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道·术·器”一统视域下基于校园非遗文化的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典型做法

石莉莉
  
红豆教育
2022年9期
漳州高新职业技术学校 福建省漳州市 363000

近年来,为探索新形势下班主任研修新途径,漳州高新职业技术学校立足校园文化特点,于2019年成立“水仙有约”名班主任工作室,将工作室作为推动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有力举措,形成了一套兼具特色与成果的做法。

一、以“水仙”为名:凝练工作室品格

漳州盛产水仙。此花草本为生,风骨峭峻。在“不许淤泥侵皓素”“雪打霜催更好葩”的水仙本土文化浸润中,学校凝炼“清香、自信、自立、自强”的水仙精神为校园文化之魂。以“水仙”为名,是对工作室品格与班主任人格培养的形象定位:有清逸自重之风骨,有兼容并蓄之自信,有自立自强之秉性。“约”则取约定与规范之意,既体现成员自愿缔结而定期会聚的温馨关系,也强调工作室运行之法度。

二、建设思路:“道·术·器”一统

我们借鉴中华传统文化智慧,在“道·术·器”视域下进行工作室建设。《道德经》中,“道”即价值判断,“术”指方法,“器”乃工具。应用于工作室建设之中,“道”体现为工作室对教育价值取向的观点提炼,是工作室存在的前提、动力与目标期望;“术”即工作室的运行机制与人才培养路径;“器”则是工作室具体活动载体。在传统文化精髓引领下,工作室以道御术,以术制器,以器载道,形成了“水仙”特色育人机制。

三、做法与成效

以道御术。立足校园水仙文化,结合学校“非遗传承进校园”育人特色,着眼“人本”“人文”到“人格”的培育过程,工作室形成了“和合共进匠心致美”的文化理念与师生发展观。

以术制器。工作室定位为班主任个性化成长的平台,创新育人的论坛,科研兴教的引擎,致力于培育一支有高尚师德、有“水仙人格”、有文化底蕴、有成果产出的高素质“引路人”队伍,带动形成校内多元共荣的德育风尚,打造富有特色的“水仙”德育品牌。

以器载道。关注班主任人格差异性,注重班主任主体性发展需求,把“立足个体特性实现自我发展”与“专家骨干引领共同成长”作为两项基本原则,通过合作共享,激发班主任自我发展源动力,成就风格迥异的“每一个”。

(一)坚持上下联动,规避人浮于“室”

强化顶层统筹。工作室由三部分人员组成:一是领衔人,全面主持工作室工作;二是成员,由7名优秀教师组成,协助开展工作;三是学员,每期8—10人。成员与学员由个人自荐与组织推荐相结合,综合考量带班育人与德研成效,优胜劣汰。主持人与成员讨论制定并执行《“水仙有约”班主任工作室条例》《“水仙有约”班主任工作室管理办法》等文件,明晰学员职责与工作规范。

明确个体目标。为每位学员建立成长档案,跟踪成长历程,引导学员将个人愿景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并协调群体性与个性化要求,根据学员特长兴趣制定中短期规划,最终实现人人得发展,个个可成才。

(二)探索育人模式,实现“情”“智”共扶

工作室在实践中梳理总结出“一体四维”的育人模式。一体,即以班主任和学生共同发展为主体,四维即以“和合”“共进”“匠心”“致美”引领职业发展意识、职业能力提升、职业精神研磨与人格魅力激发四个维度的培育,实现对班主任“清香、自信、自立、自强”水仙人格的培养。

1.构建和合文化,激活职业发展动力源

工作室打造“实现每一个”的共同愿景,让每位学员不仅是活动的参与者,问题的阐发者与学习的接受者,更是主题研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展示者,激发学员自我效能感,营造可持续发展的成长环境。

2.创新共进载体,建设能力提升多阵地

打造“龙江夜话”,聚力共荣。工作室开设“龙江夜话”班主任主题沙龙活动,围绕班级管理、育人案例、家校协同等内容深度汇谈,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实施头脑风暴,同题异构。并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参与,给予建设性意见与正确导向。

坚持周期保健,学思践悟。不定期邀请心理专家开展系列心理健康讲座与心理茶话会,提升学员心育能力。联合校内心理咨询室开创“心育互联网+”载体,打造“舒心斋”公众号。学员分组轮值,通过云端链每日向师生输送积极的“心”能量。

实施分层培训,以学蓄能。着眼校本培训,对三年内新班主任、骨干班主任和管理干部实施分层培训,同时结合个体需求,推送个性化线上培训。

3.浸润匠心研磨,打造职业发展新高度

名师引路,多元融合。实现名班主任+思政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非遗传承工作室的融合发展。组织成员参与学校非遗大师工作室非遗技艺文化学习,与大师深度对话;不定期邀请思政名师座谈,在名师引导下把握思政热点,提炼班会或科研主题,改善德育课堂,提升科研能力。

科研创新,项目引领。关注德育与学科、文化的交叉性,通过项目引领科研成长。例如,启动“德育校本教材开发”项目,由工作室成员与德育教研组组成项目中心组,完成校本德育教材开发。以“非遗进校园”项目将成员纳入工作体系,带动班主任进行基于校园非遗文化的德育科研热潮。

4.打造“水仙人格”,成就立己达人大格局

在思想政治、道德情操等层面举办多元活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铸牢人格根基。工作室成员牵头打造朗诵、篮球等班主任社团及非遗社团,塑造自信乐活的人格精神。组织成员以德育座谈、非遗文化下乡、美育送教等方式实现德育辐射。

四、特色与亮点

1..以传统文化引领班主任专业化成长新途径。

基于“道·术·器”一统视域推动建设,以“水仙”文化凝练工作室品格与培育目标,以校园非遗文化资源培根铸魂。

2.以“情”“智”双培实现班主任个性化成长。

不仅注重对班主任教育智慧及科研能力的“智”扶,更重视对其职业发展心理机能、个性完善与人格舒展的“情”扶。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