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初中德育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实践案例

——以《创建儿童友好社区,清水河规划我助力》为例

肖舒娅 许菀桢
  
启迪·上旬刊
2022年7期
深圳市罗湖教科院附属学校 广东 深圳 518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在创新型育人模式的理念下,以“创建儿童友好社区,清水河规划我助力”为项目主题,进行青少年参与社区治理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探究。项目一共有50名学生,分为8组共同参加完成。基于实际需要,通过学科融合,引导学生打破学科思维壁垒,提升知识迁移能力,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作为一个“0”经费的项目式学习案例,从选择研究项目、课程设计、项目设施和评价与反思等环节进行深入的实践研究,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相关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跨学科课程;青少年参与

一、项目产生

(一)理念背景

基于联合国儿基会文件,儿童友好型城市是指不论是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或者社区,在公共事务中都应该给予儿童政治优先权,将儿童纳入决策体系中。深圳市政府于2018年6月作为第一个中国大陆城市,率先发布《深圳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行动计划》。儿童友好型社区中包含儿童议事会,让儿童积极参与社区的公共事务,针对社区的、社会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与思考,并提出有建设性的想法,让儿童与青少年为儿童友好型社区的创建中发挥积极力量。清水河片区属于罗湖棚改项目规划区域。我校作为清水河片区的重要部分,同时多数学生也生活于该片区。过去清水河片区没有发展规划,以城中村为主。学校作为国家与社区大力发展“教育公平”创建的一所新的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目前学校周边在进行棚改项目规划区域,未来这里将会成为大梧桐新兴产业基地。

(二)创新型育人模式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有意义的青少年参与的基本构成有哪些?》中表示在各国投入了很多资源,用来研究怎样更好地支持青少年实现有效和有意义的参与权,同时也探索了很多不同的青少年参与模式,建议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为青少年参与创造环境与机会。

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提到的六大实施途径: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 协同育人。通过有意义的青少年参与,引导学生发现和关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能力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反思、改进与修正。这样学生有了不同形式的学习体验,也有机会服务于社会。

(三)本次项目式学习的实际意义

项目式学习强调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和技能来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或挑战,并主张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供展示与交流的机会,在反思与评价中,学生收获新知。本次项目式学习通过实施服务学习,引导学生发现和关注自己周遭存在的问题。基于文献与调研,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相关问卷,进行社区为本的社会调查研究及服务研究,并写成研究报告,学生透过调查社区的需要,了解居民认为需要添加哪些场所或活动,能够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让居民觉得更幸福,在清水河社区已规划的方案里添加或改造认为能增加社区幸福感的场所或建议。最后透过调查社区的需要,并将调查结果制作成研究报告和建议海报,提交给社区作进一步参考意见。

二、项目设计

(一)整体设想

本项目一共有50名学生,分为8组共同参加完成。基于实际需要,通过学科融合,引导学生打破学科思维壁垒,提升知识迁移能力,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对于未来理想儿童好友型的片区,从多种专业角度引导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引导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困难,经过共同努力,并把相关的提案向社区街道提交提案。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可为学生打开另一扇窗,使之找到学习的乐趣与意义,从而享受学习,乐于学习,为幸福生活而努力。

(二)驱动问题与子问题

当学生再三提到学校旁边都是工地时,适时引导学生讨论:除了吵和不方便,与居住在这个社区的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并让学生们思考:身为学生,能为社区的儿童友好发展方面做什么?

基于驱动性问题,特意设置以下子问题串:1.你觉得什么是儿童好友社区,和我们的社区有哪些关联?2.如何进行小组编写问卷,并有效地发放调查问卷?3.如何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数据,撰写社会调查报告?4.如何完成有给予社区工作人员的规划建议海报?5.完成整个项目后,你有怎样的收获和思考?

(三)项目子任务与规划(表1)

三、项目学习目标

(一)素养目标

科学探索求真的态度:基于青春期学生的发展特性,打破学生以“我”为中心视角审视世界。让他们走出主观视角,寻求客观事实。指导学生发现相关问题。

社会科考研究的素养:为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承担研究人员的角色,通过解释研究结果,以及探讨这些发现对于未来社区发展的影响。学生进行研究为本的社区政策建议,进行社区研究为本的社会调查究,并写成专业研究报告。

公民责任感的意识:培养学生让学生参与研究结果的推广,支持他们促进研究建议的实施,提升公民责任感。

(二)跨学科涉及的主要目标

心理健康:理解儿童友好社区与幸福生活的理念;能在小组合作中与同学有效合作。

社会科学:从各种来源收集相关信息,设计问卷并开展简单且可持续的调研来回答或解决问题。能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负责认真的调研精神,掌握基本的调查方法,以及有效整理分析数据。

语言文学:准确流畅地表达想法,思路清晰,逻辑连贯;根据任务撰写报告结果,语言流畅、逻辑严谨、有说服力。

人文地理:分析社区现有问题、探究和设计相关改进建议,解决问题的创见性。

艺术美学:富有创意地设计宣传海报,排版构图完整,版式新颖。

四、项目实施过程

(一)子项目一

先确定本次子项目为入项活动,任务为掌握专业文献阅读方法以及相关概念;能够进行友好的小组分享讨论;能够形成总结性作文,并有自己的见解。整个项目过程先从学生分组开始,启动活动,结合深圳市儿童友好社区的烟花活动与新闻。为学生提供专业文献、政策文件、视频等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掌握有关儿童友好社区规划,明确哪些社区规划能为居民尤其青少年带来身心健康的福利与保障。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根据学习资料撰写个人学习总结作文。教师需要引导、协助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并通过一对一指导小组讨论、帮助学生归纳出写作要点。

(二)子项目二

第二个子项目的任务是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小组内能针对编写问卷,发放问卷的有效合作与分工。通过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设计社区居民社会调查问卷;发放问卷,每组采访50名社区居民。学生完成问卷设计后,教师马上给予审定以及修改意见;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问卷发放。为学生安全考虑,要求学生尽量发放问卷采访居住在本校社区的老师、德育老师、保安后勤人员,以及自己本小区的亲朋邻居。发放问卷时必须3人结伴同行,不允许单独行动。项目难点在于,大多数学生是第一次面对面发放问卷,对比较内向、不善交流的学生而言,有人际沟通的挑战。

(三)子项目三

教师总结并评价学生前期调研成果,分小组讲评其优缺点。指导学生整理调研成果,形成对清水河片区儿童社区规划的指导性意见,并从中制订并选择概念性主题,由学生分组合作进行设计深化。针对不同主题进行分别指导,帮助学生深化设计,绘制设计图纸。进行规划建议的写作;进行报告演讲。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数据统计分析以及调研报告,并给予演讲前PPT制作与内容的反馈。项目难点是学生大部分是第一次接触数据整理与分析;比较熟悉的同学非常容易被其他同学要求一人完成,小组合理分工,每个人都可以贡献自己的力量非常重要。演讲时要求每位小组成员都有发言时间,讲解自己的工作部分。

(四)子项目四

这个项目聚焦在小组规划建议海报,希望学生能够结合前期调研成果,提出有针对性的规划建议;能够按照要求与格式设计宣传建议海报;整个小组能分工恰当,各司其职,在班级进行报告演讲。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规划建议的画图,进行宣传海报设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报告演讲。

(五)子项目五:反思与迁移

这个项目是希望学生能够有效地表达出自己在整个项目学习中的收获;能够生成新的问题思考;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项目过程中,学生需要回顾整个项目式学习中的以往知识;接受总结性评价;回顾项目历程;撰写反思作文。教师指导学生回顾整个项目过程,总结并反思整个过程中的得与失。项目难点是学生能将所思所想提炼出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五、项目成效和反思

(一)项目成效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这个也是一次小小的职业体验,那么也有很多同学说在这个过程中间认识到了社区工作人员以及研究人员的不容易,很多同学开始立志以后要做服务社区的工作,有了未来职业的一个探索方向。最后是学生整体的公民责任感意识提升,通过与社区人员建立相关的联系,学生发现自己的部分建议也得到了采纳,感到非常的开心。他们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第一次发现自己虽然还是青少年,但也是社区的一份子。今年5月,罗湖区妇联通过社会招募、社区、学校推荐等方式,在全区范围内招募儿童议事会代表,最终从33所中小学中选拔出7名小学代表、5名初中代表,成为罗湖区首批儿童议事员。参与此次项目式学习的两位同学因学习成果出色而入选,成为深圳市罗湖区第一届“小小议事员”。这也让本次项目式学习有了更深远和实际的意义。

(二)关于项目经费的反思

项目式学习是不是越“贵”越好?这是一个“0”成本的项目式学习案例。我们一直在思考,能不能够设计一个不需要太多成本或者经费的项目式学习。希望通过这个案例分享给其他一线教师,经费与资源并不是实施项目式学习的阻碍或前提条件。如果接下来有涉及到经费需要,经费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老师设计课程,我们也会向学校或者使用其他方式申请。但如果作为普通的一些老师,没有额外的经费,也可以依靠老师们自己的课程设计能力去完成项目式学习的课程。

【本案例荣获罗湖区首届项目式学习一等奖,2021年广东省项目式学习二等奖,入选为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项目式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深圳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深圳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战略规划(2018-2035),2018-04-03.http://www.szfegw.cn/gzdt/tzgg/content/post_715071.html

[2]陈蜜娜.多源流理论视野下深圳市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政策议程研究[J].少年儿童研究,2019,300(1):4-13.

[3]卞一之,朱文一.塑造可步行的儿童空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应答型都市计划手册启示[J].城市设计,2019,023(3):71-80.

[4]吕玉刚.《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将成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遵循[J].人民教育,2017(18):44-4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