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双减”背景的“Ai学”智慧平台的初中数学作业个性化设计策略

伊国华
  
明日
2022年44期
福建省福州延安中学 福建 福州 350001

【摘要】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更新迭代,教育部门教学不断借鉴信息化技术,将互联网、平台与传统教育对接,提高了教学效率。初中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特征,“双减”背景下,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借助先进的技术,构建平台教学模式,达到提质增效教学目的。本文结合初中数学学科作业个性化设计展开分析,充分能借助“Ai学”智慧平台,探索智能学习平台应用模式,结合初中生心理及认知特征,分析当前初中数学作业存在问题,论述了“Ai学”智能学习平台教学应用模式的构建原则,从教师层、学生层两方面提出了“Ai学”智能学习平台在初中数学作业环节的具体策略,为相关专业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双减”;学习平台;“Ai”学;初中数学;作业设计

社会整体信息化普及,教育行业信息化改革步伐加快,互联网、平台与教育领域深度融合,促进教育行业创新发展。信息技术可以改进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迎合“双减”政策要求,对义务教育阶段作业量和作业时间做出明确要求,初中数学学科作业设计引入信息化技术,可以避免学生做大量重复、机械地作业,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真正实现减负增效教学宗旨。

一、“Ai 学”智能学习平台教学应用模式构建的现实依据

(一)“Ai 学”平台及其功能特点

“Ai 学”是将现代化智能技术渗透至教育领域,为教育领域各主体提供智能学习支持,包括用户层、应用层、平台层和设施层,相关层面功能及受众群体如图1所示。通过对“Ai学”平台进行分析,教师端与学生端功能不同,其中Web端包括教学资源、课前导学、个人题库、试卷中心、错题及管理等,Pad端用于课堂移动教学,具有投屏、互动功能。学生端可以在课前预习、课堂互动、课后作业,自主学习、错题本、自主补救等。“Ai 学”智能学习平台具有全面性、实时性、准确性、智能性、易用性、数据化特征。

(二)初中生心理与认知特点

初中生年龄段集中在13、14、15岁左右,身心发展仍未成熟,虽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觉性,是向青春期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反思进取型、不稳定性、差异性,教师应客观分析学龄段认知特征及心理活动,应根据学情特征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三)当前初中数学作业存在的问题

教师对学生作业布置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展开。课前预习作业教师往往以口头形式布置,预习范围明确到具体章节和内容,但仅仅以课本位置,对预习作业检查,以课堂问询或者巡视习题方式解决,很少关注学生预习效果,很少对学生预习作业的对错做出评价。“双减”背景下,教师应最大化发挥课堂作用,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但教师在课堂作业布置上仅仅围绕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及考试大纲,结合学情认知水平及能力,教师未能将学生预习情况作为课堂作业布置的依据。每一节课重难点按照教学设计提前布置好,中间很少根据预习情况灵活调整课堂作业布置,不能精准掌控每个学生个体学习波动状态。课后作业布置,作业量会根据课时内容决定,不能根据“双减”要求,未能结合不同学层设置开展分层作业。教师批阅作业占用时间较长,教师对班级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忽视了个别学生的错题。教师希望“Ai学”平台功能上提高效率,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不断拓展教学资源和模块功能。

二、“Ai 学”智能学习平台教学应用模式的构建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双减”背景下,“Ai学”智能学习平台应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培养社会适应力人才为目标,结合初中生课程情况及身心发育特点,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借助平台发现和满足学生内在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二)反馈性原则

构建“Ai 学”智能学习平台,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及时向学生反馈教师评价,学生也应对学习情况向教师及时反馈,结合学习现状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改进教学方法。“双减”背景下,学生学习不是一味的重复机械性习题,而是构建思维导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利用平台反馈的信息,实现自我检查和自我监督的目的,提高师生之间信息反馈的即时性,提高学习效率提升。

(三)针对性原则

学生思维能力不同,学习方式、方法也有所区别,“Ai 学”智能学习平台应遵循针对性原则,根据学生差异性,精准识别学生存在问题,科学构建课程,对学生开展针对性补救。首先,教师应判断平台是否存在功能缺陷,在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关注不同学生主体学习情况,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认知经验,平台将学生错题情况推送类似题型,巩固知识内容。

(四)整合性原则

“Ai 学”智能学习平台应从教学起点到教学终点的所有模块进行整合,应从对平台功能整合,考虑到传统教师教学环境,发挥传统与平台各自优势,达到互相弥补的目的。平台学习可以拓展教学资源,实现自主学习,创设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符的教学情境,教师应发挥课堂主导作用,将平台作为教学辅助工具,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热情。

(五)充分性原则

“Ai 学”智能学习平台可以解决平台问题,深层次挖掘学生当前知识薄弱点,在教学应用中发挥平台功能最大化,改善传统教学中的问题,分析数学学科特点及教学目标,确保教师的“教”的目标,与学生“学”的诉求相吻合。

三、“Ai 学”智能学习平台在初中数学作业环节的实施

(一)教师端

1.布置课后作业

教师根据课程目标,结合学生学习特征分层面布置课后作业,确保符合“双减”政策要求,与学生当前思维发展区向适合,避免过难影响学生积极性,亦避免过于简单,达不到思维进阶目的,影响对学生真正知识掌握的检验。每次作业布置要结合上一次作业答题时间、完成情况灵活调整,确保初中数学作业提质增效。

2.分析作业报告

教师借助平台对班级不同层面学生作业报告进行批阅和分析,系统会自动测算每道题的正确率,完成时间、迟交时间等,对集中问题利用课堂讲授,针对学生个体问题利用“双减”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单独讲授,帮助学生厘清错误原因及解题技巧。

3.针对性辅导

教师应对班级错题情况展开分析,了解学生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概念掌握不清、解题思路不清晰等因素进行逐个题分析,并根据错题情况不知类型题进行检测,教师与平台相结合、课上与课下相结合、整体与个人相结合多重辅导方式,巩固学习效果。

(二)学生端

1.完成课后作业

学生端利用Web端及Pad端接受教师按照学层布置的课后作业,结合“双减”要求科学安排作业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量的作业,并提交至平台。

2.查看作业反馈

学生应根据自身时间安排查阅教师对自己的作业批阅反馈,查看自己知识掌握是否牢固,对存在的错题情况应认真查摆问题,明确自身知识薄弱点,并采取相应的补救策略。

3.自主补救

学生应对自身作业反馈情况智能推送检测效果,教师会对集中对错误问题借助课堂进行答疑,学生能够重新复习相关题型、巩固错题,学生会根据教师课堂错题讲解,受到课堂时间限制,可以课下安排时间自主补救,巩固学习效果。

“双减”背景下,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应充分借助信息化教学工具,严格落实“双减”政策要求,顺应素质教育教学导向,在初中数学学科作业布置环节发挥信息化技术作用。本文分析了“Ai 学”智能学习平台的特征、初中生学情特征、当前教学存在问题,“Ai 学”智能学习平台实施应遵循的原则以及“Ai 学”智能学习平台学生作业布置策略,为初中一线教师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黄晨雨.“双减”政策下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探讨[J].文理导航(中旬),2022(07):16-18.

[2]张翼飞.“双减”下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与布置[J].中学数学,2022(10):82-83.

[3]陈传东,赵兰,王浪.“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的批改与辅导[J].教学与管理,2022(10):39-41.

[4]李晓婧.“双减”背景下通过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初中数学作业的实效性[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1(12):51-53.

[5]黎云国.“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J].新课程研究,2021(34):119-120.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双减”背景下基于Ai学智慧平台的初中数学个性化作业实践、探索及评价)研究成果。课题编号:FJJKZX22-77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