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精准服务于粤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建设的珠澳职业教育合作发展对策研究

陈浠泺 张丽英
  
明日
2022年50期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珠海 519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2021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发布,为新形势下的粤澳合作按下快进键,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设立,对粤澳乃至我国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也为珠澳两地的职业教育合作交流带来了新启示和发展动力。如何利用好国家战略机遇,在深度合作示范区实现跨境教育协同合作,助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为构建高端引领的、创新型的产业体系提供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保障,同时提升珠海职业院校自身的国际化办学水平,成为珠海职业教育在“新时期”面临的使命与挑战。

珠海作为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一极,凭借得天独厚的亲缘、地缘和文缘优势,加上两地政府积极联动外推,通过人员和师资交流、建立姊妹学校、课程设置、学生培养等方式与澳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合作交流。

虽然珠海高职院校在推进与澳门教育交流合作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受到两地在教育制度、产业布局和人才需求等方面差异的影响,多年来珠澳两地教育合作模式仍停留在泛化阶段,在如何实现精准对接需求、创新合作模式、拓宽合作范围、深化合作内涵等方面值得关注和探讨。

一、研究现状

通过对近年国内外针对珠澳或粤澳职业教育合作方面的文献进行研究,发现有学者已经从合作方式、合作内涵、人才培养、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据珠澳关系研究课题组(2009)的研究,珠海和澳门两地在推进职业教育合作,支持职业教育办出特点、办出水平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包括在卫生行业开展人才培养交流、课程教学交流,在旅游行业引进澳门课程,开展师资培训与技能认证合作,对澳门开展开放教育等,两地在师资交流、课程设置、学生培养等方面已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但在合作方式创新和合作内涵深化等方面仍有探索和拓展空间,该研究还提出可依托横琴新区创新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模式研究,采用非传统模式兴办横港澳科技大学。

陈茵(2010)的研究总结了珠海职业教育与澳门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概况,认为珠澳两地在师资交流、课程设置、学生培养等方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但在创新合作方式,拓宽合作范围,深化合作内涵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建议首先明确珠澳职业教育合作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其次健全珠澳职业教育合作组织体系和协调机制,再是要强化创新意识,积极探索珠澳职业教育合作办学新路径。

陆祉亦(2019)提出,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实际性需求的角度来审视现阶段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可看出职业技能培训不到位、专业布局与湾区发展的匹配程度不高、缺乏明确、可行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等问题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影响其在湾区建设过程中的功能发挥,也对粤港澳大湾区与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构成了阻碍。

卓泽林(2020)指出,珠海和澳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基本通过联合培养、师生交流、学分互认、技能认证等方面进行交流合作,缺乏“湾区意识”的深度与精准合作发展。应继续坚持“一国两制”为指导原则,同时考虑到粤港澳大湾区承载着对外开放先行试验田的角色,跳出区域性合作范畴,重点开展定位精确、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合作项目,依托横琴新区优势,创新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模式,建立与横琴新区产权结构相当的新模式服务于大湾区建设。

以上研究虽然指出了珠澳职业教育合作的发展现状,对进一步深入研究其运行规律和可能的合作空间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但从总体而言,研究缺乏对珠澳两地职业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制度基础和本质需求的探究,而本文认为,就精准服务的要求而言,对服务供给侧和需求侧的资源基于项目进行优化配置,对其二者的基本运作现状进行分析是重要的前提条件。

二、珠澳职业教育协同的现状分析

(一)合作项目持续开展,想象空间不足

珠澳职业教育的协同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继《方案》发布后,2023年2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发布,进一步将《方案》落实落细,《条例》对合作区治理体制、促进产业发展、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推动琴澳一体化发展和法治保障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条例》中提出,构建与澳门一体化高水平开放的新体系,健全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体制,推动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动与澳门学校的交流与合作。这就要求珠澳职业教育的合作需进一步拓展想象空间。珠澳职业教育的合作项目在较长时期内,形式上以教学合作为主,专业上以商贸和管理类为主,时间上以中短期交流为主,层次上以技师型人才为主,这其中的原因,除了珠澳两地的教育制度设置的差异之外,还包括澳门长期以博彩业为绝对主导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两地教育与产业的有效衔接与互动不足等等。

《条例》对合作区的重点发展产业作出了明确的规划,即支持合作区发展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新材料、新能源、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生物医药产业,这就给珠澳职业教育发展的产业服务方向指明了道路。近年来,在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政策的引导下,珠海高职教育的产业融合度大大提高,业界普遍认识到,只有真正与市场需求结合,才能为产业发展精准培育人才。截至2021年底,珠海市各中职学校(不含技工类学校)共开设了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物联网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电气运行与控制、汽车运用与维修、医学生物技术等57个专业,5所技工院校共开设机械类、电工电子类、信息类、交通类、服务类、财经商贸类、文化艺术类和其他类等8大类专业,开设的专业逐步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初步形成了以重点建设专业为核心的加工制造、交通运输、信息技术、财经商贸、旅游服务、医药卫生、文化艺术等专业体系。高职教育方面,以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根据《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该校持续动态调整和设置新专业,在校生专业30个,2021级招生专业29个,专业布局与地方产业布局匹配度100%(见表1)。专业结构对产业结构的主动与有效衔接,使两地的职业教育深度、精准合作、想象空间的拓展具备了根本的基础。

(二)合作范围逐步拓展,精度准度不强

珠澳职业教育的合作范围逐步拓宽,从专业范围而言,除了涵盖长期合作的学科如商贸、管理、人文类等学科外,随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开发和发展,产业技能人才需求进一步呈现出高端化、数字化、多元化等趋势,专业合作范围进一步拓展,如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与澳门最大的跨境电商创业企业澳门全朋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易跨境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等澳门企业联合打造校内、校外跨境电商协同育人平台;从合作涉及的机构类型来看,不仅有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也有教育机构与企业、行业组织、政府机构等等的合作,如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与澳门城市大学尝试开展艺术设计高职教育方面的合作,该校还与澳门国际设计联合会在教研科研、人才培养、作品联展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合作。澳门青联、澳门学联、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及珠海各大高校举办来珠澳学生文化艺术荟。澳门传媒集团与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然而,从合作的精准度来衡量,目前项目大多处于摸索的阶段,双方的合作意向非常强烈,但对合作的具体内容大多尚未建立起清晰的运作模式,对合作的可能产出也尚未具备明确的预期,因此,虽然双方都在积极地拓展合作范围,但要取得更具实质性的成果,仍需在精准度方面作出更多的研究与探索。

(三)合作资源日益累积,深度厚度不够

随着《方案》的进一步落实,越来越多的澳门居民到珠海生活、工作,他们对终身教育的需求较为迫切。珠海职业教育界充分挖掘教育需求,调用优化资源,满足澳门居民在教育上融入到国家发展大局、提升生活品质的需求。2022年,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创新社区教育思路,组织教师在较多澳门人居住的拱北街道茂盛、港昌、北岭等社区,向居民开展“送教送课到社区”项目,累计向社区居民送教送课435学时,培训达2550人次,打造了参与度广、满意度高的社区教育活动项目,助力澳门居民终身学习。与此同时,澳门培正中学学生研学中心在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成为澳门培正中学在内地设立的第一个学生研学中心。依托研学中心,通过职业教育的努力,进一步加强澳门学校同内地学校的交流,培养澳门青少年的家国情怀及中华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从以上现状可以看出,职业教育的合作目的,已经从学历提升、掌握专项技能拓展到了安居乐业、文化认同等更高层次需求的满足上。职业教育合作资源进一步累积,服务的对象也从狭义上的职业教育学生,向广义上的终身教育、基础教育学生延伸。但这些合作项目基本仍处于野蛮生长、个体开荒的阶段,缺乏持续发展所需的深厚土壤,存在深度性不够、后劲不足等现实瓶颈。

三、珠澳职业教育协同的对策建议

(一)产教融合,增强适应,促进多元

如上所述,珠海职业教育在地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和改善,这是珠海有效衔接澳门职业教育的第一步,要真正实现想象空间和作为空间的拓展,也同样需要澳门职业教育在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方面作出更多的努力。在先天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双方应充分利用合作区政策高地这一优势,秉着换位思考、相互借势的态度,逐一扫除制度沟通方面的障碍,突破原有在形式、专业、时间和层次等合作问题上的桎梏,适应新的发展和变化,加快两地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互补、共享。在形式上,进一步深入开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尤其是后二者的合作;在专业上,通过专业结构上的关停并转撤等优化配置,实现珠海和澳门的产教融合,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在时间上,探索异质制度环境下的教育合作机制,鼓励多种周期的合作项目,贯通短期培训-中期学习-长期深造等不同周期的合作,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层次上,不仅培养技师类的人才,更应通过多元的培养方案设计和灵活有效的实施,为合作区输送源源不断的高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集中方向,共建共享,精准合作

珠澳职业教育合作应集中力量,找准产业方向,以产业学院、协同育人中心、产教融合中心、人才培养基地等为载体,实现合作的精准化。2022年,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群联合广东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单位珠海横琴跨境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跨境说粤澳(横琴)跨境商贸产业学院,并获得广东省示范性产业学院立项。校企开展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规模达到300人。专业群与深合区企业合作建立协同育人中心,开设智循新零售项目班、跨境说电商运营班,开展项目化教学;组织学生参与服务贸易及数字贸易展会、论坛,服务深合区境内外企业数十家,参与展会100余人次。专业群与多家粤澳(横琴)企业共建共享“粤澳跨境商贸产教融合实战中心”,共同开展项目班、企业顶岗实习、社会培训、横向课题研究等多项合作;当年承担2项省级以上科研课题;承担技术服务项目5项;培训规模达到200人次/年。共同建设跨境电商专业群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提供智力支持。围绕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生态群落的职业教育需求,积极探索了各种合作方式,共建共享合作载体,实现了精准合作。

(三)建设平台,持续发力,增加厚度

珠澳职业教育合作的厚度累积,需要从零散的、自发的项目合作向系统的、有机的项目模式转变开始。初步的项目合作探索的成功,为合作厚度的积累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要实现一而十、十而百的量的增长,以及高质量水平的提升,就应该依托珠澳职业教育合作平台的长期稳定发展。2020年11月,由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联盟发起的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论坛在珠海横琴举行,珠澳两地的职业教育代表积极参与并发表了对加快珠澳两地的职业教育合作的看法。2022年,珠海一职积极发挥“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的牵头单位优势,与澳门旅游学院、集团内企业合作,开展粤澳MORS职业技能考证人才共育培养,打造粤澳职教合作新模式,MORS考证从最开始的8个工种逐步扩大到12个,至今共有一万余人次考不同工种的MORS证书。除了搭建教育行业层面的联盟平台,还应积极探索产业层面的联盟平台。2022年10月,以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核心发起单位,协同横琴跨境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单位共同成立粤澳跨境商贸职业教育产教联盟。联盟以粤澳特色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粤澳融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服务湾区科创平台建设、社会服务平台建设、粤澳合作国际化建设为抓手,立足横琴粤澳深合区,围绕跨境商贸关键领域,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产教联盟。联盟主要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粤澳(横琴)特色人才;打造“一国两制”背景下一试多证技能鉴定新范式;建设高水平跨境商贸技术技能创新平台;围绕粤澳(横琴)跨境商贸产业领域,开展多元化社会服务;粤澳交流,输出中国标准等方面进行重点建设,旨在提升粤澳(横琴)深合区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方面提供横琴方案。通过积极搭建联盟平台,将项目资源以平台为纽带集聚起来,并进一步通过不断的合作使资源配置实现动态优化,为合作的数量和质量得到持续的提升提供深厚的土壤。

四、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珠澳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现状和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需求,探索珠澳职业教育在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可行对策,提出提高产教融合程度、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完善合作平台等,将职教合作由提量向提质转变,为实现珠澳职教交流合作真正互惠共赢、提供粤澳深度合作示范区产业布局所需的人才储备提出可行策略和建议。在深合区的发展政策日益清晰的今天,珠澳职业教育合作的发展迎来了更为广阔的作为空间,也被珠澳两地的教育界和产业界共同寄予了更高期望。只有通过运用精准运营管理的相关理念深入分析合作现状,梳理发展经验,总结发展规律,才能抓住这一重要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从而真正实现珠澳职业教育合作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景璐,余沁霖. 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实现“同频共振”[N]. 珠海特区报,2022-05-26(005).

[2]毛颖善.“一带一路”时代珠三角旅游类职教的创新发展[J].现代职业教育,2019(34):84-85.

[3]钱海军.珠澳高职教育生态系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7(10):10-16.

[4]孙淳.论大桥时代下的珠海高等教育[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6(06):67-71.

[5]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澳关系研究"课题组,王越,陈茵,段科锋,王锦,李文辉.珠澳同城化教育合作创新研究[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9(05):45-50.

[6]中共中央 国务院.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EB/OL].(2021-09-05) [2022-12-15].http://www.gov.cn/zhengce/2021-09/05/content_5635547.htm,2021.9.

[7]花鸥,曾庆琪.供给侧结构改革下高职教育发展研究——基于产业和结构角度[J].职教论坛,2016(18).

[8]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促进条例》发布[EB/OL].(2023-02-08) [2023-2-15].http://www.hengqin.gov.cn/macao_zh_hans/zwgk/zcfg/zyzc/content/post_3484344.html,2023.2

课题项目:本文系珠海市教育科研“十四五”规划第一批2021年度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1ZHGHKTG182。课题信息:广东教育学会2022年度教育科研项目(GDESH14022),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教研教改项目(JY2020120115 )。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