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文化自信背景下大学生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我国高校对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方面仍然存在欠缺,有必要对大学生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进行深入研究。本文聚焦大学生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培养策略及方法,以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关键词】文化自信;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策略
随着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为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交际障碍,坚定文化自信,跨文化思辨能力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重要素养。学生跨文化思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跨文化知识的储备不仅包含外国文化,更应该提高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由此可知,跨文化思辨能力是一种复合型能力。要培养大学生跨文化思辨能力,不仅要求大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相关的情感能力素养。
一、大学生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的现状
跨文化思辨能力的培养,是为了增强大学生在非本土文化环境下能够继续学习,接受新知识,提升自身水平的能力。大部分高校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表层,甚至对经典的国学典籍阅读起来也十分困难,这就使学生在跨文化环境中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越来越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共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在坚守“文化自信”的同时仍然要提高跨文化水平能力,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因此,有必要对高校学生进行跨文化思辨能力的培养,以帮助大学生在大量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重视学习本土文化。
二、我国大学生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对西方跨文化能力学习体系的依赖
现行大学英语教材内容大多数以英美文化为主导,对中国本土文化进行边缘化。究其原因是国内的跨文化理论研究深度不够。我国在跨文化教育中一直强调外国文化,导致学生对本国文化了解不够。跨文化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对世界各国的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使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提高。但是过分强调英美文化,且以英美为基准进行跨文化知识的教学,终究是不利于我国跨文化能力人才的培养。如何克服由于过分强调外国文化而导致对本国文化自信的丢失,是培养当代大学生跨文化思辨能力的一大难点。
(二)中华传统文化学习的缺失
文化自觉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文化,充分认识自己的历史和传统,才能在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生活在本土文化的环境中,应当对其有自知之明。相较于西方跨文化思维,中国的跨文化思想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也更容易为国人所接受。然而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是“不平衡”的,对民族文化只是肤浅了解,而对其“源”与“脉”的思考较少。对自身民族文化不了解,导致对民族文化的不自信,甚至是文化自卑。这同样会导致对跨文化交流的敏感度不够,交流信心不足。
(三)教学方式的固化
就我国的跨文化教学现状而言,学生对于跨文化的思辨方式接受能力并不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中国人固有的思维定式和传统的教学方式。跨文化教学,不仅要传授跨文化知识,更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跨文化思维方式。高校学生需要善于独立思考,才能在全球化时代下不断提升自我。高校设置的跨文化课程成效有限,除了课程时长、课时分散等原因外,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使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大学生跨文化思辨能力的培养措施
(一)继承民族之魂,吸收外来优秀文化
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及自信,为了增强文化自信,学生应当积极地深入了解本国传统文化,理性地审视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并以自己国家和民族文化为自豪,对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良好发展具有坚定信念。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应当基于文化理解和文化自信视域下进行,在文化自信的前提下,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理解他国的文化。坚定自信地将本国优秀传统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对待他国文化,也要做到包容和尊重,以更好的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二)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融入教学中
语言能力可以分为三重境界,可谓“言之无误”,“言之有理”,“言之有礼”,即在交流过程中无语法上的错误,又具备清楚严谨的逻辑以及在跨文化中能够做到有效沟通。要做到既教好学生外国语,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高校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文化自信和跨文化思辨能力。教学过程中适当给学生拓展外国文化,风俗习惯,将本国与外国文化进行对比,提升学生对本国和外国文化的兴趣。教师也应改变教学风格,高校课程体系应该围绕对语言运用过程中的语言形式,观点之间的关系进行智识性探究展开,培养学生在互相讨论中思考、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有关跨文化思辨能力的实践活动
仅靠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思辨能力是不够的,还应当在教学后开展相关实践活动,一方面可验证学生是否掌握相关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化自信和跨文化思辨能力。高校应该建设能够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活动,比如创造用英语交流的主题晚会,让学生充分了解本国文化和外国文化,学生在弘扬本国文化的同时感受本国优秀文化的魅力,提升对本国优秀文化的自豪感,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也可以主办英语辩论赛,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
四、结语
随着全球化的逐步加快,各国之间的联系也日益紧密。我国向来秉承着互利共赢,共商共建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各国友好合作。因此,培养具有高素质的跨文化交际人才也越来越成为各国的需求缺口。在跨文化交际中,既要关注语言的准确性、流利性,也要关注语言的批判性理解和表达,同时也需要得到跨文化理念指引。高校可开设多元化跨文化课程,拓宽英语专业及非英语专业生跨文化理论知识;高校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引入跨文化相关理论知识,将学科知识与历史时事进行交融,结合基本国情,引导学生培养和提高思辨能力,坚定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陈惠. 英语教学场域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建构[J]. 思想教育研,2019(07): 94-99.
[2]马鸿.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 北方文学,2019(30): 147-148.
[3]孙有中. 人文英语教育论[J].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语文双月刊),2017(11): 859-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