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谈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为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教师应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从方面对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四个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可行性策略进行探讨,即:挖掘教材语料,体验驱动,感受中华文化理念;创设迁移情境,丰富活动,理解中华文化精神;加强师生沟通,激趣引思,探索中华文化经典;统整三位一体,爱育无疆,传承中华文化底蕴,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英语教学;融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新时代背景下的学生提出了新要求。学生应学习并初步学会运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小学生正处于学习启蒙期,小学英语教师应在英语教学中,努力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了解重要历史人物、认识中华传统节日、感受风俗人情等,拓宽学生的人文视野,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
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若英语教师忽略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授与融入,则可能导致学生对本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忽视。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授,融知识教学与文化传承于英语课堂中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
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挖掘教材语料,体验驱动,感受中华文化理念
小学英语教科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工具,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应深入研读教材的内容与结构,充分发掘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确保对教材有全面而深入的理解。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为例,第三单元文化部分出现每个国家的标志性动物,中国的是大熊猫;第七单元出现中国的主要体育运动项目乒乓。
教师还需要向学生推荐适合的课外教材和教学资源,以便更好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
(二)创设迁移情境,丰富活动,理解中华文化精神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教学,既能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中华文化精神,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民族自信。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并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1.引用传统文化元素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成语、谚语和典故等元素,为英语课堂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在讲解英语词汇和语法时,教师可以引入“熟能生巧”“破釜沉舟”等成语,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趣用传统文化故事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传统故事情节,讲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故事和人物,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些故事和人物包括孔子、孟子等古代圣人,以及李白、杜甫等诗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代表着智慧、勇敢和忠诚,《水浒传》中的英雄们展现了正义和担当。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引入这些内容,既能让学生学习地道的英语表达,又能让他们在心灵深处树立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3.活用传统文化短片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巧妙地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短片,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我国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观赏传统文化短片,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英语知识。短片中的场景和对话都可以作为真实的语境,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掌握英语的运用。短片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中华文化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
4.善用传统文化活动
丰富的传统文化活动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教师应积极探索将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文化自信的新一代贡献力量。如开展二十四节气英语文化节、英语角活动、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比赛、英语传统节日手抄报比赛等,让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中学习英语知识,提高他们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5.巧用传统文化游戏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不仅能增强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还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游戏化教学日益盛行的今天,结合传统文化元素的游戏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如投壶、击鼓传花、猜灯谜以及传统手工艺等活动,不仅富有娱乐性,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加强师生沟通,激趣引思,探索中华文化经典
在小学英语教学环节中,强化师生间的沟通是有效融入中华文化的核心要素。教师需通过细心聆听学生的声音,深入了解他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和兴趣所在,进而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此外,教师亦应鼓励学生积极提出个人见解与疑问,以激发他们主动思考与探索传统文化的热情。例如,在教授英语课文时,教师可以结合中华文化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火花。教师还应该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融入中华文化经典的教学取得实效。
(四)统整三位一体,爱育无疆,传承中华文化底蕴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影响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三个重要因素。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传承和发扬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我们需要组织家校社三方共同努力,共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校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学校可以通过编写具有地方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的英语教材,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家庭是孩子塑造性格和价值观的基石。家长应引导孩子深入了解和热爱中华文化,传承民族优秀传统,培养其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例如家长可以通过陪伴孩子阅读英文版中华传统文化书籍、观看相关影片等方式,让孩子在家庭氛围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为提升孩子的英语应用能力和文化自信,家长应积极鼓励他们参与各类英语竞赛和活动。通过这些平台,学生可以在实践中锻炼英语技能,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传播中华文化。
整合社会资源,对于进一步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应积极参与,为小学英语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如组织英语角、讲座等活动,邀请外国友人参与,让学生在与外国人交流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
结语
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挖掘教材语料、创设丰富活动、加强师生沟通以及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等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入。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途径,为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入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秦伟,那贞婷.“一带一路”背景下民俗文化传承发展的传播学分析[J].南方论刊.2019(7)81-83.
作者简介:沈建萍,中小学一级教师,德育处副主任,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