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数字工业专业群课程系统构建及教学资源整合研究
【摘要】随着高效内涵式发展的深入,专业群的建设是大势所趋,本文以产业为基础,重构教学组织,构建面向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打通教学资源,对教学要素、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估进行升级研究。
本文通过当前专业群课程构建、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策略分析,通过通识课程重构通识化,专业课程结合实际生产场景,进行场景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长期、深入化,学生职业扩展能力多元化,学校资源整合优化。
引言:随着内涵式发展的深入,提出双高校和实行专业群建设战略是最为重要的举措之一。通过专业群的建设,改变以往单一注重学校重点专业建设的做法,变为依靠高职院校本身原有重点专业,建设以重点专业为发展龙头,其他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高职院校所谓的专业群是指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专业群建设是对高职院校已有教育资源的重新整合,是一种资源优化活动,集中体现了学校基本特色的整体水平,是高职院校能否形成品牌办学特色的关键,关乎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大小,更是一所学校的长期生存和发展最有力的保证。重点关注学校专业群建设,立足学校实际、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从区域经济实际需求和行业特点出发,努力打造特色专业群,形成学校品牌特色,实现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协调。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背景下高校课程系统构建及教学资源整合的现实瓶颈
高等教育优质教学资源一般集中在各高校、教育部门和部分教师手中[1]。在高效资源建设的倾斜上,所谓强者恒强,因为有较强的专业优势,资源的投入也就更大,随着投入的增多,专业优势和成果也将越来越丰厚。在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既要打造专业特色,实现领先,又要实现相关专业群的协调发展,让优势专业的优势资源能够服务专业群,进行专业群的资源整合,进一步加强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效率。
1、专业群缺乏组群逻辑,主线不清晰。在高校内部,专业群缺乏组群逻辑和主线不清晰的问题比较普遍,如果缺乏教学主线,则会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开设不合理,无优化迭代方向,实际教学过程中水课的数量增加,影响到学生的学业规划和职业发展。
2、专业群校企融合度不高。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需要与企业人才需求紧密联系,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主要采取的仍然是调研的方式,企业合作的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深入教学环节的深度校企融合非常有限。
3、专业群课程共享不足的问题。由于专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资源共享机制,可能会导致信息在不同专业之间的孤立,从而影响到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4、专业群资源整合度不高。高校内部存在着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壁垒,这些壁垒可能会导致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的难度加大。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背景下高校课程系统构建及教学资源整合策略
合理的课程体系构建,能够明确专业目标,如指路明灯指引方向。良好的教学资源整合能够极大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做到事半功倍。
教学资源整合的目的和宗旨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优化教学资源,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促进高职院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进一步改革、推广,提高课程资源利用程度,提升高职院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质量。
1、基于学校、娄底区域经济明确专业群方向及组群逻辑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对焦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的工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需求,深入从事数字工业、网路安全、区块链等高新技术的地方企业进行调研,明确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从而明确专业群建设方向。
2、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数字工业专业群面向职业岗位、职业能力的调研,深入企业合作,解决专业群校企融合度不高的问题
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数字工业专业群产品设计、施工、生产及信息服务等职业岗位的需求,研究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信息素养、逻辑思维能力、计算机网络基础能力的专业群共享模块课程的构建。与网络安全、区块链、数字工业产业等核心企业深度融合,进行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办学等合作,提高专业群的企业参与度与专业群课程设置合理性。
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的现代大学的发展趋势,使得大学和社会、经济有了更加紧密的联系,大学教育培养的目标要和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相适应,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更应具备创造、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训练。
3、科学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解决专业群课程共享不足的问题
根据专业群职业目标,典型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拆解教学目标,构建教学体系。在合理的教学课程体系下,着力解决共享平台课程共享度不够的问题,对在共享之前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尽相同的专业课程,如程序设计基础、网络技术基础等课程进行教学内容调整或课程重建。
4、打通信息壁垒,解决专业群资源整合度不高的问题
教务处与二级学院共同协作,推动基础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专业群资源整合的效率和效果。从专业群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师资、教学资源全方位继续宁整合,提高专业群内的资源整合度,加强高效内涵式建设。高等院校(尤其是同类院校)之间需要消除隔阂,在根本上破除“组织障碍”,让所有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和参与建设者都纳入到“组织”范畴。既能“免费”使用整合之后的教学资源,也能将开放部分“公益性”的教学资源向享有特定权限的其他人员进行传播。通过更多“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基于大数据的高校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总而言之,高效内涵式发展是大势所趋,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背景下,找准企业和行业发展方向、大势,结合企业实际需要、典型任务建设好数字工业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并利用校内跨部门合作、跨校合作等方式,进一步加强数字工业专业群的教学资源整合,提高教学资源的重复利用率,有利于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效果的达成,教学成本的节约。
参考文献:
[1]欧志亮.基于云计算区域民办高职院校教学资源整合模型研究[J].武汉轻工大学学报,2017,(03).
基金项目: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成果课题编号[LZJY21ZZC06]。
作者简介:
陈巍峰,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教研室主任,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区块链;
伍锦群,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教研室专任教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物流信息技术;
谢轩,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教研室专任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大数据技术;
谭宁,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教研室专任教师,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软件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