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党的三个历史决议的历史背景和启示

吴小梅
  
明日
2022年35期
中共宿松县委党校 安徽 宿松 246500

【摘要】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程中,先后形成了三个历史决议,虽然这三个历史决议制定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有所不同,但是都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加强了全党的团结,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向前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党史观、确立党的领导核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大意义。

【关键词】历史决议;制定背景;历史启示

2021年11月,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这次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自此,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上就有了三个以历史为题的决议了,党的三个历史决议记录了党在百年奋斗中团结带领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艰苦卓绝而又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

一、党的三个历史决议的制定背景

1945年4月党的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是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为什么要制定第一个历史决议,这与延安整风密不可分,延安整风是第一个历史决议制定的一个直接的、重要的历史背景。为什么要进行延安整风呢,是为了肃清党内王明教条主义的影响。

1931年1月7日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在这次会议上,王明由一个普通党员一跃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年仅27岁。六届四中全会后王明上台就开始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时期,达四年之久。这四年的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给我们中国革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导致白区力量损失百分之百,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地下组织、情报系统全部暴露。根据地损失百分之九十以上,赣东北根据地、洪湖根据地、鄂豫皖根据地、中央根据地百分之九十以上都丧失了,仅仅留下陕北根据地。

“左”倾教条主义为什么带来了这么大的危害,有哪些表现?回顾历史,第一个表现就是军事上的左倾冒险主义。红军在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盲目指挥下,直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最后不得不开始长征。二是政治上的“左”倾关门主义。政治上的左倾错误也非常严重。关门主义就是把门关起来,不和任何党派合作。王明在1932年3月31日《中国目前的政治形势与中共当前的主要任务》中说:“国民党的任何派别及其高级将领们都是奴性十足的帝国主义的走狗。”1935年召开了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

1937年11月,全面抗战爆发后不久,王明回国了。12月初中央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在会上王明提出了“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右倾口号。王明有共产国际的背景,挟天子以令诸候,而且王明以党内理论家自居,独霸了中共意识形态的解释权,因此,随着王明的回国,教条主义在延安以至党内猖獗起来。为了整掉这股歪风,消除教条主义的影响,就发动了延安整风运动。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是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了,后来经过1978.5.11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洗礼,再加上1978.12.18-2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历史性的转折,党内外呈现出一派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但同时中国社会上也出现了两种思潮:一种是从“左”的方面过来的,主张全面否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和政策,认为它违背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另一种是右的方面过来的,主张全面清算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取消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有一部分人甚至公开表示,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的态度是“绝对正确的”,我们对毛泽东也应当“采取同样做法”。其实质是通过否定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从根本上否定毛泽东领导时期党的历史,抹去现实中党领导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根据。社会上有少数人借拨乱反正之机全盘否定党的历史,夸大党的错误,企图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决定起草第二个决议,对毛泽东一生的功过作客观的评价,以及“坚持毛泽东思想,指的是哪些内容”。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过去的问题已经结束了,需要作个总结,不走这一步不行。”于是,自1979年11月起,邓小平同志亲自主持并成立起草小组。他明确提出起草历史决议三条总的要求:

第一,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一条;第二,对新中国成立30年来历史上的大事,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包括一些负责同志的功过是非,要作出公正的评价;第三,对过去的事情作个基本的总结,这个总结宜粗不宜细,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

这样经过一年多的起草修改和反复讨论,终于在1981.6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这个决议。

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是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事求是总结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经验教训,在重大历史关头统一了全党思想和行动,对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现在,距离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制定已经过去76年,距离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制定也过去了40年。40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大大向前发展了,党的理论和实践也大大向前发展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奋斗历程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既有客观需要,也具备主观条件。

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的影响,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迫切需要总结历史,把握规律,坚定信心,凝聚共识,走向未来。

二、党的三个历史决议的启示

(一)树立正确党史观,坚定政治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三个历史决议是我们党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唯物史观,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评价和总结党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光辉典范,也是党史研究和宣传的重要依据。

错误的党史观便是“历史虚无主义”。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所以,对待历史虚无主义我们的脑子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场要特别坚定,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

(二)树立核心意识,凝聚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总结出来的最重要,最根本的一条经验就是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前两个历史决议,为维护党的领导和党中央权威起到重要作用,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也是如此,在新时代,为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树立党的领导核心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提供了根本遵循。

能否形成一个成熟的高度权威的领导核心,特别是领袖人物,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看齐的前提和关键。列宁分析俄国苏联共产党斗争的经验说:“造就一批有经验,有极高威望的党的领袖是一件长期的艰难的事情。但是做不到这一点,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意志统一’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人民在实践中认识到,领导核心是我们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维护党、国家和军队的前途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形成和维护核心,就确立起了看齐的标杆,就能有效凝聚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力量。

(三)树立团结意识,统一思想

从党的百年历史看,虽然三个历史决议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不同,但其目的和作用却是一致的,即在党的重大历史关头统一全党的思想、意志和行动,维护党的统一和团结。

第一个历史决议指出“凡是政治上过去犯过错误现在改正了的同志,我们都要团结他们,全党要像决议上所说的团结得如同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为着获得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和中国人民的完全解放而奋斗。” 第二个历史决议指出“党的团结,党同人民的团结,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夺取新的胜利的根本保证,只要全党紧密地团结一致,并且同人民群众紧密地团结一致,那么,我们党和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虽然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总的趋势必然会日益兴旺发达。”第三个历史决议诞生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两个100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站在这新的起点上,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目的是进一步推动全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使全党全社会的意志统一到推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上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