景中,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和感悟道法知识。通过教学与生活的相互融合,能够增加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加深对道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养成在生活中使用道法思维的习惯,实现道法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江燕.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3):43-45.
[2]杨炼荣.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践探索[J].华夏教师,2023(13):23-25. DOI:10.3969/j.issn.2095-3267.2023.1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