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工科”理念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廖路花
  
明日
2022年24期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7

【摘要】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导论在吉林建筑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是一门专业基础选修课,涉及内容广,综合性较强。建立了给排水教学及科研实验平台;聘请企业兼职导师指导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生产实习及创新实践活动,鼓励教师积极投身工程应用实践,专业实践教学有意识地向“智慧给排水”等新工科特征方向转化。初步实现了从学科导向转向产业需求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专业交叉融合的专业建设目标,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成绩,实践教学改革举措为本专业“新工科”理念下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新工科”理念;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教学改革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以水的社会循环为研究对象,以水质为中心,研究水质和水量的运动变化规律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实现水的良性社会循环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的的工程技术学科,是土木类学科的下属二级学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配备、办学条件配置等都围绕学生毕业能力达成这一核心任务展开,并强调建立专业持续改进机制和文化以保证专业教育质量和专业教育活力。

一、“新工科”理念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性

作为典型的工科专业,给排水专业在新工科建设中呈现出比较迅速的发展态势。国内一些重点工科大学已瞄准新工科和水技术发展前沿率先进行专业课程改革,以产出为导向,通过引进海外优质资源、发展“互联网+”教育、强化科研反哺教学等途径构建课程建设新格局。与之相比,一些以工科为主的地方高校对课程改革的探索则稍显滞后。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新工科建设强调分类发展,各类高校应在不同层次办出水平和特色,作为地方高校的课程改革理应着眼于区域特点,服务区域发展,但现实是一些地方高校仍存在定位不准、盲目趋同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国际化学科式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与地方经济社会需求差异较大,课程改革建设也必然受到影响。

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现状

(一)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给排水专业课程虽设置了符合给排水专业指导委员会要求的实践学时,但各实践教学环节均缺少明确的教学目标。各门实践课程对学生的具体作用,表述的较为笼统,仅强调掌握或了解某实践课程的设计过程,即可具备某实践能力。这导致给排水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仅将实践课程作为理论知识的补充,忽视了对如何实现某实践能力的思考。造成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产生“看起来会、但不知道如何下手”的现象,无法适应企事业单位的工作需求。

(二)实践教学形式单一

实验环节涉及的各项实验多是按部就班的验证性实验,专业实习环节也多为参观形式,容易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而且,给排水专业学生参观的泵房、净水厂、污水厂等多为运行中的工程项目,开、停机易造成企业重大损失,因此不可能让学生去动手操作,也导致学生缺少对实际操作和实验过程的感性认识。

三、“新工科”理念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优化

(一)构建“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学生对行业应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储备

深入行业调查,充分论证,精心制订给排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体现给排水工程知识、科研素质和综合能力特征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根据新工科建设要求,编制新版培养方案。针对土木类大一新生开设新生研讨课,讨论信息化社会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科技或新产业对传统工科专业的影响和冲击,扩展给排水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合理架构学生在专业技术、项目管理、综合人文方面的知识体系。针对高年级本科生,聘请行业知名专家进行学术讲座,使学生了解行业新动向和社会新需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新技术的热情,合理规划专业学习计划,使其专业学习的目的性更强,促使学生加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知识储备。

(二)加强教学手段与方法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导论的课程教学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而不能只是空泛地讲授理论知识。作为高校教师,要奋力跟进新时代的发展步伐,充分利用如在线国家级精品课程、学习通等多种线上教学平台,普及精品课程教学资源。但是线上教学不能完全代替线下课堂教学,而是应该提倡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教学模式,在课前的准备、课堂教学及课后复习的过程中均由师生共同学习,不以“教”为中心,而应以学生“学”为中心,并围绕其开展师生之间的互动和线上资源的布置。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讲授课程的主要内容,同时利用线上的教学平台及工具,为学生提供课堂上没有涉及的课程内容,进行知识扩展,除了采用国家精品教材,丰富的网络资源是支撑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以学生为中心丰富和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新工科建设“天大行动”中明确提出,要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增强师生互动,改革教学方法,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推广和应用在线开放课程,充分利用虚拟仿真等技术创新工程实践教学方式。据此,以“课堂革命”为契机,发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引入虚拟仿真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在国家“本科课程建设”的战略背景下,加强院校的课程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今后的课程建设过程中,团队成员将始终围绕学生为中心,为使学生毕业后能在不同岗位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技能,努力把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并紧扣社会应用这一主题,牢牢地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全面提高教学效果,从而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智力与人才上的保障,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参考文献】

[1]苏冰琴,岳秀萍,张瑞.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一流专业课程建设的思考[J].高教学刊,2021(24)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第二批课程思政课程项目

课程名称: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技术(序号5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