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李子柒短视频中的审美意象表达及其背后的美学反思
【摘要】李子柒的短视频在国内外社交平台上迅速走红,与她短视频创作的主要内容具有密切的联系。她创作的短视频基本上取材自其日常生活,以大自然作为背景,以乡野美食和古老文玩作为文化底蕴,展现了我国传统工艺及传统美食,其中所蕴含的审美意象表达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探究,而她的短视频走红背后的美学原理也值得我们进行反思。
【关键词】李子柒;审美意象;美学
一、李子柒短视频中的审美意象表达
李子柒的短视频以农村田园生活为主要背景,精致的构图加之以鲜艳明丽的色彩,搭配上宁静恬淡的生活节奏和不慌不忙的人物动态,使她的视频甩开一众快时代毫无记忆点的短视频脱颖而出。李子柒的视频像是一部田园生活纪录片,传达了对自然美和社会美的追求。李子柒视频的自然美集中体现在视频场景、物品、节气等意象中,而社会美则集中体现在人体美、劳动美之中。李子柒用这些意象成功塑造了中国传统审美意识的文化意境,获得了中国乃至国际观众的认可。
(一)自然美与意象表达
现代人在享受高度技术化、人工化、合理化、体制化所支撑的幸福生活的同时,越来越痛感现代文明对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自然状态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现代人对自然美愈渐敏感。而李子柒运用了大量体现自然美的意象,展现了美好闲适的田园生活。
(1)时间意象
从时间来看,运用二十四节气作为意象。李子柒的视频脱离现代的快节奏,扎根古人智慧,以二十四节气为轴,在合适的时间播撒合适的种子,在合适的生长周期后收获,一个视频跨度长达一两年,包含了食材从无到有,食物从生到熟的全过程。比起现在科技时代的反季蔬菜瓜果,顺应自然规律反而显得难能可贵起来。二十四节气体现了农业社会下“食道即天道”的“天人合一”观,可以说是生态中心主义的自然美学。
(2)桃源意象
从空间来看,运用了桃源作为空间意象。桃源向往自古有之,陶渊明开创了这个贯彻古代理想生活的意象,它代表着自然的回归和对世俗社会的厌弃。李子柒的住址在四川的一座大山中,与世隔绝,满目皆是生机盎然的自然景物,远离钢筋水泥,视频中出现的房屋、菜园、草地、山林等,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意象,也遵循着均衡统一的形式法则,营造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自然美。
(二)社会美与意象表达
人类活动构成了社会美的基础,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实践活动、社会活动都是美的。由于社会活动的功利性和价值特性,只有在马克思“美的规律”方向上符合人类实践活动需要、体现出人类正面的价值追求的社会实践,才能成为审美对象。李子柒短视频中的社会美主要体现在劳动美和人物美这两个方面。
(1)劳动美
劳动美其实也就是日常生活的美。现代工业的冲击下,传统劳动方式式微,人们开始以审美的眼光去观照略显枯燥的劳动实践活动。
李子柒的视频常常有关于种植、耕种、制作等最基本的劳动形式,甚至还有酿造、制衣等距离现代工业社会更加遥远以及不可见的传统实践形式。在她的视频中,人们可以看到劳动时切实洒下的汗水、指甲中抠也抠不出的泥巴,掌缝里间杂的茧,这一切都是劳动才会带来的切实印记。“自由自觉”的劳动能够让人类感觉到喜悦的情绪,体现“人”的本质力量,从而成为一种享受,在李子柒的视频中,劳动之美通过细腻、详尽的镜头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2)人体美
人体美通常是指人的相貌、身材、姿态、动作、肤色、仪表等方面的美。罗丹就高度重视人体美,尤其是女性人体美:“‘自然'中任何东西都比不上人体更有性格。人体,由于它的力,由于它的美,可以唤起种种不同的意象。”李子柒本人也是视频的核心意象之一。其主要以棉麻和各种汉服出境,辅以一头乌黑的长发和端庄大方的体态,显得整个人清新脱俗,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不少美感。与传统的农耕场景不同,李子柒的场景多少经过一些美化以带来更好地视觉效果,也因此能够带来更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二、李子柒走红后的美学反思
当人类在自己生活的现实中无法满足在某个方面的需求时,就会转而向虚拟世界谋求这种平衡。李子柒短视频的走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现实生存的窘境以及对于美的反思和追求。
李子柒所有的视频都是紧密围绕自然环境的,对自然物自身及其相关特征的依赖性构成了自然美的首要特征。李子柒生活在自然的帷幕之下,诗意地栖居在自然中,与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这不能不触发屏幕前的观众热爱自然、向往自然的情愫。
在被钢筋水泥包裹、被车水马龙冲淡的今天,对于自然的思考和认识是人类普遍而永恒的话题。
海德格尔则说:“生活在城里的人一般只是从所谓的逗留乡间获得一点刺激。”在城市文明对人的自然本性的抑制和戕害之下,人对城市文明已然厌倦和麻木,而只能在“逗留”自然和农业文明时获得些许快适。在这种情况下,李子柒的走红便成了必然,她所呈现出来的乡村田园风貌,恰好切中了受众的心,给了他们心灵憩息的港湾。
现代社会的人,是在发展的漩涡中挣扎的人。人们的目的在于获得超越现实与主体乃至超脱生存与毁灭的力量,以求获得永恒性的存在,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却越来越陷入虚无的泥淖。我们如同迷失在森林的孩童,又试图转向来时的路,祈求精神栖居的家园。李子柒的视频呈现出来的农业文明的慢生活节奏,正契合人们内心对自然、乡村、故乡的眷念和向往,引起人们强力的审美共鸣,抚慰人们背离自然的感伤。
李子柒的视频除了本身视觉样式的唯美之外,从中所蕴含的内在也能够激起人们记忆深处储存的记忆和情感——对文化的认同和归属。她的视频唤起了人们沉潜的诗歌意象和山水眷恋,这或许是自然与文化的一种融合。并且,视频聚焦美食和文玩制作,折射了中国五千年来沉淀的丰厚深邃的物质文化和思想文化。当我们随着李子柒的一幕幕镜头深入每一次呈现出来的画面时,我们自然而然地就生发了几千年来代代传承于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自信与自豪,更有了一种倦鸟归林的归属感。
李子柒的走红,是一个人的机会,也是一个时代的哀伤。当自然的景象越来越远离现代的都市生活,集体的追忆便成了必然。李子柒的出现,给短视频带来了新的审美狂欢,也让我们看到了背后隐藏的无尽反思。如何破除人类的生存困境和审美迷惘,避免陷入虚幻的审美泥淖,实现真正的审美救赎,是我们亟待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