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周彩鸾
  
明日
2022年10期
广西百色市德保县城关镇实验小学 南山校区 广西 百色 5337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多元化教学已经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激发学生学兴趣,培养其学习能力的根本方式。众所周知,小学语文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文学性,传统的课堂教学氛围太过枯燥沉闷,难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致力于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从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出发,积极转变教学思维,以多元化教学活动为载体,让学生自觉地、自主的、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感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氛围;意义;教学策略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学习的更具激情有味,作为语文教师,就不能将教学的眼光局限在传统的教学思维理念上,更需要不断的寻找语文教学的趣味点,以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为核心,突出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作用,指引学生自主的寻找语文学习的乐趣。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才能不断地认知自我,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性和文学性。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呢?以下笔者将针对良好语文课堂氛围的营造进行全面的分析,旨在为学生构建一个更具娱乐性、趣味化和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一、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氛围的价值分析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学生无论是在语言表达、情感体验,还是学识视野、学习技能上,都存在一定的欠缺性,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自主性、自觉性上相对较差,课堂氛围的提升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爱上语文。因此,在小学阶段对于语文教学课堂氛围的提升,无论是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还是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都具有很大的价值。

(一)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课堂氛围因素的影响。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来讲意义重大,一方面,学生可以认识到语文学科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语文学习认识到更加丰富的文学世界,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

(二)提升学生学习的感悟

对于小学生来讲,课堂氛围的沉闷与快乐,往往会受到很多的因素的影响,既包含课堂教学方式的因素,也包含学生学习学习感悟自身的因素,更包含教学内容的多样化于单一性因素。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良好课堂氛围的构建,作为语文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核心,这样学生在基本的课堂学习中感受到不一样的学习氛围。

(三)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对于小学生来讲,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主要是由教学环境的质量决定,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无论是好动的学生,还是内敛的学生,都能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能够完全的敞开心扉投入到课堂互动中,师生、生生之间在不断地活动交流中实现更好地提升,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二、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良好课堂氛围提升的策略分析

(一)开展动态化教学,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

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从以往的教学方式分析,教学方式具有单一性和死板性,学生在基本的课堂学习中无法寻找到自身的位置,学生的学习状态完全陷入一个盲从的模式,也就是说,课堂中教师教什么,自己就学什么,学习的思维完全被禁锢。相反,灵活性的教学,就是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借助于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多思考、探究的能力,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二)以游戏为载体,激发课堂氛围

从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分析,由于年龄较小,学生心智不成熟,活动和游戏成为学生的主要放松方式。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一定的兴趣,那样在学生脑海中就会产生一个兴奋中心,学生对学习过程也会相对集中,掌握知识的效果与效率也会相对明显。

例如:在《狐假虎威》这一课文的学习时,对于游戏的开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和情节进行情景剧表演,指派部分学生表演丑小鸭、鸡太太、猫绅士等人物角色(这里需要把控好狐狸的狡猾和老虎的盛气凌人以及其他小动物的胆小特点),表演的过程也是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表达和人物特点的分析,表演完成后,其他学生对表演进行点评,学生根据点评进行错误纠正。通过这样的互动式表演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全面的认识到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的感受到语文课堂氛围的趣味性和娱乐性,真正的实现玩与学的完美融合。

(三)融入生活元素,提升学生的学习感悟

语文是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文是生活的文化体现,生活是语文应用的具体展示。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于生活中常见的元素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全面的认识生活,还可以让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亲近感和归属感,帮助学生摆脱陌生感。

例如:在习作《写观察日记》这一拓展部分教学时,教师的教学思路可以这样设计:第一,为学生寻找一个大范围的主题;第二,教师让学生自主的对身边的人或者发生在生活中的小事尽心详细的观察;第三,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常见的人或者事通过自己的语言和情感表达出来,可以是山头雨后彩虹的缤纷,也可以是辛勤劳作的耕耘者,还可以是爸爸妈妈工作的忙碌,更可以是路中间忙于指挥的交警叔叔等等。这些生活中展示出来的景或者事,都是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思维,它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想象力等多元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这些生活元素的渗透为多元化课堂的构建提供了条件,对良好课堂氛围提升提供更好地表现载体。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环境对于课堂教学来讲,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还影响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由于小学生学识和生活阅历、经验的限制,小学语文良好课堂氛围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陈玉霞.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J].读与写(上,下旬),2019,16(003).

[2]乔佳.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J].新课程(上),2019(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