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严峻
  
明日
2022年31期
鄂州职业大学 湖北 鄂州 436000

【摘要】根据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现状,从专业层面建立课程思政体系,深挖课程特色,结合专业特点,以《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为例,研究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策略,解决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较突出的问题。

【关键词】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思政元素网;育训结合

一、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此背景下,各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了专业课思政化的课程改革建设,打造了一批专业思政课程体系的特色专业课,与现行教学体系中的思政课程协同并进,初步形成了二维一体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新格局,并得到了应用。

然而专业课程思政化的实际效果差强人意,尚未能真正做到将思政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充分融入专业课程,对学生“入心入脑”效果尚需进一步提升。部分专业课融入思政内容的课程改革停留在浅表层面,未能深入把握思政课程的内核,导致在寻找与不同类别的专业课程契合的思政元素不精准,植入较为牵强,思政教育效果不明显,且存在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缺失,各课程的思政特色不明,支撑能力不足等现象。

二、主要问题

(1)课程思政体系未建立,单门课程思政教学孤立、重复、系统性缺失。

(2)教学中的强行思政化、生硬、不协调、为思政而思政教学。

(3)课程思政教学止于课堂,课外育人氛围不足。

(4)课程思政改革缓慢、部分教师不主动、成果匮乏。

三、方法措施

(一)构建程思政元素网

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所有课程按学科特点分解为:机械类、电气类、编程类、系统集成类、公共基础类。分析大类课程的共性和思政主基调,各大类课程组根据每门课程的特点挖掘思政元素;再集中讨论梳理思政教育载体形式、思政教育重点、交叉递进关系等等;再专业层面整理汇总,构建类型丰富、相互支撑、层次递进的课程思政体系,建立纵横交织的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网。

(二)优选思政元素载体

结合《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特点和本专业赛教融合、知名战队特色,教学中的思政元素以“鄂狼战队事迹+行业技能大师(校友)+国内外精益制造对比+行业创新突破+民族复兴现实案例”为主,以“特殊纪念日”为辅,关注形势政策要点、企业行业动向、校园周边信息等各方素材,深入挖掘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

(三)推行“育训结合”思政育人模式

采用“日常训练和实战演习”的思政育人模式,在实训周和第二课堂中,采取“育训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实现“普通学生—课程助教—参赛选手—备赛指导”四重身份转换,开展“树品牌、立榜样、引风尚”活动推广,提炼“责任、拼搏、创新、合作”的 “鄂狼战队”精神,形成全员对标,形成争做“鄂狼人”的良好学习氛围。

(四)示范引领,发挥辐射效应

以点带线及面,由专业核心课程打先锋,提炼大类课程的知识技术特点,深入挖掘专业课中所蕴含的价值追求,回溯各个知识体系的初心,切实做到从人文主义关怀的角度看待科学知识,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自的教学过程中去。带动大类课程组内课程的思政改革,再辐射至全专业、专业群。

四、典型教学案例

(一)分析课程特点,提炼思政元素

按照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学科类别划分,《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属于编程大类,此类课程的特点是:有通用标准、有优化原则、有创新需求、坚持原创等;本课程与其他编程类课程的区别在于,有安全操作规程和控制精度要求,严谨度决定控制精度;同时,根据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中各品牌份额,教学中同时使用了国产和国外品牌机器人。

基于以上特点,将本课程中的思政教学元素分为以下三类:

(1)技术技能类,如:精益求精、坚持原创、吃苦耐劳等,贯穿整个教学周期。

(2)职业素养类,如:坚持原创、责任、拼搏、奉献、协作等,贯穿整个教学周期。

(3)家国情怀类:爱国、爱党、民族自豪感、大局意识等,一般在教学周期首尾部和特殊事件或特殊时间节点体现。

(二)关注国家战略,把握行业方向

比如在“开学第一课”中,通过了解工业机器人技术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的重要支撑意义、目前国际形势中的制裁与反制裁手段、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各品牌占有率、核心部件国产化比例,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大局意识和爱国精神;在后期项目开发和企业案例展示中,通过实践工业机器人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中的开发和运用,引导和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探索精神。

(三)崇尚大国工匠,树立职业信仰

比如在教学中出现学生态度懈怠、操作马虎、学习目标不明确等现象时,通过观看/讲诉大国工匠,匠心筑梦的故事,除电视上的人物外,介绍校友严斌,现鄂丰模具的技术负责人,湖北省技能大师,参加过大国工匠进校园。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职业信仰,崇尚普通劳动者在本职岗位上脚踏实地、敬业奉献,以匠人之心追求技艺的极致,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拓展人生价值。

(四)寻找身边榜样,发扬鄂狼精神

比如教学中出现学生独善其身、瞧不起滞后同学、推卸额外工作任务等现象时,教师通过企业需求中的“以德为先”,以参赛选手获得岗位直通车为例,讲诉“鄂狼战队”事迹,鼓励学生寻找身边榜样,争做“鄂狼人”,积极参与第二课堂和专业备赛团队,引导学生实现“普通学生—课程助教—参赛选手—备赛指导”四重身份转换,形成各级、各班、各组积极传帮带的良好学习氛围,发扬“责任、拼搏、创新、合作”的 “鄂狼战队”精神。

五、研究意义

(一)营造思政教育同向同行氛围,实现思想价值引领

由本课程打先锋,以点带线及面,带动编程大类课程组和其他核心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再辐射至全专业,消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孤岛困境”,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工业机器人专业各门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上的同向同行,共同肩负起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当代大学生“传承民族复兴,致力国家富强”使命担当。

(二)打造课程思政元素库,优化思政教学载体,增强专业课教学的吸引力

在专业课堂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结合,时刻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积极关注学生的价值认知培养,坚持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结合民族复兴、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用鲜活的思政元素和优良的传统文化活跃课堂气氛,让专业知识学习与社会价值认同产生共鸣,使课堂教学更有温度。

(三)催生追求卓越的内驱力,体现全方位育人宗旨

在实训周和第二课堂中,采取“育训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实现“普通学生—课程助教—参赛选手—备赛指导”四重身份转换,开展“树品牌、立榜样、引风尚”活动推广,提炼“责任、拼搏、创新、合作”的 “鄂狼战队”精神,形成全员对标,形成争做“鄂狼人”的良好学习氛围,从而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人生目标,形成勤奋刻苦、追求卓越的内驱力,体现全方位育人宗旨。

【作者简介】

严峻,女,湖北松滋,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智能制造。

基金项目:本文为鄂州职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2022YB1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