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课程思政融入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工匠精神、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研究与探索
【摘要】根据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的特色和优势,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深入研究育人目标,挖掘凝练课程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凝练“三精神、三意识”为课程思政主线,贯穿教学全程。教学任务实施中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教书育人、育人育才相统一,教育和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践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发服务国家食品安全与健康领域的使命感和投身食品行业的自豪感。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根据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育人目标,挖掘凝练专业核心课程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按照“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六个方面构建课程思政资源库,凝练“三精神、三意识”(工匠精神、劳动精神、职业精神、规范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为课程思政主线,贯穿教学全程。课程教学任务实施中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教书育人、育人育才相统一,教育和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践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实现三全育人。
一、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总体设计
对标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标准,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及课程思政案例库,涵盖课件、动画、视频、图片、课程实训、案例等。以专业核心课《食品理化检测技术》为例,课程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多平台开放,设有9个教学模块,资源要素1053条。以“双师同堂、三阶共进”教学模式和“校企协同、工学结合”的教学生态环境,遵循食品检测岗位工作流程和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内容。团队由专业教师、高级工程师、企业技术顾问构成,坚持“行动导向”“工作过程导向”,注重能力提升。
教学中,解析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特点,校企深挖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内容,实现思政主线贯穿始终,形成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持的课程思政体系,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教师根据学情分析,结合教学预判,遵循认知和学习规律,由浅入深展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围绕体现学生就业要求核心能力的项目化教学案例,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确定本项目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升华明确思政育人目标,明确教学难点与重点,分层次、有计划、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全过程,从而实现德技并修,培根塑魂的育人目标。
《食品理化检测技术》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依据食品检验员岗位能力要求,对接教育部教学标准、食品检验管理职业标准、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全国食品营养与安全检测大赛和国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农产品食品检验员(中级)要求,采用新型数字化教材《食品营养与检测作业指导书》和校企共同开发的课程思政活页式工作手册,“岗课赛证”高度融合,校企重构课程内容,并将课程的按国家标准对食品理化指标要求进行安排。
本课程教学案例源于企业食品营养重要指标检测工作任务,遵循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依据循序渐进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检测基本能力,是后续学习的必备技能,属于1+ X考核内容,对应农产品食品检验员考核要求。教学采用六步法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通过学习通、学银在线、互动直播、仿真、企业标准操作视频、智慧白板、闯关工作游戏等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培养学生的安全环保意识、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及规范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剖析岗位职业素养,校企共创CIPP+行为发展评价体系,从工作要求到职业素养实行“全方位、多维度”综合评价,结合教学诊改平台要求,结合学生行为能力发生变化的程度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形成闭环,实现以评促教,有效利用好课堂,使教学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有推进课程思政的育人目的。
二、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过程
(一)课前任务驱动,激发学习兴趣
资讯:教师导入企业工作结合思政案例,通过学习通、云课堂等平台发布任务,学生利用线上资源和活页手册,提前收集、整理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完成在线答题与讨论,完成自主学习。教师根据在线学习情况并在线互动评分,及时根据讨论交流情况调整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即将开展的教学内容进行启发引导。
(二)课中多措并举,化解教学难点
计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方案设计与工作准备,教师挖掘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导入思政案例。
决策:结合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发布具体任务与要求,团队合作进行分工与准备,通过教师实操演示与企业顾问交流,深入学习理论。
实施:通过观摩企业大师标准操作及讲解,培养学生劳模精神,利用仿真虚拟训练把我测定中的关键点,提升实操能力。
检查:双师及时修正并进行过程性评价化解教学难点,强化教学重点。进行头脑风暴、角色扮演、绘制思维导图,完成报告,上传平台。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安全环保意识、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及规范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三)课后专业拓展,创新能力实践
评价:教师梳理任务要求和产出标准,结合教学诊改平台要求,对学生行为能力实际发生变化的程度进行实时评价。并鼓励学生参与大师工作室研发、创新、创业等有挑战性的任务,通过深入分析工作任务,打磨参赛项目,提升学生能力,实现专业拓展。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后,学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国家二等奖2项、自治区二等奖2项,参与大师工作室研发项目3项、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取得一等奖3项。教学中遴选重点技能竞赛项目及标准融入教学内容,通过“课赛融通”,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三、课程思政教学评价
(一)剖析岗位职业素养
学生通过角色转换,体验真实岗位要求,实现所学有所用。针对岗位不同需求,学生承担采样员、接样员、检测人员、报告人员工作任务,在岗位轮作、角色互换过程中,通过不同情境的设置,学生在学校阶段就掌握企业岗位上可能遇见的各种情况。
(二)创建CIPP+行为发展评价体系
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剖析岗位职业素养,校企共创CIPP+行为发展评价体系,围绕“背景、输入、过程、结果”四项评价为框架,对工作过程中的任务进行梳理,形成评价指标,从工作要求到职业素养实行“全方位、多维度”综合评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VR等新技术,结合教学诊改平台要求,结合学生行为能力发生变化的程度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实现以评促教,有效利用好课堂,使教学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有推进课程思政的育人目的。
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与特色
(一)依托“高水平专业群”,推广课程思政“金课”
对接建设农畜食品产业基地发展目标,构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课程资源库与课程思政案例库,凝练“三精神三意识”为课程思政主线,贯穿教学全程,润物无声。通过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探索推进以网络环境和数字资源为支撑的教学新方法。双师型教师、企业专家、技能大师共同授课,通过顶岗实习、下厂实践、岗位迁移,推广课程思政“金课”,服务地区经济发展,促进食品产业升级。
(二)“德、技、专、创”并举,升华“三维目标”,实现三全育人
结合新时代特点,在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的基础上明确思政育人目标,融入“健康中国”、“航天品质”、“工匠精神”,树立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增强健康意识,通过标准解读与工作任务相结合,强调技能的规范性与工作中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参与技能大师研发工作、参与创新创业大赛、培育创新创客项目提升创新能力,实现三全育人。
(三)对接现行标准,升级教学内容,提升服务能力
参与开发“农产品食品检验员”职业技能等级题库,将职业技能标准与教学内容有效关联;根据新标准、新规范、新技术,及时修订活页式工作手册;实时连线企业专家,突破教学空间时间限制,使学生切实接触企业环境,吸收借鉴真实工作经验,从而更好服务行业企业。
(四)打造“爱农、助农”,实现“培根塑魂”育人目标
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明确食品专业群育人目标,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围绕农畜产品加工制造,细分产品开发、生产、品控、卫生检验产业链,开展“爱农、助农”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深入行业、认知行业,激发学生行业自豪感、成就感。
根据专业特点,深入研究育人目标,挖掘凝练课程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凝练“三精神、三意识”为课程思政主线,贯穿教学全程。教学任务实施中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教书育人、育人育才相统一,教育和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践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坚定四个自信,实现“培根塑魂”育人目标。
【作者简介】
袁静宇(1979~),女,副教授。
基金项目: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提质培优课题: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工匠精神融入《食品理化检测技术》教学课堂,项目编号:TZPY2021-4-27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职业教育培养工匠精神、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NZJGH202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