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幼教新视域下构建对大班幼儿发散性思维培养的探索策略
【摘要】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初期,此时的幼儿就像一张白纸,需要在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逐步认识事物、懂得道理,且在幼儿阶段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也非常关键,对幼儿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发散思维是现代人才必须要具备的一项思维能力,也是激发人才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关键,在幼儿教育中不难发现幼儿总有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这正是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关键,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幼教新视域背景下重视大班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通过实践不断探寻提升大班幼儿发散性思维的有效方法,让幼儿逐渐具备一提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的能力,改变传统的幼儿教学方法,给幼儿提供一个轻松、自由的成长环境,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本文探究了幼教新视域下培养大班幼儿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幼教;新视域;大班幼儿;发散性思维;探索策略
一、发散性思维的概念
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等,主要是指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并且能够寻求多样化的解决方法的一种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要求一个人能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打破当前的知识范畴从一个点出发向着多个方向多个领域去思考,并且通过知识、概念的重新组合寻找更多的答案、方法。从幼儿阶段就开始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有助于幼儿日后更好的学习和成长,提升幼儿的解决问题能力,幼儿还不具备深层的思维能力,所以此时只需要让幼儿凡事多想、多做,创设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成长环境,使幼儿能够一直处于一个积极状态中,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从小养成多思考的好习惯,为幼儿日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幼教新视域下培养大班幼儿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策略
(一)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自由的学习成长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发散性思维的两个重要条件。幼儿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会感到愉悦和轻松,在心理上没有压力感有助于促使幼儿更好的学习和思考 ,所以在幼儿教师培养大班幼儿发散性思维时应该首先创设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在幼儿阶段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是无穷的,这些在幼儿日常的画作、言语中都能很好的体现出来,所以在幼儿阶段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教师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多多引导幼儿,给幼儿更多想象和创造的空间,不要过多约束幼儿、限制幼儿的想法,而是要尊重且肯定幼儿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想法,从而能够使幼儿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让幼儿有更多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在大班教学中教师要融入到幼儿当中并且和幼儿成为朋友,这会大大拉近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护理,在学习和生活中给幼儿以轻松自由的感受。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幼儿教师既是幼儿的引导者同时也是他们的朋友,大班的幼儿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在凡事上都有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和幼儿之间必须建立一种亲密、平等、和谐的关系,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凡事教师与幼儿共同商量着来,老师一个微笑的表情,对幼儿一句亲切的问候、甚至是教师不经意之间的一个动作都能很好的拉进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幼儿与幼儿教师之间这种和谐、平等的关系一旦建立起来,幼儿就会在课堂中变得更加活跃,变得敢想、敢说、敢做,能够帮助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幼儿能够畅游在思维的海洋当中,使幼儿的思维变得更加开阔,有助于激发幼儿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在幼儿教师引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幼儿可能会提出一些教师认为简单或者非常奇怪的问题,教师一定不能否定幼儿,而是要保护好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有探索这个世界的欲望,这也是培养大班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关键,只有幼儿多思考、敢于提问才能学会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从而达到更好的培养大班幼儿发散性思维的效果。
(二)求异学习
在幼教新视域下培养大班幼儿的发散性思维,需要教师也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分析教学活动,这样能够引导幼儿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同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去解决同一道题目,不要再教学中用太多条条框框去约束幼儿,而是要打破幼儿的惯性思维,培养幼儿勇于求异、乐于求异的学习精神。
在培养大班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过程中智力游戏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活动之一,智力游戏既能提升幼儿的智力水平,同时具备游戏的趣味性、多样性、自由性,深受幼儿的喜爱,幼儿的天性就是游戏,所以教师一定要结合智力游戏来提升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幼儿的思维变得更加发散,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幼儿也能够更好的思考,发散性思维会变得更加活跃。比如说在智力游戏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水能做些什么,这时幼儿就会说水能洗澡、水能喝、水能浇花,接着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幼儿,让幼儿想一想长江中的水、大海中的水还能做些什么,这时幼儿就会继续说水能让鱼儿生存、水能承载起船只货运等等,这些都能很好的体现出发散性思维的变通性,让幼儿能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除了这种比较基础的语言智力游戏之外,还有很多活动方式能够培养大班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1.一物多扩散
这种方式是让幼儿通过一件物品联想发生在这件物品上的多种情况。比如说教师给幼儿提供两个杯子,一个方形的杯子和一个圆形的杯子,让幼儿观察这两个杯子在装水时水形状的差异,接着让幼儿联想将冰块放到热水中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将装满热水的杯子拿到寒冷的室外会发生什么事情,通过这些一系列的发散性问题,幼儿能够通过小小的一件物品联想到很多不同的情景,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2.一形多扩散
这种方式是让幼儿通过特定的图形进行想象,在大班幼儿教学中经常会让幼认识和学习一些基本的图形,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让幼儿进行更加大胆的想象。比如说幼儿教师在带领大班幼儿认识长方形时,可以让幼儿想一想这个长方形像自己生活中见到的哪些事物呢,这时幼儿就会积极回答:桌子、椅子、国旗等,使幼儿能够通过一个基本的图形联想到更多生活中的事物。除了这种基本的联想方式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将一些基本的图形通过增加几笔变为一些常见的物品,比如说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造来将圆形变为不同的事物,有的幼儿把圆形变成了小猪、有的幼儿把圆形变成了太阳、有的幼儿将圆形变为一个苹果....通过幼儿自己动手绘画、设计,幼儿能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同时激发了幼儿创作的欲望,幼儿的想法会越来越大胆、丰富,对培养大班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有很大帮助。
3.一因多果
一因多果就是让幼儿说一说由一种原因可能导致的多种结果,在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运用“如果...将会...”的句式造句,让幼儿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能会有很多光怪陆离的想法,教师一定要认真倾听每个幼儿的想法,并且给予肯定,这样幼儿能够通过一件事情联想到一种原因可能带来的多种结果,这样在幼儿日后的生活中也有助于幼儿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通过种种假设之后找到最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式,有助于幼儿日后的成长和发展。
4.一题多解
无论是一道题目还是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情都会有多种解决方法,就算是数学题,也可能有多种解题方式获取正确的答案,所以在大班幼儿教学中教师要让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一个问题,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在幼儿阶段不会接触到难度比较大的题目,所以幼儿教师可以从幼儿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着手来带领幼儿进行“一题多解”,比如说教师可以询问幼儿从幼儿园回家有几条路可以走、使热水变冷的多种方法等,这些问题的最终结果一致,但是解决的方法多种多样,幼儿就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真思考,这样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幼儿也会养成一题多解的好习惯,能够从多个角度去看待、思考一个问题,从而找到更多的解决路径。
5.一物多变
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也离不开幼儿亲身实践,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给幼儿更多动手创作的机会。在幼儿教学中积木、七巧板、橡皮泥等都是区域活动中常用的材料,教师就可以让幼儿借助这些材料进行创作,比如说让幼儿用七巧板摆成一个小动物,用橡皮泥创作水果,这些小小的材料在幼儿手中通过幼儿的创作发生了各种变化,幼儿在创作过程中手脑紧密结合,不仅提升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同时还提升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对于打扮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以及全面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求异学习就是让幼儿能够通过一件事、一件物品、甚至是一个假设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能够打破幼儿的思维定式,学会从多个角度去看待生活中的事物、去思考问题,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切实提升大班幼儿的阿三星思维。
(三)设置启发性问题,引导幼儿思考
在传统的大班幼儿教学中教师更偏向于让幼儿完成选择题,诸如“对不对”“是不是”“想不想”等,但是这些问题并不利于幼儿进行自主思考,对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并无很大帮助,所以在大班幼儿教师一定要转变这种提问方式,将选择性问题转变为启发性问题,真正引发幼儿的思考,使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变得更加活跃。除了启发性问题之外教师还要做好对幼儿的引导工作,以大班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为切入点,并且循序渐进的引导幼儿,让幼儿能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想象,比如说教师通过一个小故事来引导幼儿:一个小姑娘将几个纸箱子丢在了垃圾桶旁,不一会纸箱子被小老鼠捡去了,小老鼠用纸箱子做了一个好看的窝;不一会儿小兔子蹦蹦跳跳过来了,用纸箱子做了一个精美的收纳盒;再过了一会又来了一直小山羊,小山羊也捡走了一个纸箱子,那小朋友们猜一猜小山羊会用纸箱子做些什么呢?教师在讲完故事并且提出问题之后要给幼儿留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和想象,在教师的故事中每一个幼儿都听得津津有味,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幼儿也能快速进入思考状态,思考纸箱子的妙用,这样幼儿不仅能够更快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中,同时在故事情境中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起来,给幼儿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考空间,有助于在问题的引导下培养大班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四)采取积极地教育评价
大班幼儿渴望教师的肯定与关注,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尽管已经对事物有了一定的认知,有了一定的思维水平,但是他们的知识经验仍然非常少,所以幼儿的想法可能存在不合理、不完美的地方,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批评幼儿、对幼儿的想法评头论足,而是要积极肯定每一个幼儿的想法,能够看到每个幼儿身上的长处以及想法的新鲜点所在,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幼儿积极参与了就一定会有所收获,所以在培养大班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时教师一定要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幼儿,这样有了教师的肯定幼儿才能真正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从而逐渐形成发散性思维,给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带来积极、正向的影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发散性思维是创造力的关键,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定要从幼儿阶段做起。大班幼儿对事物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和想法,是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关键期,这就需要大班幼儿教师在幼教新视域下改变传统单一、刻板的幼儿教学方式,积极给幼儿创造发散思维的情景以及条件,善于引导幼儿,使幼儿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表达不同的想法,为大班幼儿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萍. 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的策略[J]. 福建教育研究, 2020(5):93-94.
[2]苏清珍. 中班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策略研究[J]. 2021.
[3]卞悦. 音乐活动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探究[J]. 文理导航, 2018(21):2.
[4]贾涵珺. 幼儿音乐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探究[J]. 幼儿教育科学, 2022, 4(1):1-3.
[5]庞云霞. 利用"一物多玩"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能力[J]. 新课程(教研版), 2017, 000(010):44.
[6]朱思玮. 浅谈幼儿园一物多玩体育游戏活动[J]. 小品文选刊:下, 2019.
[7]杨静. 浅谈音乐活动中幼儿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策略[J]. 未来英才, 2017, 000(014):198.
[8]刘雪萍. 刍议教学活动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J]. 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8.
[9]陈超.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分析[J]. 新课程:小学, 2016(3):1.
[10]王群英.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J]. 中国教师, 2016(S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