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领新时代劳动教育

冯海侠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3年50期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胡家营镇中心小学 陕西省南郑区 723102

摘要:习近平书记在二十大中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以及工匠精神,为此,学校要结合自身的情况,贯彻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精神。在学校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以及工匠精神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还能提高学生的劳动技巧,从而达到道德、智力、体质和美感的全方位成长。

关键词: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引言

在2020年《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意见》中明确要求学校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同时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也是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劳动素养、态度和价值取向。学校肩负着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重要职能,更应该大力弘扬“三个精神”,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一、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价值

学校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职能,更是要履行和落实好基本的职能和任务,而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将来会成为贡献社会的工作者[1]。劳动教育是教育制度中的一部分,其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和劳动技能水平。因此,学校要积极开展以劳动为主体的教育活动,并将劳动教育划入人才培养当中,引导学生树立辛勤劳动的观念。此外,学校还要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弘扬“三个精神”的途径和措施,

二、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领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践路径

(一)加强对教师思想政治中弘扬“三个精神”

教师是立校之本,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以及仁爱之心的教师。同时学校也要做好启慧增智、立德树人的任务,建立教书育人、有担当的教师队伍,同时还要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的引导,弘扬“三个精神”。在日常对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要将“三个精神”作为重点内容,做到有计划、有制度,同时还要宣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和身边优秀的事例,以此来激发教师践行“三个精神”提供动力。另外,还要建立激励制度,在思想教育和宣传的基础上,结合教师节或年度考核等,定期对身边的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

(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劳动价值观。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积极的劳动态度和价值取向,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2]。要让学生明白,按劳分配是实现社会正义的基本原则,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努力和贡献来获得相应的回报。同时,劳动教育还应该强调共同富裕的理念,让学生认识到只有整个社会共同富裕,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和和谐。于此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每个人的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都值得尊重和鼓励的。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让教师讲解劳动的重要性,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等,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素材,向学生传达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价值观。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实训、实践活动等,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劳动和实践。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和公益劳动,通过实际行动来培养学生的劳动态度和品德。

(三)引领学生提高劳动技能水平

劳动教育主要包含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日常生活劳动是通过让学生参与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劳动活动,如整理教室、清洁卫生、种植花草等,培养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产劳动则是通过参与生产劳动,如农田劳动、工厂生产等,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生产技能和工作流程,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专业素养。服务性劳动则是通过让学生参与各类志愿服务和社区服务活动,如帮助老人、关爱儿童等,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幸福和满足感。家庭和学校是学生学习日常生活技能和专业技能的主要场所。家庭是最早接触劳动教育的地方,父母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如做家务和提供生活技巧,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学校则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要承担起培养青少年劳动技能的责任。在小学阶段,学校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为学生提供各类劳动体验和实践的机会,比如开设劳动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和生产劳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实践能力。或是邀请劳模工匠进行讲座和指导,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理想,帮助学生树立劳动的榜样。

(四)将“三个精神”融入到劳动教育课程当中

在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中有明确的规定,学校要明确好开展劳动教育课程主要的依托课程,除了必修的劳动教育课程外,还要结合其他学科的特点,适当的融入劳动教育的内容。例如将“三个精神”融入到语文教学当中,在学习劳模的事迹和精神时,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劳模,如家长、社区工作者等,让学生了解他们的努力和奉献,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章,能够从中汲取励志的力量。通过这样的实践,让学生感受数学在劳动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劳动的重要性。还可以将其融入到美术课程当中,通过学习绘画、手工制作等艺术形式,让学生体验劳动的乐趣和创造的喜悦,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工艺品、雕塑等作品,让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热情和创新思维。通过将劳动教育的内容适当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理想,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注重学校劳动教育资源开发

目前大多数的小学对劳动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上还是比较欠缺的,为此,学校要积极的开拓劳动教育资源,利用好校园中空闲的场地,因地制宜的开展劳动教育。此外,还可以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建立劳动教育实践的场所或是实践基地等,以此来弥补学校劳动教育资源上的不足,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学习资源。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还要具备地域性和文化性特点,以此来为学生提供熟悉的劳动资源,增加劳动教育的趣味性和创新性。比如某地区茶文化源远流长,学校可以与当地的茶农合作,让学生亲自参与茶叶的种植、采摘和制作过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的了解茶文化的价值和传承,这样的劳动教育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当地的文化遗产。学校还可以根据当地的文化和特色,编排符合小学生身心的劳动教育校本教材,并通过整合当地的劳动资源和知识,开发出具有地域性和文化性的教材内容,让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劳动技能和知识,还能够培养对地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结语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贯彻落实劳动教育的精神。让学生从小就明白劳动的重要性,培养勤奋、创新和奉献的意识,以及追求卓越的精神,让学生未来能够成为有理想信念、懂技术、能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素质劳动者,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J].党史文汇,2022(07):29-31.

[2]李睿祎.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J].东方企业文化,2021(03):110-11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