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山海经异兽美学在当代数字艺术设计中的再现与转译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风热潮的兴起,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元素不断被发掘再创,但《山海经》作为千百年来最早的一部图文并茂的记录类古籍,关于它的创新却少之又少。为了能让该古籍在更多方面重现天日,笔者对《山海经》异兽美学进行更深度的挖掘研究。
【关键词】山海经异兽美学;数字艺术;转译策略;创新
一、《山海经》异兽美学的来源及表现形式
(一)《山海经》异兽形象的来源
《山海经》共3部18卷,它是我国的一部志怪古籍,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图文并茂的记录类古书。它所涉及的领域极为广泛,且保存了大量远古神话。《山海经》在千百年来都被人们称为“奇书”,究其本质则在于他所记载的内容包含了约四十个方国、五百五十座山、三百条水道、一百多个历史人物以及四百多个神怪异兽。同时山海经除了叙述各种山川及物产之外还大量记载了各种奇形怪状的异兽,因此也有人称之为古代的巫书。
(二)《山海经》异兽美学的表现形式
1.增加与减少
增加与减少是指创作者在原有形式的基础上,有目的增加或减少某一部分,使形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从而使读者通过主体的直接感官来增强对描写物体的辨识度,做到强化某一形象的作用。《山海经》当中有很多异兽形象便是基于此种方式创造而来。就拿刑天的这一形象来说,他便是使用了减少的方式,其与黄帝战斗,头颅被砍,便“以脐为口,以乳为目,操舞而干戚”。
2.重复与相似
重复与相似就是在原有物体的基础上对某一身体部位进行重复相似性的叠加,从而形成生活中所没有的物体。例如第二卷部分西山经里有个天神,它长得像牛,但却有八只脚,两个脑袋,还长着一条马的尾巴,它在哪里出现哪里就有战争。此天神的描述便是采用了重复的形式,加上直观的语言表达,从而让人能够立马在脑中构造出此天神的形象。
二、《山海经》异兽美学在数字艺术表现中存在的问题
(一)虚拟现实
山海经异兽美学直至最近几十年才以艺术层次上的强烈的视觉和想象冲击等特色成为研究热门。首先其起步过程缓慢,不是一门具有广泛内涵的学科领域。可以借鉴的研究成果可谓“有限”。其次是将山海经异兽美学与数字艺术设计相结合可以借鉴的经验欠缺。将艺术融入数字表达可谓当下的热潮,将山海经异兽美学融入数字艺术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面对山海经美学的表达、异兽美学的数字再定义以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投入。所以在山海经异兽美学关于数字艺术设计上仍需艰难的探索。再者是市场的需求,如何让山海经的文化再次绽放光彩,在当下的社会让人们熟知,没有直接的经验借鉴,只能触类旁通。
(二)缺乏新意
现如今随着国风的崛起,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艺术类元素也是越来越关注,且随着主流的变化逐渐形成了一股国潮风,因此《山海经》作为我国志怪古籍的元老之一,其所带来的独特艺术魅力自然也不会被错过。但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对于山海经的运用采取的情况都比较直接,像影视剧中大部分都是根据书中的内容进行相应的翻拍,故事主题也都是以直接取材、生搬硬套为主,在内容上并没有根据现阶段社会的艺术欣赏来进行相应的改编整理,不能很好的体现出自主创新精神,从而导致在传播效应上也没有取得显著的结果。
三、《山海经》异兽美学在当代数字艺术设计中的再现转译策略
(一)融汇数字艺术多样性
在当代社会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立足脚跟,牢固基础,积累足够的经验是至关重要的。数字艺术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尽可能多的汲取各项外来作品的借鉴和思考,在特有的文化内涵中做到取长补短。首先,应转变传统的翻拍模式,拒绝拿来主义,在源头的故事性与内涵性上进行深度的挖掘;其次,可以借鉴国外优秀的数字艺术作品与创作形式,同时开展相对应的社会调查与实践,把经验的积累落实到实处,落实到数据的统筹分析,充分了解现阶段数字艺术的热点方向并且融会贯通各项数字艺术的具体操作模式;最后,可以对各项调查与实践做一个归类汇总,根据调查结果来实施下一步的具体操作,避免在经验上的欠缺从而导致更多精力的浪费。
(二)了解异兽美学寓意性
关于文章的写作以及影片的结尾,我们往往能发现其最终都有一个主题的突出与升华,实则设计和美学的再现也是一样的道理,除了画面中我们要注重细节的刻画以及整体的精致度,其故事情节的新颖度与节奏的紧凑感以及整体进度的把握都是至关重要的。
了解异兽美学的寓意,不是脱离依据的天马行空,而是传承与再创造。异兽美学不是一个时代的汇总,而是历史的沉淀,是整个人类的文化宝库。异兽美学的寓意性同时也体现在“异”上,何为异,异就是不同于常,异兽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震撼眼球,自由的想象空间更是让异体现在人脑中。“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个人脑中有一千个异兽,这就是异兽美学寓意的发展。
四、结语
山海经作为中国传统元素中的一部分,它以独特的方式记载着当时代的历史底蕴与文化。而现代社会作为数字发展的兴起高潮,对于《山海经》的题材运用不应只局限于书中描写画面的复刻,这样的传承发展只会让人们对《山海经》文化的了解停留在表面以及一扫而过的画面停留,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推广与宣传作用。对于《山海经》的研究想得到真正的突破,不仅要对书中的神怪异兽进行彻底的解读,更要寻找其源头,去了解它真正的内涵与来源,这样久而久之其热度才能一直绵延。
【参考文献】
[1]王钟慧. 动漫文化中的《山海经》异兽形象设计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22.
[2]陈钧其. 《山海经》中异兽形象的设计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21.
[3]陈晨. 山海经四灵兽的图像数字艺术表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