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大单元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的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业设计为例

王建平
  
启迪·上旬刊
2024年4期
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城中校区 江苏 苏州 215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应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作业设计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是提升语文作业设计的关键。教室在设计作业时,应该立足于大单元教学思想,把“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作业设计。教师应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设定生活情境,注重个性化实践,设计符合语文要素的作业,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评一致性;作业设计;小学语文

“大单元教学”是指以大主题或大任务为中心,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把学科知识点进行梳理,转变碎片化教学方式,达到提升素养的目的。而单元整体作业实际上就是围绕大单元教学而设计的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系列性作业。大单元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的作业设计,就是要在真实的情境中提升语文的核心素养,以大单元整体教学为载体,整合和优化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宽学生的眼界,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

将语文作业站在“大单元”视角,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作业设计为例,浅谈大单元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的作业设计策略,以期提升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一、大单元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的作业设计的原则

(一)定方向——明确语文要素

作业设计需要定方向。部编版教材每个单元都设有“双线”语文要素,一个是指向人文主题的线索,但每个单元也有特定的语文要素线索。单元知识点训练明确,为单元整体作业设计定了方向。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编排了《桥》《穷人》《金色的鱼钩》三篇课文,这三篇课文的体裁都是小说,故本单元人文主题为“小说的魅力”。以“小说阅读”为学习主线,串联三篇课文、“成长小说”整本书阅读与习作,以及《语文园地》。阅读小说的价值,就是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从小说主人公面临困境时的抉择中,感受人性的光辉,涵养性情,启迪思考。“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这一语文要素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了解小说的基本特点,学习通过梳理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借助环境描写,感受与把握人物形象,从而读懂小说的主题思想,这是本单元作业设计的关键。

(二)“炼”实处——课堂教学深度化

大单元整体作业设计,很好地与单元主体进行结合,把语文作业贯穿在教学整体的各环节中,引导学生从整体出发,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课堂教学上的深度,就是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学会思考,主要就是利用好课堂,让学习变得非常有意思、有乐趣。

本单元的作业设计,旨在将零散的作业整合成大单元整体的作业系统,对单元的知识进行整体思考与系统化整合。作业设计包括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和综合实践性作业,遵循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行,基本技能主要是围绕本单元“创编小说故事集”而开展的“班级故事”分享会,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通过对每篇课文的理解,循序渐进,逐渐掌握各种写法,完成本单元任务。

(三)系生活——语文阅读的实践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在语文活动中,教学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要注重在语文实践中的积累与运用。所以,语文作业的设计要联系生活,注重实践。只知理论而不是实践,这着实是失败的教学。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是学生们的阅读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积累运用的过程,其关键在于课堂上的体会和实施。

本单元围绕主题设计出大任务,即“寻找人性‘真善美’,创编小说故事集”,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课内的基础知识,将语文与生活相联系,做到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大单元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的作业设计策略

(一)基础知识,稳打根基

语文的基础知识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包括字、词、句、篇的辨析和理解;巩固和检测学生对本单元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让学生能够把基础打得扎实。例如,在单元预习作业设计中,第一项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就是朗读课文,但朗读课文的遍数与是否知晓文章大意是评价的关键。在教学中,朗读课文,对课文内容的感知,是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单元整体预习,基本上以基础知识为主,例如,第二项需要完成的任务要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所给词语都是文章中所涉猎的生字新词。这样既巩固了对词语的理解,也能够对课文加深印象,以便更好的学习。

1.根据下列词语,任选一组词语概括相关课文的故事内容。

(1)咆哮 惊慌 拥戴 吞没 祭奠

(2)呼啸 探望 忐忑 不安 糟糕 忧虑

(二)基本技能,反复训练

本单元的教学策略主要是从小说的三要素去入手,引导学生从情节、人物、环境三方面去感受文本,进而学习小说的阅读思路,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本单元作业设计的要点必然是将小说三要素贯穿整个单元,从识记与理解走向语文要素的迁移与运用,将单元教学的“内核”深挖到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单元作业设计必然围绕语文要素来展开,并设计出相应的训练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1.明情节,理结构。“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单元导语的这句话揭示了小说的文本特征,强调小说的本质实际上就是虚构的真实。小说之所以吸引读者,往往是引人入胜的情节,学生要深刻体会作者是如何巧妙地设计情节的。在本单元作业设计中,梳理小说的情节,理清文章的结构是非常必要的。单元作业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先学会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引导学生从情节的设置上来探究人物。例如,以小标题的形式将《穷人》一课的相关情节概括出来,从桑娜和渔夫这两个人物分别概述。

我能概述情节(基础性作业)

同学们,小说《穷人》改编自雨果的《可怜的孩子》,根据我们学过的小说的阅读方法,把文章的情节概括出来吧。(以小标题的形式来写)

本单元的三篇小说都先以梳理情节为主,提高学生对小说情节归纳的敏感性。本单元除了课内小说的精读外,还拓展了几篇中外的短篇小说,把课内学习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上,要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以期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桥》的课后作业选取了一篇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鲨鱼(节选)》进行类文阅读,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整个阅读的过程都跟随着作者的描写而起伏,学生要从中体会相关情节的概括方法。

2.悟人物,析魅力。小说的核心就是人物,小说的情节都是围绕人物而展开的。在小说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把人物描写丰满的。本单元作业设计中,设计的理念应该是关注人物的描写手法,以正面描写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为依托,以侧面描写手法为辅助,捕捉人物细节,品味人物心理,感受小说塑造的人物的魅力。感悟人物形象是潜移默化读懂小说的关键。例如,在《桥》的课时作业设计的一题为:通过找出写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等句子,结合相关情节,说说你对老支书人物的理解。

把据细节,品读形象(基础性作业)

这篇小说写了一位什么样的老支书?找出文中写老支书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结台相关情节说说你的理解。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可以看出,每一篇的小说采用的人物主要描写方法和语言表达形式是不同的。在小说阅读的相关作业设计上,应引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当的人物描写和语言表达形式,这样塑造出来的人物更加丰满,特征明显,突出小说的主题。例如,本单元复习作业选取了冯骥才《俗世奇人》中的《苏七块》,读小说,要通过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这是一篇典型的以人物形象为主的小说阅读,能够训练孩子们阅读小说的能力,意在巩固读小说的阅读方法。

3.探环境,揭作用。小说的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古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物形象的感知离不开环境,情节的走向也离不开环境,环境是三要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环境描写能够交代故事背景,推动情节发展、衬托人物形象等作用,学生要细细品味。聚焦环境,除了要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所寄托的情感和它在整个小说中所起到的作用之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探究作者是如何进行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的,学生才能学会迁移并运用语言文字。例如,本单元的课堂作业设计中,《穷人》中自然环境非常多,结合自然环境的具体内容,分析环境描写起到怎样的作用;本课在预习作业设计中,如果想学《穷人》这篇小说,那一定要了解作者。请同学们查找资料,填写下面作者身份卡。

我能理解环境(基础性作业)

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背景。②渲染氛围。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④衬托人物形象。⑤烘托人物心情。

1.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阵阵浪花。( )

2.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

3.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

(二)实践为纲,注重评价

1.重实践,解决问题。本单元的作业设计理念是以实践为主,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学习语文,本身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不脱离实际,与发展素养紧密结合,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例如,在本单元课文《金色的鱼钩》的作业设计中,课后作业的任务是这样设计的:新中国成立后,“金色的鱼钩”就被珍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如果你是革命军事博物馆里的一名讲解员,请你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背后的故事以及深刻的意义。

2.重评价,激发动力。本单元的作业设计最大的特点是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作业完成的过程以及结果。结合本单元的单元主题,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本单元作业设计中没有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或解决过程,对作业质量的评估需要依据量规来判断。设计不同程度的指标,形成评估量规,作为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工具,成为作业设计的一部分。例如,本单元的大任务就是“班级小说创编故事分享会”,根据分享者的仪态、语速流利度、文稿内容、感染力等方面,设计出“大任务”活动评价表。(如表1)

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在大单元教学的指引下,探索对大单元作业设计的策略,对促进学生发展提升语文素养,设计多样化的作业,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衍娜.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作业设计——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为例[J].学园,2024,17(03):52-54.

[2]张瑶.三扣·三立·三思:小学语文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3,(03):11-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