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导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浪潮的推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导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也随之发生了一些改变,增设了些许教学创新与注重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点面,主要在课程内容,课程目标,情境任务设计和信息技术方面提出了建议,以下是对新课改要求的指导下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进行提出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义务教育;语文标准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导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方面,着重于培养学生活跃的阅读思维和掌握巧妙的阅读方法,以及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然而深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很多教师都还墨守成规,他们曲解了新鲜出台的教学目标的实质内涵,经常好高骛远,把阅读教学的目标定得空泛而不可实际,比如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把某一次的阅读任务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的抗战精神和舍身取义的情怀,现实是陈旧的教学观点早已不适用于今日新型的教学模式,这就导致了学生对文章宗旨感到空洞虚渺,难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因而不利于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其次是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不到位,这一点在新手教师身上特别明显,初入教育坛的她们,由于第一次教学的缘故可能对学生的基础情况感到模糊,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导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很大的出入,比如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提出默写古诗词的要求,这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还存在一定难度和挑战,但目前来默写古诗词对二年级学生还是一个超纲的范畴,可见新教师对阅读教学目标的理解程度还有待提高。
(二)多媒体的使用不当
多媒体是一种综合性和灵活性强的教学工具,它集齐图片,文字,声音和视频于一身,借助丰富的画面能够大大激发学生进行阅读练习的兴趣,让教师引导做题无从下手的学生快速掌握阅读的妙招,从而使阅读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起来。然而在一些偏远的地区仍存在尚未完善对多媒体等先进设备的购入的现象,以及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掌握不当,仍然沿用传统的涂鸦式阅读教学,长期以来便不助于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和活跃性思维的形成。
二、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一)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
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寻思有效教学策略和顺利开展教学任务的基础。教师要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导下制定真正适合我们学生的,有助于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深厚的阅读兴趣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阅读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实践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要在新模式下的阅读教学中着力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层面,致力于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夯实阅读技巧,把握出题者意图,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从而感知到语文阅读的真善美。
(二)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过渡到教学成效的直接手段,所以教学方法的合理与否对教学效果将具有深刻的影响。因此高效教学方法的采用势在必行。相对来看,许多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上课也难以集中精力,导致难以达到如意的学习效果。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我们应该利用好多媒体智能工具的红利,视频、音乐、图片、故事都可以作为一个插入点,以此来作为穿梭整篇文章的线索,给学生在特定的课文的基础上积极营造放松愉悦的情境设定,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情况下再进行阅读学习,才能达到尽情和尽心学习的效果。比如在小学语文课文《爬天都峰》一课中,教师可以在学生正式阅读课文前给他们放映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充分发挥出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这样就能让学生抱着对课文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进行下一步对课文里的石头的阅读和探究,在泛读和精读中逐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开拓他们的思维能力,进而在阅读方面取得丰硕的果实。
(三)注重学生阅读学习体验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指导下,提出了注重学生阅读学习体验的要求。我们教师要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较为薄弱,注意力较为不集中,思维比较跳脱的现象对症下药,懂得使用技巧引导学生领悟到阅读的乐趣。比如我们可以从学生喜爱的读物下手,站在学生的立场给学生分析文章结构,让学生积累好词好句。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适当地组织阅读交谈会,让学生通读完文章后概括内容大意,进行师生之间的阅读分享和交流,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勇于表达阅读心得,实现阅读成果共享。
三、结语
总的来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导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是新课标改革的必然要求,它的出现不仅促进了阅读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还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素养,值得教师借鉴和沿用。
参考文献:
[1]陈海云.小学作文教学与评价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2]骆舒洪.有效教学的理念、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2007,(5).
[3]韦庆华,张俊.论有效教学情境的营造与素质教育的实施[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