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探索

许洪翠
  
明日
2022年43期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清华园学校 山东 冠县 252500

【摘要】当前在素质教育影响下,教育部提出要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其中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体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在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工作也需要不断创新。学校是立德树人的重点地区,课堂教育则是育人的重要阵地,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知识传授外,还要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教育。因此,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必须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创新教学方式,完善教学内容,将核心素养逐步渗透到教学中去,最终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近年来随着提出“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和价值进一步凸显,广大师生和家长充分意识到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对于学生未来学习和成长的重要作用,逐渐提升了对该学科教学的关注和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了促使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满足新的教学要求,有效落实现代教育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进一步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教师要在明确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学科教学要点及现存问题,探究学科教学具体的改革策略。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一)教师的专业素养需要提升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教师具有了一定的专业素养,才可以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有效的培养。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不够的,无法将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动向及内容进行有效把握,所以,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不是很乐观。此外,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观念并未发生改变,所以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形成。而且学生的知识层面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是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了教授,并没有进行拓展,也没有让学生进行实践,所以学生难以实现全方位的发展。

(二)教学模式未能与时俱进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但是大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仍旧采用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授,由于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单一枯燥的,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的,所以很多学生无法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产生兴趣,学习效率及学习质量无法得到提高。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一)科学安排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通过研究发现,想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教师就需要对教学环节进行合理调整。首先,教师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使学生能形成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基于自己的已有经验来理解知识。同时,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活跃起来,学习能力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其次,教师需要明确,课堂教学中进行知识学习的人是学生,而自己只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所以,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形成一定的能力。所以,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采用小组合作等方法,让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从而让学生形成换位思考的能力,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而且在进行交流沟通的时候,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增强。最后,教师不能只对理论知识教授,还需要将检测重视起来,所以教师需要基于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问题设计,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进而基于此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

(二)创设和谐的教学情景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理论知识内容较多的学科,其中很多教育性语言都较难理解,这导致有部分学生对该学科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因此,教师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形成,可以通过创设和谐教学情景的方式,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容与教学情景相融合,以实现高效课堂的建立。一方面,教师可以积极展开具有趣味性的话题讨论活动,在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讨论中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辅助资源,将课本上的知识内容运用多媒体播放器进行相关视频的播放,这样一来,能更好地引起学生注意力,并通过观看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来驱使学生主动学习,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三)坚持以人为本,提高道德核心素养

随着学生的成长,初中阶段的学生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心理素质,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其感知塑造的关键时期,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承担着对学生传授知识的任务,同样也承担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责任。这一阶段的学生身心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其价值观念尚未形成,道德意识相对薄弱,对于事物的认知也较为模糊,而且受信息大爆炸时代的影响,学生接触到的信息种类繁多、复杂,若无正确的引导,极易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做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工作,并且该课程的开展还能为其素养形成提供大量的理论依据。因此,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始终贯穿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理念不断发展,改革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模式具有积极的意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与素质,重视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也应该深刻了解学科的核心素养,分析新时期学科教学的要点,并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坚持以人为本等路径大胆创新传统教学模式,以此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切实落实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充分彰显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惠继鹏.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探讨[J].名师在线,2021(21).

[2]郑秀梅.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对策[J].新课程,2021(25).

[3]李慧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新课程,2021(2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