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承的现实困境与创新策略研究

张丽霞 江红英
  
红豆教育
2022年6期
泰国格乐大学 10220

【摘要】传统文化记录着一个民族的发展历程,其中蕴含着一个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的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传承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现代的生活也具有启迪意义。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在新媒体时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特别是西方外来文化的入侵,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加强文化传承的创新,要基于新媒体文化传播的特点,发扬传统文化的优点,让传统文化的传播效率更高。本文结合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承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行分析,探究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播创新。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文化传承;困境;创新

前言:我国是一个历史文明悠久的国家,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牵系着中华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境界,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在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逐渐呈现出没落的态势,其发展面临着现实的困境,为了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则需要加强传统文化传承的创新,让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1.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承面临的现实困境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新的契机,传统文化的传播要把握新媒体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根据时代的需要来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从而让传统文化得以生存和发展。在社会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融媒体成为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对突破信息的传播固定模式具有积极的作用,融媒体的平台影响力也在持续提升。在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想要焕发生机和活力,就要把握当前媒体发展的特点,不断适应时代媒体传播的形式,但是目前传统文化的发展也面临着较大的困境,主要源于下列几个方面。

1.1西方文化对本土文化传承的冲击

在新媒体时代,各种思想文化汇聚起来,会对主流价值观和文化传承带来冲击。特别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西方外来文化对我国本土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许多思想方式、生活方式等发生了变化,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传统的思想文化被逐渐取代,西方流行的文化开始融入到现代人的生活中,导致传统文化逐渐没落。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产生入侵,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碰撞也产生了许多的矛盾。我国传统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是一个民族长期积淀和保留下来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思想桥梁,就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然而在新媒体时代,西方文化通过多种方式融入到了青少年的心目中,从小耳濡目染西方文化,因此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足够。这种现实的困境导致我国传统文化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局面。此外,我国传统文化衍生出来的附加产品比较少,不如西方国家的文化产品具有冲击力,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导致我国的传统文化处于文化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这种局面导致传统文化的发展受到了多方面的冲击[1]。

1.2新媒体过度娱乐化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中华文化长期以来存在精英式传播的体系和方式,这种文化传播大多是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思想的传播者,受众之间是相互平等的,文化交流是双向互动的,这种传播的特点与传统文化传播的特点不符合。事实上,新媒体时代,受众对所传播的内容更倾向于娱乐化,也被称为“快餐文化”,这种文化的特点与中华文化的“特点”不相符合,这种快速消散的文化模式不利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经得起时代的考验,但是新媒体娱乐倾向的文化传承环境,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1.3传统文化的数字传播创新能力不强

数字化是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之一,指的是新媒体时代的文化传播呈现出数字化的方式,传播的速度非常快,几乎可以实现信息的实时在线传输,在地球上一个地方发生的事件,几乎可以在同一时间在地球另一个地方接收到。传统的媒体逐渐没落,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催生了新媒体,新媒体以简短的信息以及图片、视频等开始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欢迎,传统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大多是用文字进行传承,也有口耳相传等方式,这种传播方式显然与数字化时代媒体传播的方式不相符合。为了提升传统文化传播的效率,需要加强传统文化传播形式的创新,要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立足于优质的内容,创新传承的方式,以更好地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2]。

2.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策略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经过长期发展积累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是民族思想文化、观念的综合,也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起来的精神纽带。我国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发展,并出台了许多政策发展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为了更好地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展开探索和创新。

2.1开拓传播传统文化的公共场所

传统文化呈现的方式形态各异,包含了文字、物品、思想等,文字和物品是直接的文化传播形态,当前我国各地区都开设了博物馆、图书馆,其中博物馆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博物馆中的许多物品记录了一个地方的历史,是地区留存下来的“记忆”,这里承载了许多有序的传统文化资源。我国想要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可以通过打造智慧博物馆等方式来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比如,数字艺术博物馆将传统文化和数字技术结合起来,运用了图片、声音、实务模拟、虚拟摄像等方式,调动了观众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展现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给人们带来了宝贵的文化财富。采用数字传播器的方式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聆听传统的民谣,用虚拟3D技术等方式可以让人们更好地“游览”传统的文化遗迹,加深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数字化的展览方式能够带给人们视觉上的震撼,为了更好地发扬传统文化的优点,可以借助数字化的媒体形态对传统文化进行改良和传播,以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智慧博物馆在建设方面应以数字信息技术为载体,运用新媒体的传播形态进行传播,相关部门还可以建立不同内容、专题、区域的博物馆网站,将传统文化的内容以图片、影音等方式上传到网络空间,从而系统、直观、生动地展现传统文化的内容[3]。

2.2搭建传统文化传播的新媒体平台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逐渐衰落,新媒体以其传播内容和形态丰富多样,受到了广大受众的欢迎。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网络实现数字化的传播,数字化的传播方式将图片、视频、文字等结合起来,让受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冲击。新媒体的传播方式颠覆了传统的传播形态,传统文化的内容是一块巨大的、等待开发的宝藏,国家文化宣传部门应鼓励社会各方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通过唱响主旋律的方式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的思想用新媒体的方式大力的传播和宣传下去,以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欢迎。在利用新媒体进行传统文化的宣传时,可以发现新媒体受众具有一定的阅读习惯,那么可以应用大数据的方式推动新媒体文化的内容,以此来推动传统媒体的优秀,从而丰富传统媒体的数字形态,催生出更多优秀的文化产品。

2.3将教育与传统文化传播结合起来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需要与教育机制结合起来,世界各国在教育方面都会将本国的文化、思想融入到学校教育体系中,我国也不例外。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方面,可以将其充分纳入到教育体系中,体现在课本里、课堂上。教师在教育时要具有宣传传统文化的意识,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展开教学,用多媒体的图片、视频、文字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以及具体的内容,从而在学生的心目中埋藏下传统文化的种子,让其今后生根发芽。传统文化还应与大学教育、职业教育等结合起来,要将传统文化的内容与专业教育等联系起来,让传统文化思想普及化,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浇灌和洗礼[4]。在新媒体时代,教育部门可以利用新媒体来推出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作品,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学生关注,普及传统文化知识,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长期延续与发展。

结语

新媒体时代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路径和载体,传统文化的传播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冲击,要在时代的变革与发展过程中创新文化传承的方式,不断开发传统文化的内涵,让更多的人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魅力,扩大传统文化的吸引力。面对外来文化的入侵,传统文化的发展面临了许多现实的困境,因此更好加强文化传播形式的创新,将优秀的传统思想与现代生活联系起来,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彭小年,温健琳.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创新策略[J].声屏世界,2015(10):2.

[2]吴琳.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创新策略[J].未来英才,2017,000(021):215.

[3]赵雯.新媒体视阈下传统文化价值和意义的传承与创新[J].硅谷,2018,004(022):116-117.

[4]王小红.论新媒体时代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好家长,2019(23):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