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乡土文化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王鹤
  
明日
2022年45期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回民小学 内蒙古 通辽 028000

【摘要】乡土文化是一种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它涵盖建筑、人文历史、民间传说、传统技艺、自然地理等诸多方面。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已成为教育教学的理念与目标。而将乡土文化资源融入语文教学,则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乡土文化资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结合乡土文化资源,充分营造学生学习生活环境,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利用乡土文化资源,使抽象的语言知识更加直观、直观、形象化,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拟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资源进行探讨。

一、利用课内文化资源,传播传统文化精神

小学语文教材包含了大量教学活动案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把乡土文化融入课堂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人文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加入了“读、积累”“语言与生活”等知识的运用,教师可以把乡土文化融入到知识运用教学中,增强学生对乡土文化的感知能力。教师在引入乡土文化时,通过布置预习任务,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播意识和文化精神,使乡土文化资源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草原》时,老师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使学生提前了解内蒙古草原的风土人情,了解草原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民俗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学视频向学生展示草原的辽阔和豁达,蒙古草原上经常开展的活动包括套马、收集牛羊粪便、宰杀牲畜等等,教师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蒙古草原生活的气息,从而增强阅读的兴趣。教师要求学生自行阅读文章,找出文章中出现的草原活动和景物,并在文章旁标注自己的阅读感受,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1]。

二、开展文化实践活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教学实践活动是快速促进学生学习与成长的有力手段,恰当的实践内容可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有效衔接教学活动,保证教学活动的连续性,使教育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乡土文化资源,有效地增加了课堂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小学语文部编六年级的《开国大典》课,老师先用录影带给学生播放开国大典的纪录片,让学生感受到庄严肃穆的气氛。为了让学生了解新中国建设的艰辛,教师还可以组织主题演讲,介绍新中国建设的历史,从抗日战争到血战到底的民族气节,再到红军在长征中坚韧不拔的革命乐观主义,再到解放战争中英勇顽强的精神,最终建立了新中国。学生们深深地被共产党人英勇奋斗的精神所感动,进而代入文章的意境,体会开国大典的热烈和隆重。

三、设置文化写作题目,培养学生写作技能

将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写作教学中,能丰富学生写作内容,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使学生在笔记中记录阶段性的感悟,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写作的文化风格。以文化为导向的写作题目,既能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小学语文部编六年级下第一单元习作《家长的风俗》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向学生介绍家乡的风俗习惯,描述风俗习惯,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达,表达内心的情感。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引入问题:“你们家乡有没有什么特别的风俗习惯?”教师适时恰当地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从吃穿衣服的角度介绍家乡风俗,提高自信心和写作技巧。

四、营造乡土文化氛围,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乡土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乡土文化的兴趣,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可通过故事、游戏、实践活动、图片导入、视频导入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以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教材《七律·长征》为例,教师将长征题材影视片段引入诗文教学,创设“红军长征历尽千辛万苦”的教学情境。通过播放影视片段,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安稳生活的不易,从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教师以读书演讲会的形式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培养学生对红色书籍的阅读热情,使学生与同学互动,相互讲故事,烘托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热爱文化知识[2]。

五、有利于乡土文化的传承

乡土文化的传承需要年轻一代重视和承担起传承责任。尤其在许多地方文化已经消亡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文化遗产的传承。将乡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和责任感,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从而自然而然地传承本土文化。比如,印江的花灯艺术已经逐渐消亡,很多学生不会花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花灯的感情也逐渐淡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花灯艺术的伟大,了解花灯的具体形式,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课后还可以探索如何用花灯来表达对家乡的感情,传承和热爱花灯艺术。土家摆手舞在很多地方逐渐消亡,许多学生的民族情怀也随之消亡。在语文教学中,结合《藏戏》,使学生通过模仿、书写、掌握民族特色艺术,激发学生学习乡土文化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土家摆手舞的内容。在课余探索过程中,他们也会利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乡土情怀,从而促进文化艺术的传承。

六、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进行乡土文化资源的渗透,使语文教学与乡土文化紧密结合,可以有效传播传统文化精神。教师可利用课堂文化资源,开展文化实践活动,设置文化写作题目,营造乡土文化课堂氛围,使学生感受乡土文化魅力。

【参考文献】

[1]李小娟. 乡土文化资源在农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 小学时代, 2020(20):2.

[2]邓时君. 用"乡土文化"浇灌小学语文教育之花[J]. 亚太教育, 2020(12):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