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思想政治教育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稳定与发展中的创新探索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形成的一种基本教育方式,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一项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稳定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来说,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增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认同;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能提升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增强其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和国家安全的意识;三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帮助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增强中华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可以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边疆少数民族;稳定发展;创新探索
随着中国国家发展战略逐渐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倾斜,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些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变得尤为重要。在这一背景下,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索成为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稳定与发展的关键因素。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民族文化背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采取创新的方式进行,要把当地实际情况与党和国家的政策结合起来,创新教育内容和方式,让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参与其中,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促进稳定与发展。
一、坚持地位,筑牢意识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科学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指导思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也可以成为坚定“四个自信”的主力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念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1]
二、坚持自信,增进认同
本文所提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位于中国版图的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相对集中、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日益密切,但由于历史文化、民族宗教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存在“等、靠、要”思想,对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存在疑虑和不信任情绪,尤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认同度不高。因此,必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边疆少数民族群众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边疆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认同,才能形成“五个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此外,民族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总体上看,我国民族建设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交织,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对我国民族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导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认同和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还要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增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和国家安全的意识。
三、坚持中心,筑牢认识
增强边疆少数民族人民的中华民族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增强意识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提高各族群众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少数民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一步增强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新时代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稳定与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相关部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群众福祉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各族人民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和宗教观,牢固树立各民族“三个离不开”思想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全社会营造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
四、加强建设,夯实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夯实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稳定与发展的政治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能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引导少数民族地区的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崇高信念,提高党性修养,始终忠诚于党和马克思主义。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能加强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联系,提高群众对党的认同感和满意度,增强党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群众中的威信和影响力。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一是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二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党性教育相结合,在严格党内政治生活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三是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增强党性修养。四是要以党建为引领,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党的建设全过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稳定与发展涉及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社会稳定等多方面问题,而这些问题又都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需要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领导,提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增强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支持。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不足,缺乏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会影响到教育实效。所以,要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稳定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所以,要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就要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注重方式方法创新,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际情况出发,遵循教育规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这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路径、新方法,努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感召力。[2]
五、结语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变革,思想政治教育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稳定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边疆地区发展是国家统一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为了适应当地少数民族的需求,创新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所以,相关部门一定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以此更好地推进社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赛里木江·赛都拉,岳小平.着眼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际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落实[J].中国民兵,2016,0(7):60-61.
[2]包仓.边疆地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新商务周刊,2019(8):207,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