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培养大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联动管理平台的一些思考

曹嘉唯 尹轶群
  
启迪·下
2021年11期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大连科技学院 116000

基金项目:2021年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培养高校学生自律能力的联动管理平台; 项目编号: S202113207013

中文分类号  G645

摘要:大学期间是当代大学生形成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必要时刻,在这一阶段他们的思想较为活跃、学习动力较为积极、参与的人际交往活动比较密集。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自律能力的分析和研究,结合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发现大学生未能养成良好的自律能力的几个问题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大学生、成人成才、自律、互联网+

1、当代大学生自律能力现状

1.1大学学习生活的改变暴露出自律能力的短缺之处

在许多学生的眼中,大学校园里除了有最为基本的日常学习生活之外,还有较为丰富的社团活动和自己大把的空闲时间。在充裕的时间里,有的同学能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把时间和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安排得有条不紊,能够过上一个充实而快乐的大学生活,这也是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想要看到的结果。同学们能够在大学自由开放的天空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塑造自我,不断提高自已的能力,这当然是很好的。但也有一部分同学,在面对如此充足的时间时,不仅乱了方寸,更不知道该如何利用好时间,于是在没有任何考试和学习的压力时,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把曾经高中时代所压抑的负能量在大学里完全暴发,把课外大量的时间用在了上网、玩游戏、看电影等娱乐的事情上,不能很好的克制自己。种情况愈演愈烈,逐渐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一部分没有自制力的同学在没有老师监督的情况下,逐渐出现了更加严重的学习态度疲敝,思维涣散,上课不听讲,课后习题不认真完成等情况,这些特殊时期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亟待我们解决,而利用互联网自我制约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1.2道德约束的效果在学生学习生活中渐渐暴露出不足

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我们所崇尚的是自我约束和相互监督的文化心理,讲究的是仁义礼智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大批量的商品不断涌入中国市场,大学社会带来的压抑情绪和随处可见的谣言很容易在网络空间传播开来,这导致了很多在现实生活中被拘束的大学生容易脱离道德束缚,将对生活的的不满和积怨发泄在互联网上,这些更导致了其自我约束力的崩坏。

1.3大学生个人功利主义和自我个性的张扬造成自我约束能力的短板

由于当前大学生们思想活跃且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表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他们过于渴望成功,也极其渴望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但在探索的过程中又不愿意付出太多的努力。通常这种学生的自制力普遍较差,不能很好地自律和克制自己,更是不能经受住大的诱惑和挫折。因缺乏必要的自律精神,导致对该如何度过大学里的休闲生活存在着认知偏差。正确的休闲生活需要自律精神指导,要克服大学生过度膨胀的私欲,进而把休闲生活时间控制在合理范围。[     1  ]当代高校大学生,大部分同学参加活动比较积极,对于官方组织的活动,他们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同时他们不喜欢说教式的教育,更加喜欢能够亲身参与体验的教育方式。他们喜欢被他人关注,有些个人主义,在集体生活中包容和相互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2、基于“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对于培养学生自律行为的思考

2.1从大学生不自律的原因入手思考如何利用其心理帮助其自律

上文分析提到,当代大学生因刚升入大学,欲求放松自由的心态和学校严格要求的规章发生冲突,导致大学生产生逆反情绪,他们容易将学校对其殷切希望当成束缚从而以放纵和逆反作为当做个性,这种不正确的思想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改正就容易导致学生自律性差从而无法约束自己的行为[     2],在进入社会后,他们会对自我约束力与管控力等产生质疑而导致自我迷失,这类情况的产生就需要运用当代大学生根植于生活的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进行正向纠正,只有自我内发的积极心态和自律内驱力才能够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大学生活自我正确支配后的价值,而这一行为需要打破我们对旧时代教条主义与思想钢印的观念,从新时代的新媒体出发,从互联网出发,从大学生自我兴趣与自我内省力出发,从而使其能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自我督促自律。而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大学生由于缺少心理疏导和及时的社交补偿,囿于寝室等比较封闭空间,会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从而自我沦陷,失去甄别信息的能力,从而接受一些糟粕文化,对其自我发展有及其重要的腐化影响。

2.2结合互联网+的背景简述应该如何使大学生实现自我时间规划

据调查数据显示,8.02%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长为 2 小时以下;10.14%的大学生每天的上网时长为 8 小时以上:每天上网时长为 5—8 小时的学生所占比例为 29.95%:每天上网时长为 2—5 小时的大学生人数最多,所占比例为 51.89%,约占总调查人数的二分之一[     3] 。这个数据正在这个数据化爆炸的时代以及其快速的比率增长,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如果没有把控好尺度,将会使更多的大学生陷入无知的泥沼,那么就会有不少人提出,我们应该督促国家出台相关法律规范大学生行为规范,减少网络使用时间,从而做到自律,而很显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这一想法实则南辕北辙,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将互联网的使用进化为人类未来接班人的得力助手,为大学生未来自律发展做出如下思考。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我们应当调查当代大学生的普遍作息与自我规划导向,根据每个人的自我需求配合个人意愿制定出动态平衡的自律生活规划,这一生活规划可以在大学生当进入学校时,也就是自我未来期望值最高的时机做出自我期望,在后续我们会通过APP的形式来记录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各项指标,使大多数对现实和未来迷茫没有实际举措,生活不规律、无人指引的大学生能够通过各项指标作出选择题,从而对自身的自律情况有所了解,并且从模糊的努力和摸索变为量化表格和透明实际、可追溯可视的生活指标,并为之一点点奋斗。同时互联网的一大特点及即时性,广泛性可以在项目中被很好地运用,通过这个平台使全国各不同层次的高校能够有相互分享相互学习的机会,开放一个自律学习的共同进步的“朋友圈”,使自律性较差的学生能够获得自律性较强的优等生的学习经验及生活管理技巧,通过相互沟通学习共同进步,从而规划出更加富有活力的大学生活。

2.3如何通过互联网对于大学生生活各方面做出可视性反馈和数据化自律方案

1)解决大学生作息时间不规律的问题

现代社会信息繁芜丛杂,多数大学生都会陷入网络的桎梏,熬夜使用电子产品导致猝死的案例数不胜数,另外手机成瘾问题更为严重,大学生对于短视频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已经不容小觑,而本项目将通过设定闹钟,科学的睡眠方式教育,播放助眠有声书等一系列方法帮助大学生养成自律的睡眠习惯,从而提高睡眠质量,间接提高次日学习效率。由于不少同学受到前所未有的心灵和身体的双重压力而采取自我封闭,这会一定程度导致心理的抑郁和精神的涣散,在没有外力督促和提醒的情况下多数大学生会因为受到负能量的影响渐渐产生对于生活的不良情绪,这时本项目将会推出一系列有声电台和心灵疏导分享,给此情景中受到影响的大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心灵养分。

2) 解决大学生饮食不规律的问题

由于没有了家长的督促以及睡眠习惯差导致的恶性循环,大多数大学生的饮食规律及其不稳定,有些学生为了睡懒觉放弃早饭,为了省钱或者懒惰放弃中餐或晚餐,这对于发育期的大学生来说是十分致命的,同时许多同学还为自己的体型而烦恼,为无休止的突发会议占用午餐时间而烦恼,为此,本项目通过学生自己对于事物的爱好和需求,由系统大数据推荐共同策划出最合理的动态膳食,由平台与学校食堂进行联动,可以提前通过平台预定到自己最需要的食品,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健康饮食指标。

3) 提高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质量及效率问题

大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会十分迷茫,在没有老师严加管控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学习散漫、效率低下等问题,许多同学会因为没有好的学习计划导致学习成绩不佳,许多意志力不坚定的同学会受宿舍风气影响而放弃去图书馆学习,还有些同学在参与学生会等校级组织后无法做到学习与生活的平衡。

4) 解决大学生身体素质不达标的问题

研究显示大部分大学生的运动量都没有达到国家平均指标,许多大学生由于没有了老师家长的督促,沉迷于在寝室或校外网吧社交或电子游戏而漠视了基本运动量的重要性,成为典型的宅男宅女,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十分不利于个人发展。

5) 解决自律氛围缺失问题

在一些民办本科院校中普遍存在学习氛围低迷的问题,少数希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学生在长期的倦怠氛围的渐染下容易出现学习倦怠与被同化的问题,而网络作为沟通的媒介,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管理平台,监督并规划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性。

6)解决学校僵化的管控问题

现代大学的校园学风管控手段大多拘泥于寝室检查,笔记抽查,期末或期中考试等比较僵化的形式,这些硬性的要求和指标有时非但不能引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与思考,更多的是萌生出逃避与叛逆的想法,这种对立的管控形势不利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大学生自发的学习内驱力亟待一种新兴的内发型自律手段进行合理引导。

7) 解决学校资源配置效率问题

现在大学的图书馆、食堂等一些公共设施很难有效地被学生得以利用,有许多同学因为没有座位或午餐时间排队时间过长而无法很高效地学习或用餐,导致资源没有办法得到有效的的利用,而本项目通过学校设施与个人终端的实时沟通,可以最大限度地实时给予座位或者用餐的信息。

3. 利用互联网加强自律的优势

3.1. 利用互联网学习可以更大程度地利用碎片化时间

互联网的一大优势即是便捷即时,一些涉及平台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运用了人们对于碎片时间的支配,从而一点点充斥每个人所有的日常休息时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坏习惯的产生利用了碎片化时间,所以利用互联网培养自律能力同时也需要用到碎片化时间,自律平台会在每日指定的休息时间为使用者推送碎片化的知识,积少成多形成知识体系,时使用者潜移默化地接受知识,如为需要考四六级的使用者在学习之余推送每日单词,每日英语电影原片片段来训练口语和词汇量,为需要考研的使用者推送考研经验和最新考研信息,这样的系统安排既可以避免在碎片化时间内使用者的注意力被糟粕文化占用,又可以形成习惯性学习思维。

3.2 利用互联网传播的广泛性可以创建学习共研网络

由于我国现在学习资源与水平发展不平衡,许多教育发展不发达的地区往往很难与高水平发展地区实现教育经验共享,但是互联网可以很轻易地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应用可以做到跨地区开展实时自习室,通过互联网来连接学习资源,许多山区小镇的高中生或许苦于英语口语交流没有实际应用机会,而他们现在可以通过应用与高水平发展地区的同学视频交流来获得实践机会。同时我们的应用会开展类似朋友圈的功能,能够让自律的同学充分分享到学习经验,最大程度第一时间通过互联网与其他学生共享学习共同进步,使不够自律的同学在学习圈中感受到自律学习的氛围,从而将自己同化入学习的队伍中。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下,我们对于大学生自律的问题不能只关注与限制上网时间和强硬的学习措施,而是开始思考结合互联网的方式将自律的心态和活动融入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从而促进全国大学生之间的良性学习。

参考文献

[1] 卫爱明.休闲生活中大学生自律精神培养的思考[J].品位·经典,2021(14):93-95.

[2] [1]田晨苗,葛涵博,程秀花.论大学生自律意识与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07):37-39.

[3] 张雪莹,黄浩.“互联网+”视角下大学生网络防范与自律意识的现状分析研究[J].知识文库,2017(08):266+16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