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迎难而上 深入探索
——初中数学中学生“畏难”思想的引导
【摘要】由于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要求学生有很强学生逻辑思维,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困难,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畏难”思想的引导,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对学生循循善诱,以此帮助学生掌握初中数学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故本文就初中数学中学生“畏难”思想的引导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阶段;数学教学;“畏难”思想的引导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对知识内涵做出合理高效的运用,并训练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处理能力,才可以实现对学生“畏难”思维的引导。所以在课堂过程中,教师必须展示学生对理论知识内涵的具体的分析情况,让学生对于不同的理论知识内容有良好思维,也需要针对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思维能力进行合理的培养和提升,并且也可以帮助学生针对不同的数学知识内涵都加以合理的探讨,如此才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创建趣味课堂,帮助学生解决畏难情绪
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出现畏难情绪,通常是因为面临的挫折过多所导致的。所以教师不仅要优化教学实践活动,而且在课堂之中也要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做好细节内容的优化,展现教学活动的和谐性、有效性。
例如,在以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平面直角坐标系”为主题开展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们呈现了本校周围十公里内所有建筑的平面图,并让学生以学校为参考物,思考应当如何建立数轴来表述周边其他建筑物与学校的位置关系,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和互相评价,以根据每一学生的认知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完成课堂导入后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指导盲人过马路”的情境,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斑马线和不同颜色的车辆为参考物,视自身能力完成以下任务:1、绘制躲避障碍物,安全穿过马路的路线图,并注明每次移动后的方向与位置,标注每次移动的坐标;2、用实数表述盲人移动的方向与位置,构建平面直角坐标系;3、根据重新摆放障碍物后的所提供位置坐标,推导出障碍物的具体位置。同时,教师在备课期间也可以运用动画软件,将其设计可操作性的动态演示课件,以增强学生在此情境中的空间体验感。
二、开展分层教学,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
教师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学习习惯,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做到分层教学,帮助学生增强对自己的自信心。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勾股定理”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就要在授课前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情况,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以此实现分层教学的进行。针对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就可以把课堂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分别是有关于勾股定理的基础知识和简单应用、勾股定理和其他数学知识点的融合、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三个部分,第1部分对应着学习层次比较低的学生,他们只需要在课堂上完成勾股定理基础知识的学习并能够简单的使用勾股定理解决数学问题;第2部分对应的是学习层次中等的学生,他们要能够在完成第1部分的基础上学会勾股定理和其他数学知识点的融合,能够解决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第3部分对应的是学习层次比较高的学生,教师需要为这部分学生设计对应练习题,以让他们提高对练习题的认识和练习兴趣,以便适应每个学生的知识成长需要。
三、设计问题情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思维
一部分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难题较多,并且在面对抽象知识时出现理解不到位的问题,限制了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发展,因此在班级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问题,以教师的提问反面引导学生思考,并及时给予指导,这样就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
例如,教师在讲解“正数与负数”的教学内容时,可以应用问题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正数、负数以及零三者之间的关系讲解清楚,然后再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进行佐证。以天气预报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旅游相关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外出旅游时通常会关注的天气信息。比如学生选择去东北旅游,如果东北当时的气温在零下二十度左右,这时教师就可以设计问题:这里的零下二十度在数学知识里面到底是什么意思?在数值表示上应该用什么来表示零下?通过这类问题的设计,学生的思维就立刻得以集中,他们会开始思考这一问题,很多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与其他同学讨论之后,开始回答问题。教师在学生回答完毕之后再进行相应的解释和评价,这时学生对负数、正数以及零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熟悉和了解,从而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初中数学教师就要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畏难”情绪的引导,更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创新课堂,结合科学性、趣味性、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的运用,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品质得到了提升,同时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也得到了培养,最后让学生能以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投入到数学课堂中。
参考文献:
[1]张志杰.初中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分析及策略[J].黑河教育,2018(12):20-21.
[2]曹秀凤.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及解除的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14(3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