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谈幼儿园游戏教学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前教育也受到了广泛关注。游戏作为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更容易被幼儿接受。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而言,游戏化教学更容易受到幼儿的喜爱和认可,能够让幼儿在充满乐趣的游戏环境中获取知识,是激发幼儿学习热情、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因此,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已经成为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探索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策略十分必要。基于此,本文章对幼儿园游戏教学的组织与指导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教学;组织;指导策略
当前,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将游戏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促进课堂的教学效果,加强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并充分调动他们的潜能,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另外,幼儿园的游戏教育环境比较轻松,孩子们在这种环境下,能够极大地提高自己的学习和生存技能,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幼儿园游戏教学的原则
(一)以幼儿为主体原则
在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应坚持幼儿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了解幼儿的身心特点,研究幼儿各个年龄段的性格特征。而后,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要使活动匹配此年龄段幼儿的需求,并广泛收集幼儿对课程的意见,以及时调整、改进教学。最后,幼儿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关注全体幼儿的实际情况。对于性格较为内向、不愿意活动的幼儿,教师应该鼓励其参加活动;对于比较活跃的幼儿,则可以引导其发挥带动作用。比如,在进行体能游戏活动时,一组学生正在进行体能训练,教师可以组织其余幼儿手牵手,为他们呐喊加油。这样能让幼儿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并在活动中提升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因材施教原则
每一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成长环境、性格特点的不同会使幼儿之间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幼儿教师在开展游戏化教学活动时需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给予幼儿充分的关心和尊重,并根据幼儿情况以贴合幼儿需求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促使所有幼儿都能通过游戏化教学获得进步,充分落实“因材施教”理念。
二、幼儿园游戏教学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一)培养游戏精神,创设游戏氛围
很多幼儿游戏涉及分组和竞争元素,或者游戏以比赛的方式进行,教师就需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游戏精神。如在游戏“抱团”中,幼儿首先聚集在一处平坦安全的空地上,根据教师发出的数字指令找到伙伴,并相互抱住组成对应数字人数的小团体,在规定时间内没有组团的或者人数错误的小组被判定为游戏失败。首先,教师要引导幼儿理解、尊重规则,坦然面对输赢的结果,也可以多次开展游戏,给游戏失败的小朋友提供再次上场的机会,一是抚慰幼儿心灵,二是引导幼儿以正确态度面对游戏的输赢。在涉及分组竞争的游戏中,更需要教师主导分组过程,并且根据平时上课观察和对孩子们的了解合理搭配分组,不断尝试新的分组,构建一个良好的游戏氛围,也有利于幼儿认识新的小伙伴。
(二)以赛促教,提高参与积极性
幼儿对新鲜事物天然具有好奇感,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让幼儿自己准备一些游戏道具,并以此开展相应的竞赛活动。比如,秋天到了,幼儿园可以组织“用叶子做手工”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落叶,并将其带到幼儿园,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手工作品。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手工游戏活动前,可以先为幼儿播放示范视频,使学生对此手工活动有一定的了解。而后,教师可以加入比赛环节,鼓励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作品。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奖杯和奖状,为能够剪出相应形状的幼儿颁奖。在活动中,幼儿体会到了游戏的快乐,还能够体验比赛带来的荣誉感,并理解积极进取的意义。同时,在完成自我提升的过程中,幼儿的多方面能力也能得到锻炼,这为其日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将游戏融入课程教学中,增强课程教学的趣味性
幼儿教师指引幼儿学习自然课程的一些基础知识时,有的学生在动物种类探究中会扮演各种动物,对此教师就可以结合幼儿的特点,组织幼儿开展“我是×××小动物”的游戏,教师简单地将动物分成鸟类、鱼类、走兽类、家禽类等,然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的小动物,将动物的特征画在小卡片上,并将其贴在自己身上。随后幼儿根据自己身上的标签,尝试对各种小动物进行分类,教师在幼儿自主分类的基础上,适当地做出调整,让幼儿能对动物分类有初步认知。随后教师还可以在教室布置特定的场景,如山丘、草原、沙漠、海洋、森林等,让每个“小动物”选择适合自身生存的区域。通过这样的游戏设置,可以让幼儿在掌握动物分类的基础上,充分培育幼儿的创新思维,教师也可以为幼儿构建更加轻松的学习环境,能明显提高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十分有利。
(四)充实游戏教材,调动了幼儿积极性
目前,大部分幼儿的教育活动所需要的素材均由幼儿园来完成,而活动素材的创造则比较缺乏,因而很难进行。所以,制作游戏教学的素材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根据幼儿的特点,为幼儿设计出许多富有创意的幼儿玩具,以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其次要指导幼儿挖掘大自然中的各种玩具,并根据幼儿的居住环境和四季的特点,积极地设计符合幼儿的学习需求的“物质大门”。例如,老师可以利用时节的有利条件,在冬天的时候,引导孩子们戴着手套玩雪人,春天的孩子们则可以到大自然中去了解不同的植物。同时,利用水、沙、石等常见的课外活动素材,丰富了游戏的教学形式,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总之,通过游戏教学,不但可以使幼儿更好地吸收知识,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多种能力,这对他们的身体和精神都有很大的影响。为了使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教育需要融入游戏,但是在游戏的整合教育中,要坚持以幼儿为主导,提供充足的环境,以游戏为导向,循序渐进,逐步进行游戏教学,使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童佳贞.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J].新课程研究,2021(33):118-119.
[2]马且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分析[J]新课程,2021(42):147.
[3]张晓娜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新课程2021(4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