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专注力的有效策略

游秀微
  
明日
2022年17期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第四幼儿园 贵州 六盘水 5530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培养幼儿专注力已成为必然发展趋势,专注力作为学习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未来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意义。一个优秀的人具有多种重要的品质,其中不可或缺的就是专注力。幼儿时期是养成各种优秀品质的关键期,同时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环节便是区域游戏,为了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可以着手于在区域活动中进行锻炼。作为教师应该积极采取以下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活动;幼儿专注力;有效策略

幼儿专注力主要指3~6岁幼儿可以将多种感官长时间投入活动中,并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排除外界干扰,仍集中于活动中。良好专注力是幼儿日后学习的基础保障,利于培养幼儿综合能力,但专注力并非与生俱来,而需后天养成。

一、影响幼儿专注力的主要因素

(一)幼儿自身因素制约

据相关研究表明,幼儿之间的专注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性,有的幼儿不易受外界干扰,持续专注于任务本身,而有的幼儿却容易因外界事物影响,注意涣散,专注力水平较低。以幼儿自身因素来看,先天遗传素质与气质类型是导致幼儿专注力水平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先天遗传素质的形成,对幼儿未来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基础作用,幼儿时期正是个体大脑发育的重要阶段,此时的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极易发生持续兴奋现象,导致幼儿不容易将注意力集中于任务本身,而随着幼儿生长发育,大脑皮质抑制功能逐渐完善,幼儿自控力逐渐增强,便可以有意识的集中于任务活动中,专注力水平相对提升。但相同年龄的幼儿,其气质类型的不同,也导致其专注力水平仍存在差异性。正常来说,心细敏感的抑郁质幼儿胆小谨慎,遇到困难容易退缩,专注力水平较低;直爽热情的胆汁质幼儿急躁易怒,易被外界刺激吸引,经常会出现注意涣散现象;沉静内敛的粘液质幼儿虽然思维相对迟缓,不灵活,但往往可以在感兴趣的活动中保持较高专注力水平。

(二)教师教育理念与方法欠缺

第一,教师教育观念存在误区。由于传统教学理念影响,大部分幼师认为幼儿教育活动主要为幼儿小学学习奠定基础,导致幼师在开展幼儿活动时过于重视幼儿认知目标是否完成,相对忽视了对幼儿能力、品质及习惯的培养。特别是在集体教育活动中,幼师缺失培养幼儿专注力意识,严重影响了幼儿专注力水平的提升。第二,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幼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学能力是幼师应具备的基础专业能力,主要体现在幼儿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但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活动计划不细致。大部分幼师在开展活动前,忽视了对各环节教学内容的设计,导致活动设计较为空泛,不仅直接影响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更阻碍了对幼儿专注力的培养;第二,忽视活动导入环节。部分幼师为缩减工作量,惯用语言描述作为活动导入,与视频导入等形式相比,直奔主题的语言描述过于枯燥,易使幼儿活动参与积极性不强,影响幼儿专注品质发展;第三,幼儿活动主体地位缺失。在教学活动中,部分幼师习惯把控幼儿行为,使幼儿处于被动地位,导致幼儿活动参与度降低,从而消减活动对幼儿的吸引力,使幼儿注意力分散。

二、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专注力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有效环境,布局合理

选择合适环境来分配区域:我们在选择区域位置的时候要根据区域游戏的不同特性来进行选择,尽可能避免人员走动频繁,嘈杂的位置设置区域,还要考虑光线对幼儿的影响,比如图书角的位置,选择的地方不应选择光线昏暗的地方。同时在环境布置方面,尽量要布置得温馨、舒适,比如放置几盆绿色植物美化环境。 区域面积大小合理:区域面积要适中,大型的区域游戏比如建构区,面积不应该太小,太小幼儿无法尽情的进行构建创作,对其专注力也是一种影响。但如果区域面积过大,影响幼儿专注力的因素也就增多,所以适当的区域面积对幼儿专注力影响也是有优势的。区域位置设置安全有效:区域游戏各个位置相互之间不能影响,尽量把较安静的部分和较运动的部分分开,减少干扰,提高幼儿游戏时的专注力。

(二)游戏过程要时刻观察,适时指导

教师在幼儿游戏时适当的介入,指导,督促能有效的保证幼儿的专注力。当幼儿在操作时遇到了困难向教师求助时,教师首先要积极的回应幼儿,但同时也要询问清楚幼儿的困难点,进行判断,如果确定幼儿只是一时没有发现“症结”但能力足够解决的,教师不应该盲目的干预,应该进行提醒,让幼儿再次全身心投入进游戏中。这样一能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二能培养幼儿专注力。鼓励幼儿,当幼儿专注于游戏达到目标之后,教师应该进行表扬,教师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幼儿,收到表扬的幼儿会更加认真,同时没有获得表扬的幼儿在一次正面示范之后也会提高自己的专注力,以获得教师的认同与赞许。

(三)幼师要适时鼓励支持幼儿

幼师的鼓励与支持对培养幼儿专注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幼师应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多使用积极言语态度,适当鼓励幼儿,培养其专注力。比如,当幼儿因无法完成活动目标而产生消极情绪时,幼师应积极与幼儿进行沟通,引导幼儿表达自己遇到的问题及想法,并对幼儿进行具体指导,鼓励幼儿坚持正在进行的活动,从而培养幼儿专注力。并且,当幼儿在活动中有良好行为表现时,幼师应及时给予表扬,从而增加幼儿良好行为出现的频率,逐渐引导幼儿形成良好学习品质。另外,幼师在提供支持行为时应注重幼儿个体差异性,根据幼儿实际情况提供适宜支持,如果幼儿自身能力无法完成活动时,幼师应及时为其提供支持,如果幼师错失最佳介入时机,便会使幼儿丧失探索欲望,影响幼儿专注力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专注力是幼儿了解世界的基础,是促使幼儿形成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对幼儿未来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需要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努力,结合幼儿发展特点,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幼儿专注力,促使其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立群.培养专注力助力幼小衔接[J].教师,2020.

[2]孙彩霞.在学习性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坚持力与专注力[J].福建教育,2020.

[3]张雯艳.5-6岁幼儿坚持与专注学习品质的现状研究[D].山西大学,202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