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高年级作业的分层设计与实施研究
摘要:教育在不断改革政策在不断推行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育中,应该不断顺应时代的潮流,符合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需求,对于作业需要进行分层设计。本文将围绕在双桨背景下,如何有效进行小学数学高年级作业的分层设计,仅表达个人观点,希望对于数学作业设计有一定参考价值意义。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有效
引言:
我国于21年7月,两办发印了《双减》,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明确要求教师减少学生作业的总量以及作业的时长,对于校外培训进行了,严格把控智利学科培训的混乱现象。如何衡量作业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为了顺应双圈背景下,对于作业的要求,优化作业是落实双减政策的有效措施。小学高年级进行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是为了减轻学生在学习上的负担,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对于数学不同需求的作业,提高教学成效,认真贯彻双减政策。本文对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提出如何进行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作业的有效设计策略。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现状。
针对小学高年级数学学科来说,由于数学具有抽象性复杂性的特点,学生往往在课堂上难以直接接收所有数学知识,所以教师会布置非常多的作业来弥补在课堂上学生没有听懂的,或者没有掌握的知识点,你是来提高学生的成绩,想要通过题海战术,使得学生能够练习大量的数学习题,使得学生在大量的练习下能够熟能生巧。这明显与双减背景下了,对于作业设计的要求相违背。学生在过于繁多的作业的压力下,不仅在生理上,甚至在心理上,对于学生来说都加大了学生的压力与负担。学生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大量作业,不得不克扣自己玩耍、睡眠的时间进行大量的做题,导致学生难以摆脱作业的压力。那么如何减轻学生的压力,就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不在以题海战术来进行知识点的查漏补缺,而是从作业的质量上进行提高保证学生在缩短作业时长的情况下,同时能够得到原先甚至更好的作业效果,进行作业,设计的多样化,帮助学生提高,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科兴趣,将被动的做作业的想法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做作业的观念,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营造主动学习数学的氛围,所以强化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的工作就十分重要。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研究
(一)设计基础作业
针对全体学生需要严格控制作业的数量,时长这是对于数学分层作业布置的首要要求。双减政策要求学生的作业时长,每天完成时间不能超过一个小时。设计基础性作业是为了对于学生的基础进行,巩固复习如何控制基础写作业的作业量D需要教师先进行预做,自行评估作业的量。教师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的是作业的质量,而非数量,避免出现同类题型反复练习的钱,你这样机械化的数学题会引起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厌恶之情。所以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作业的“适度”,不再出现“做练习册第几页到第几页”,这样简单粗放的作业布置,而是筛选基础题中,高质量的题目进行科学的作业设计。
例如,在我授教的四年级《运算定律》时,我对于基础作业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变以往命令式的方式,让学生有一个相对宽松的作业环境氛围,以“基础过关”为基础作业设计形式。基础过关题目如下 :
(1)两个加数的和是900,其中一个加数是400,另一个加数是( )。
(2)计算380×[(65-25)÷4]时,先算( )法,再算( )法,最后算( )法,结果是( )。
(3)17×25×4=17×( × ),这里运用了( )律。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 ),0和一个数相乘,仍得( )。
(二)设计拓展性作业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需要对于他们的数学思维进行一定的扩展,所以拓展性作业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思维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然而,拓展性作业的设计不再是以往的做一些竞赛题、提高题的等,老师要综合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力为作业设计的设计理念。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思维型学科,具有丰富人文的价值,所以,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渗透一些人文资源以及数学的历史文化或是让学生自己进行自主思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不再是枯燥的数字组成,而是拥有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以及自己的逻辑思维,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精神。
例如:就《运算定律》为例,我设计了“小试锋芒”和“擂台挑战”的方式,实现作业“自助餐”,让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对于数学的需求。
(1)小试锋芒(请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解题,能简便的要简便)
360÷(70-4×16)
158-[(27+54)÷9]
167+25+33+175238-137-38-64
104×25
(2)擂台挑战(可根据自身实际选择答题)
28×11111+99999×8 125×37×27
要求:请使用简便算法解题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分成设计的策略研究
(一)有效发挥教师在作业布置过程中的作用
教师作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领头羊,对于学生具有重大影响。所以只有教师将教育理念进行转变,才能更好的带领学生的学科学习。教师需要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每个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明白分层作业设计的目的,进行合理的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ABC三个层次的划分,针对于数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适当减少基础性的作业的数量,增加思维创新类的习题,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针对B类的学生教师可以以基础题为主附加一些变式题,使得学生对于题型能够进行灵活转化。针对心累的学生教师以基础题以及书本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进行作业设计增加学生对于基础的掌握,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二)不断丰富,分层作业的作业形式
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以及学习能力特点,进行形式多样的分层作业设计。分层作业的基础部分的习题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而拓展部分的作业相对于基础部分的作业来说,更具有一定的深度和灵活性。作业整体设计要兼顾课内外的学习活动,把课外作业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例如,周末作业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本周所学知识点,以少而精的高质量作业取代简单、机械、重复性的大量作业,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
四、总结
双减工作事关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教育质量发展,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如何精准发力,积极落实双减工作,切实为学生减负,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很艰巨的任务。在双减背景下,作业量减少,教师更要注重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和学情分析的功能,从而提高作业的效能,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思考在双减背景下如何设计好的作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秦天.“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高质量分层设计浅析[J].读写算,2022(08):195-197.
[2]郭晓莉.“双减”背景下前置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以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为例[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20):11-12.
[3]钟丹韫.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及实施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A1):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