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机械原理》课程思政性探索
【摘要】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课程《机械原理》中,包括大国重器、国外卡脖子技术封锁案例、立德树人观念、服务社会思想教育、工匠精神等观念融入教学过程,以机械原理课程为支点,通过挖掘思政案例与课程内容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爱国热情,培养其工程师责任及工匠精神。
【关键词】机械原理;课程思政;工匠精神
在沈阳科技学院2022年度的校级优秀建设课建设过程中,课程教师在《机械原理》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初步探索如何将专业课知识讲解与人生观、价值观引导有机统一的育人体系[1],目的是培养一批思想品德优秀、专业基础牢固、动手实践能力强、且富有正确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本科生,起到专业课教育和思想教育并驾齐驱的作用。
一、机械原理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机械原理》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主要研究机械的共性问题如机构的组成原理、机构运动学、机器动力学等内容,重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具备常用机构的类型判断、结构分析、自由度计算、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机构系统设计等方面的技能。该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工程师素质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研及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2]。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过程把控,以机械原理专业知识点为基础,以思政案例为载体,以身边故事、人物简介、时事热点、历史回顾、科学探索、工程应用等多个思政要素,实现专业知识与人生观培养的融合。
二、机械原理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实践
(一)注重绪论引导,打好思政基础
第一堂课是学生对该课程及教师的第一印象课,一定要重视并用好第一堂课也就是绪论。讲授绪论时要告知学生该课程的成绩构成:期末考试占比 60%、课程实验占比5%、出勤占比10%、课堂作业占比10%、生讲师听占比10%、竞赛表现5%,在出勤、作业、期末考试的基础上,增加生讲师听环节,该环节中要求学生对一章课程进行总结概括并接受教师提问答辩,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增加竞赛表现环节,获得机械类竞赛省级以上名次最多可以获得5分的竞赛成绩。其中,“生讲师听”提倡学生注重过程学习,记录课程主要内容和重难点知识,保证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引入答辩环节,使学生答辩能力、临场反应能力大幅度提升。绪论中介绍该课程的重要性部分时,可观看展现中国装备制造业成就的《大国重器》、《大国工匠》等节目,引导学生讨论观影感受,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激励引导学生体会“大国工匠”精神。
(二)创新机械原理实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从机械原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实验仍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演示为主,学生被动地学习实验过程,缺乏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实验项目陈旧。实验内容以验证为主,缺乏设计性实验、开放性实验,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即可完成实验项目。第三,实验方法缺乏先进性。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实验本身缺乏吸引力,降低了学生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错误认知,严重影响学生进行实验学习的兴趣。基于以上问题提出虚拟实验建设的方案,虚拟实验室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可观察性及低廉的经济性。美中不足的是,虚拟实验结果的对比真实情况变化较大,依靠建模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较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虚拟实验并非真实的实物实验。因此,在机械原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应保证虚拟实验室建设与真实实验操作协同发展。在同一实验中, 可以优先安排虚拟实验,然后再进行实物实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现代计算机设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关注时事,推送国家科技创新最新案例
机械原理课程是为了学生毕业以后可以更好的从事机械设计工作而设立的,所以该课程的学习不应该与社会脱节,教师应实时跟踪最新的科技动态、国家标准、最新技术等信息,及时传达国家对人才培养方面的新动向及新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树立目标、端正态度,积极主动投入学习。如国家大力发展军工行业、机床行业,涉及的机械原理部分包括机械系统创新设计、机械机构设计等内容。通过与国家发展方向相结合,使学生明确自己学习的任务和目的。同时及时推送各类机械专业竞赛信息,如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大学生航天器设计竞赛、大学生先进成图竞赛等,鼓励学生参加比赛,获得名次。
(四)知识点与思政元素充分结合
在学习机构的运动、动力学问题时,以“中国速度”为主题进行讨论,探讨近些年中国在国防、经济、装备方面的快速发展。学生在分享时,表达出对祖国近些年快速发展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学习平面机构运动简图测绘时,让学生全员参与绘图,规范指导,严格要求,培养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学习齿轮系、齿轮啮合时,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小到一对齿轮,大到一个集体,想要快速运转就要学会合作,互相配合去工作。在作业批改环节,通过QQ群展示优秀作业,优秀的加以表扬,错误的加以改正,树立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3]。
三、总结
总之,课程思政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融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这就要求教师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人生观价值观得到升华。同时,课程思政也是一种教学改革的方向,可以有效的使学生热爱学习、乐于学习,以便于日后更好的为社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高广娣,张佃平,曲爱丽.“机械原理”课程思政教学初探及实践[J].黑龙江教育,2022,(2):20-21.
[2]邱宝梅,罗蓉. 《机械原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讨[J].科教导刊,2022,(1):172-173.
[3]杨高炜,薛宏伟,王文杰,高琳.机械原理的课程思政改革探索 [J].改革,2021(01):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