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媒体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随着新媒体的演变与发展,当代家庭教育已经受到新媒体的介入与冲击。大众传媒渗入家庭生活,从媒介情境论来看,媒介对社会因子—家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媒体的介入影响着家庭信息场景的建构,媒介本身也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给家庭教育带来了冲击—机遇与挑战,进而也影响着家庭教育方式。
一、媒介情境论:传播媒介改变了社会文化环境
美国传播学家梅罗维茨曾在《空间感的失落:电子传播媒介对人的社会行为的影响》一书总提出了他的媒介理论。
他认为电子媒介影响社会行为的机制是:电子媒介对情境重组,导致了新情境的产生,情境变化使社会角色行为发生相应地变化。在梅罗维茨看来,媒介语境对社会秩序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微观上,它多样的传播方式使人们的心理经验既分割又统一;宏观上,它重塑了社会结构和社会角色。梅罗维茨同时指出,后现代的电子媒介传播解构了传统社会的“他域”世界,致使“球土化”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特点。[1]
同时,传播媒介被看作社会环境的一部分,受众在媒介--受众--社会关系中极其重要。如今,随着互联网、手机的普及和Web2.0、3G、4G、5G技术的推进,新媒体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有其因其传播方式的高度自主性、广泛参与性、去中心化的互动性等特点,成为了改变人们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神奇力量。
在现代传媒时代,孩子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呈现出了新特点,它改变了传统家庭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如今影响孩子思想、情感、价值取向的主要力量已经不完全传统纸质媒介,家长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受到新媒体的知识和经验传播,也影响着他们的教养方式。
二、新媒体对家庭教育的冲击
近年来,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家校教育、亲子关系以及儿童的成长环境。
1.新媒体的多元信息渠道对家长知识权威性的挑战
家庭教育的传统信息输入也是介于传统媒体作用之上,在传统的家庭教育格局和在纸质媒体时代的家庭中,家长通过纸质媒体获得支持和经验,成为了孩子的百科全书。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组成因子,大众传媒已渗入家庭生活,已不仅仅被看成一种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工具,更是家庭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媒体时代的知识信息输入和输出,改变着家长的原有知识结构与经验。由于现代传媒的便捷快速,电子媒介也成为儿童资讯和知识的重大来源。一方面,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使用出现低龄化趋势、纸质阅读也遭受着碎片式浅阅读的冲击;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创造了多元而丰富的儿童视听学习新模式,家校互动以及数字化教育平台的发展,为开发儿童学习潜力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大众传媒作为社会信息交流系统、社会文化建构系统、社会心理输到系统、社会管理控制系统,在社会组织协调功能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性。
新媒体的发展影响着家长的知识以及儿童的知识输入方式和来源。
2.现代传媒发展对家长素质修养提出更高要求
新媒体的多种传播形式和运营中,新媒体运营中,权威的教育专家、官方的教育新闻、民营的教育机构都会开设公众号,家长容易接收到各类教育信息。当大众传媒中出现错误的家庭教育知识传播时,对家长自身素质也提出了严峻挑战,需要家长提高自身甄别能力。例如把家庭教育等同于照顾抚养孩子,把早期教育等同于“提早教育”,把发展智力等同于“学好数理化”,把关爱与自主等同于娇惯,把严格要求等同于监管,把青春期教育等同于性教育,把审美教育等同于艺术教育,把全面发展等同于平均发展,等等。这些观点,有的存在狭隘性甚至违背儿童发展,则需要家长提高自身素质,善于发现并抵制不良家庭教育知识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新媒体为家庭教育提供最佳的平台
1.家庭教育开放化
新媒体时代下,qq、微信、微博已经成为大家信息输入和输出的大众传媒,这些新媒体方式将家庭教育完成了一次从实践到理论的提升过程。以微信为例,微信有聊天、建群、朋友圈以及公众号功能等多种功能,家长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家长与教育专家之间,多种互动关系都可以通过微信的功能实现。朋友圈可以分享孩子成长的照片和故事,班级群有助于共同探讨育儿问题。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家庭教育信息给予家长新的教育信息接收方式。微信集文字、图片、感悟、交流于一体,突破即时在线等时空限制,任何好友都有机会能获取到他人信息,自主地交流与分享。新媒体下,家庭生活、亲子活动公开化是立体式、多形式的,同时还能满足家庭中的交往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2.家庭沟通创意化
以往的家庭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或家庭内部的沟通,其沟通模式往往是面对面沟通,或者书信、第三方传播等形式来完成,沟通内容碎片、凌乱,沟通信息容易堵塞,沟通时空也容易受到限制,沟通对象选择也单一化。新媒体下的家庭沟通,可以更富有创意,沟通者需要对自己的沟通信息进行加工、组织、编排,沟通效果能得到即时反馈,同时符号、表情的使用,也是口头沟通及书信沟通所不能具有的优势。
3.教育资料搜集日常化
由于新媒体的巨大优势之一——存储功能,家庭生活、沟通等等的记录,都可以历史般的永久保存。这为个人反思、追踪思想轨迹、记忆生活变化等实现了可能。每个人都可以将过去发生的事情编制成册,前提是如果他愿意。对于许多年轻父母来说,记录孩子成才轨迹,整理家庭教育故事,他们是能饱含热情的,也是一种潜在的责任。
在传统教育合力机制中,家长与教师、社会的沟通极易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新媒体促进了产生教育合力,促进家园配合,家园共同进行教育行动研究。[2]家庭、托幼机构和社区为孩子的成长、发展提供了环境。教师与家庭存在着共同参与行动研究的合力状态。新媒体对于家园配合,共同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帮助孩子成长,产生教育合力产生积极作用。
总之,新媒体时代下,家庭教育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家庭教育研究的平民化、常态化、丰富化、多元化,正以美好的前景展现在我们面前。
参考文献:
[1]侯蓉英. 媒介与社会变迁[D]. 苏州大学, 2005.
[2]李灵. 行动研究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概述[J]. 教育科学, 2002, 18(2):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