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高中生物人教版新版教材分析
【摘要】2020年云南省德宏州开始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版教材《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以下简称新教材)。新教材在继承原实验教材优点的基础上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教材框架结构、组织主线总体维持不变,章节调动较大,内容全面更新,包括所有高中学生必学的必修两册、理科生必学的选择性必修三册。必修1《分子与细胞》,必修2《遗传与进化》,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修订后的教材整体深度、难度维持与原教材基本持平,考察内容稍有增多。新教材对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和栏目做了优化,系统设计了科学方法和思维训练,全面更新了习题和课后阅读,增加了反映我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和我国建设成就的内容;同时全面更新了插图和版式,提升了教材的美观度。但在不同册课本中有少部分内容前后表述不一致,给学生的系统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教科书;人教版
一、图文结合,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的插图色彩清晰、鲜艳、在页面占比较大,不仅仅能辅助理解正文内容,而且还附有详细的文字描述。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的图,虽多为示意图,但形象逼真,老鼠毛发、老鼠死活、细菌有无荚膜、菌落表面粗糙还是光滑、噬菌体头尾或蛋白核酸等结构都清晰可见。插图的逼真度越高,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节内容中插图页面占比约1/2。插图越大越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材的插图例如“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各种细胞结构清晰、鲜艳、立体、形象,还对各细胞器的分布、结构和功能做了详细的标注。可见,教材的插图本身就是一个知识点,图文结合,便于学生阅读、理解和记忆。
二、实验设置巧妙,注重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
新教材中实验的设置注重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教材设置有验证和探究性的模拟实验、技能实验、模型构建等。其中,模拟实验要求学生对真实的生理过程有初步的了解,通过模拟实验探究或验证真实的生理过程,注重学生实验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技能实验要求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再比较科学家观察到的比例(或现象)和预期的比列(或现象)是否一样,并分析实际情况和预期不同的原因。这样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另外,教材还利用模型构建进行教学,如利用橡皮泥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模型,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及其特点的认识,理解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领悟减数分裂的意义。让学生自己设计,构建完成后与其他同学的模型进行比较分析。整个过程由学生独立完成,锻炼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数据的分析能力以及表达交流的能力。
三、内容充实全面,通俗易懂,面向全体学生
内容全面,具有广度和深度。教材从微观到宏观系统的介绍了生命系统各个层次的组成、特点、观察和调查研究方法。从物质到能量到信息详细的解释了各种生命现象。从我们怎么来的、如何生长发育繁殖、为什么有些特征像父母有的不像,讲到我们通过神经-体液-免疫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适应多变的外界环境。从不同生物的共性,讲到各自的形态特征及生理差异。带领同学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理解生命的物质性、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命系统的整体性、生命活动的对立统一、生物是进化和适应的、生物和环境是一个整体。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语言通俗易懂,增加可读性和趣味性
教材文字的描述通俗易懂,如对亲本P、F1和F2进行描述时,教材将其类比为家庭成员,提示学生:“想想你自己的家庭就容易理解这些术语了。你的父母是P,你是F1,而你将来的孩子就是F2。”将兴奋传导与电流进行类比,电流在一根导线中是可以双向传导的,但当链接上某一个直流电源后,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就是确定的了 。但是事实上神经系统是复杂的,有各种各样的特殊情况存在。”教材将抽象的兴奋传导具体化、直观化,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用已有知识理解未知内容。
五、注重核心概念的识记、理解和应用
教材中的核心概念全部用黑体字加粗,非常突出和显眼;本节首页的本节聚焦一栏中将本节研究的关键问题全部罗列出来,旨在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本章小结中,再一次列出了本章的核心概念和发展素养,并配合复习与提高练习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教材还有对相关信息、知识链接、学科交叉的相关知识点进行专业解释或举例说明的栏目,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核心概念及生理过程。并通过“知识链接”提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拓展运用探究不同知识点的运用前景。
六、启示与建议
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和资料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作为一级一等中学高三生物教师的我认为,在编写教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提高教材插图的质量
新教材插图的数量与旧教材相比有所增加,但是个别插图的质量还需要改善。如DNA片段的电泳鉴定结果是重点,而教材插图的重点放在了实验员上;《选择性必修3》中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运用到了浆细胞,而教材描述为“相应的B淋巴细胞”。插图应选用色彩鲜艳的高清实物图,教材排版时应考虑插图的页面占比。此外,我国教材的插图在教材中的地位主要是“配角”的角色,多局限于辅助理解正文内容。若教材图文结合,通过插图呈现知识点,更易于学生直观地掌握知识。
(二)实验的设置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新教材的实验侧重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探究性实验较少,并且很多学校没有条件进行探究性实验,甚至连验证性实验都不开展,学生科学探究思维能力的培养受到限制,动手能力也较差。基于此,我国教材中实验的设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推断,既方便在课堂上进行,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性思维。
【参考文献】
[1]贺细香.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旧教材分析[J].中学生物教学, 2020(13):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