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双减”教育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张梅
  
教学教研
2022年41期
呼和浩特市三十九中学 010010

【摘要】目前,“双减”是当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所要面对的重要教学改革要求。历史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所要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历史学习中,学生能够以史为鉴明道理,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人格完善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教育部提出了“双减”政策,其目的在于倡导教师围绕“双减”构建自己的教学模式,并将“双减”工作与创新课堂结合起来,让教师在“减负提质”上发力,尽可能地减少作业调整对课堂教学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双减”;教育背景;初中历史;教学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历史作为初中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与时俱进,遵循“双减”政策,构建高效课堂。文章立足于“双减”政策背景,就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展开详细讨论,旨在提高历史教育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历史素养和学习水平,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一、“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优化方向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发现,“双减”是指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基于此理论,初中历史教师需要对课后作业进行调整,本着“减负提质”的要求,优化作业的选择设计,革新作业的类型构成。“双减”要求压缩课后作业量,因此,除了对课后作业进行调整以外,教师还要合理调整教学设计,重新优化整合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化。在“双减”的背景下,教师不仅需要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优化与调整,努力提升教学有效性,还需要以“减负提质”为核心,革新课后作业设计,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二、了解“双减”政策的意义,回归教育本质

(一)改变教育工具思想

教育是一个民族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教育事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学校是开展教育的重要场所,负责为国家培养人才、输送人才。教育能够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学校与家长如果一味坚持成绩论,忽视学生个体发展,那么势必会产生工具化思想,将学生看成工具,以成绩论英雄,让学生将全部精力投入学习中,阻碍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和教师应践行“双减”政策,改变教育工具思想,让教育回归初心,注重学生个体价值,保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推开学生身上的“大山”,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自觉投入课堂学习中,快乐学习。

(二)突出教育本质,提高教育质量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如何把握有限的课堂时间,提高教育质量,是所有教师必须思考的重点话题。以初中历史教学为例,教师应带领学生学习史料,自如穿梭于国内外历史中,了解民族发展历程,以辩证的思维看待历史。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培养家国情怀,树立时空观念,发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此,教师应创新教育模式,保证历史课堂的高效性,让学生沉浸于课堂教学中,发挥钻研精神,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历史教学,拓宽学生眼界,培养学生优良品质;突出教育本质,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进而构建高效历史课堂。

三、“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更迭教学思维,诱发和启迪学生的历史学习意识

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想要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去,关键在于诱发和启迪学生的历史学习意识,让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然而,在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和影响下,将其落到实处,导致学生历史学习意识的培育只是一句空话。例如,在“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一课的教学中,在课堂教学初期,教师便直观地向学生呈现和展示了一些代表国家名片的邮票,让学生试着进行观察和研究,从而让学生在观察和研究的过程中把学生带入工业化刚起步的中国。

(二)创设学习情境,提升学生历史课堂学习的体验感

依照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具体的历史学习情境,其不仅能让学生在参与情境的过程中获得更为真实的课堂学习体验,切实感受到学习历史的快乐所在。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对所学历史知识内容有一个全面且深刻的认识,提高其课堂学习的效果。鉴于此,在学科教学期间,需要教师强调历史学习情境的创设。例如,在“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课的教学中,在课堂教学初期,教师便利用情境导入的方式向学生直观呈现和展示了“学生积极参加军训、参加校园运动会、参加歌咏比赛活动”等各种精彩的镜头,并相继向学生提出“看着这些镜头所呈现出来的精彩画面,你有什么想法?”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从而让学生在观看这些精彩镜头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到社会生活的变化。

(三)重视实践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更具效果

对初中历史教师而言,学生历史课堂学习效果的提升,除了需要教师创新和优化学科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尽量选择更加适合现阶段学生历史学习需要的方法指导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

例如,在“科学技术成就”一课的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初期,教师便向学生直观呈现和展示了“高科技渗透到我们生活每一个角落”的视频,并引导学生试着去思考:在高科技日益发展和进步的今天,中国应该怎么做?让学生把视野拓展到世界上,试着畅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随后,教师则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入手,引导学生试着去搜集与之相关的资料,并让学生在组内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资料,组织情景表演或者旁边解说等活动,进而让班级内的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最后,为了切实提高学生历史课堂的学习效果,教师就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为学生开发和设计了一次具体的实践探究活动。

结语:总而言之,“双减”政策是推动义务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为了贯彻落实好这项政策,初中历史教师需要以“减负提质”为核心,从教学方法、教学工具、有效活动、作业设计四个方面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夏仁贵,胡新荣.优化作业设计,落实"双减"政策——以历史学科为例[J].学园,2021(25):1-4.

[2]韩秋红."双减"背景下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的新样态——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12):99-101.

[3]吴松钦."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历史单元作业设计[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20-2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