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四园”理念引领下的县级高中文化育人德育实践

——以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为例

张斌 常丽莎 高前航
  
启迪·下
2021年10期
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 471500

摘要:文化育人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对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习惯、引领学生向善向美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以“校园、公园、乐园、家园”为校建理念,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出一流的育人环境,有效提高了德育工作整体水平,实现了学校办学层次和办学品位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四园”理念 县级高中 文化育人 德育实践

文化育人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长期生活在校园中的学生个体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都会受到校园文化的浸染。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指出:“要依据学校办学理念,结合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因地制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秩序良好、环境优美,校园文化积极向上、格调高雅,提高校园文明水平,让校园处处成为育人场所。”[1]然而,受经费投入和硬件设施等因素的影响,县级高中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投入较少、主题不明、分布零散等问题,制约了文化育人功能的发挥。近年来,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秉承“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以“校园、公园、乐园、家园”为校建理念,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倾心营造一流的育人环境,让校园在教育教学功能之外,兼具公园之高雅、乐园之愉悦、家园之温馨,对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习惯、引领学生向善向美起到了重要作用,有效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提升,对解决县级高中文化育人德育难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创新校建理念,倾心营造一流育人环境

学校认为,传统的校园是师生工作学习,共同完成教育教学活动的特定场所。现代意义上的校园在教育教学功能之外,还应该兼具公园的高雅优美、乐园的开心愉悦、家园的温馨舒适。秉承这一校建理念,学校倾心营造一流的育人环境。

(一)美化自然环境,打造最美校园。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占地700余亩,学校北依青山,南临伊水,山岭平地相间,地势错落起伏。在校园绿化美化过程中,学校依山就势,融合自然,结合300余亩的原生态校内山岭,打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校园环境,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休闲区错落有致,梅园、桂园、竹园、牡丹园、银杏园、桃李园、枇杷园、果香园等小型园林点缀期间,实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景,漫步校园,宛如公园。古人云:景美则心旷,心旷则神怡,神怡则智清,智清则学佳。三年高中生活,学生身处期间,优美的自然风景愉悦着学生的身心,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崇德尚美。

(二)完善服务设施,增强人文关怀。学校特别重视细节对学生成长的濡染作用,一方面率先建成校内沐发坊,方便寄宿制高中学生日常洗发;另一方面,开展“厕所革命”,在校内所有卫生间免费配备手纸、洗手液、干手机等物品,营造良好的厕所环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些充满人文关怀的服务设施,不仅方便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也自然而然地影响和改变了山区孩子的行为习惯和精神面貌,塑造出县高学子朴实大气、文明高雅的青春形象。

(三)建立校内基地,助力德育实践。学校利用校内山体公园优势,整合初高中教材资源,建立了校内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孔子文化苑,包含孔子像、四书阁、五经阁、诸子阁、唐风阁五部分,每个阁内展示相应的代表性文学作品,配置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各类书籍,师生可以浏览参观,也可以开展阅读课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脉络,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除此之外,学校还结合校园日常经营管理,将绿地、果园等校园公共区域分班承包,作为全校各个班级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定期开展除草、植物修剪、果实采摘等劳动活动,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德育作用,让学生在劳动中将道德认知内化为道德习惯。

二、加强文化建设,营造浓郁文化氛围

“校园有了文化,学校就有了气质,学生也拥有了灵魂。”[2]结合文明校园创建等活动,学校因地制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努力让校园处处成为育人场所。

(一)标识文化。七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形成了“自信、自励、自强”的栾川一高精神,凝练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校风,沉淀下“文明、守纪、勤学、创新”的学风和“敬业、爱生、严谨、高效”的教风,这些都成为学校重要的文化标识和开展德育工作的宝贵精神财富。结合这些标识文化,学校在楼宇、道路、景观命名等方面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如高中三个年级教学楼依次命名为明志苑、致远苑、博望苑,一方面告诉学生在高一阶段要要树立志向,打好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行稳致远,登高博望;另一方面也是告诉学生高中阶段除了知识的学习,还要提升格局,开阔视野。在校园文化景观的命名上,学校充分考虑其德育作用,如学校中心广场有石桥一座,是校园重要通道之一,命名状元桥,寓意“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告诉学生始终保持追求第一、勇登巅峰的拼搏精神。

(二)橱窗文化。橱窗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外化形式,也是开展德育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现有各类橱窗百余个,在日常管理中,学校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橱窗分类管理,定时更新,充分发挥橱窗的育人功能。一是设置文明校园创建橱窗区,展示文明师生、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新时代好少年等各类文明创建成果,引导学生提升文明素养,争做合格公民;二是设置红色教育橱窗区,开展时政知识等宣传教育,弘扬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制度自信;三是设置办学成果展示橱窗区,进行学校文化、优秀师生、办学亮点等宣传展示,培养学生爱校荣校意识,增强学校凝聚力;四是设置报刊阅读固定橱窗,学校始终坚持在每幢教学楼预留四个报刊展示固定橱窗,定期展示最新报刊,让学生课余时间可以随意浏览,充分发挥优秀报刊在学生成长中的德育作用。

(三)连廊文化。在校园绿化美化过程中,学校因地制宜,建成曙光长廊、星空长廊和双一流名校长廊,曙光长廊选取在人类发展进程中作出重要贡献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介绍人物生平和重要贡献;星空长廊选取国内重要科学家事迹宣传介绍;双一流名校长廊介绍名校基本情况。通过这样的宣传展示,让学生在课余休闲之际,可以反思人生定位,坚定个人目标,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四)墙壁文化。让学生视野所及,都能感受到美的力量。这是学校在文化育人过程中进行的重要探索。教学楼公共区域墙壁,学校悬挂展示经典书法、世界美景、中外名画等临摹作品;教室外的墙壁,由德育处统一安排主题,各个班级自主设计美化,创设班级文化墙,展示班级风采,传播校园正能量;生活区的墙壁,展示遵德守礼宣传标语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宣传版面。通过巧妙地设计安排,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学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积极向上的力量,从而产生良好的内心体验,进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三、打造书香校园,助推德育工作提升

“书香校园”是以提升学校文化氛围、增强学校内涵为目的的德育工作方式,对提高学生内在素养,塑造学生良好习惯,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具有重要作用。在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学校不断加强书香校园建设,除原有图书馆之外,在全校各教学楼新增6各阅览室、15个悦读驿站、30台触摸一体机。每个学生书屋设置座位100个,配置优秀书籍800余册、杂志40余种,师生不出教学楼也可即时进行阅读教学。悦读驿站和触摸一体机分布在教学楼各楼层,每个悦读驿站配置杂志300余册,实行开放式自主管理,学生课余时间可以在班级楼层内随时静坐借阅。30台触摸一体机由学校信息中心统一进行浏览页面管控,既方便学生随时查阅资料,进行电子化阅读,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着学生文明上网,绿色上网。阅读条件的优化,进一步缩短了学生的阅读半径,实现了常时间阅读和碎片化阅读的科学融合,校园阅读氛围更加浓郁。除此之外,学校也定期开展诗歌朗诵会、征文比赛、经典诵读等文化活动,不断弘扬阅读风尚。书香校园建设的开展,让校园更加安静和谐,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文明素养,助推了德育工作的更好开展。

文化育人,润物无声。“学校文化育人的模式创新,是突出德育时代性的要求,是适应新时期的青年学生的群体特质的要求。”[3]构建融校园、公园、乐园、家园为一体的育人环境,让县级高中的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实现全面发展,终身发展,这是学校的文化理念,也是学校的教育愿景,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在“四园”理念引领下开展的一系列文化育人德育实践,促进了学校办学品位的整体提升,也有效助推了德育工作的不断进步,学校先后荣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河南最美校园、河南省书香校园等荣誉称号,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河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在区域高中中发挥出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立德树人背景下县级高中校本德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CJYC212603097)研究成果。]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EB/OL].(2017-18-22)[2021-11-1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1709/t20170904_313128.html

[2]钮佳栋.校园环境“浸润”教育进行时[J] .基础教育研究,2019(6):14-15.

[3]曾淑煌.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11):35-3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