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项目式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项目式学习是新课标下的一种有效的实践研究教学方式,与创新教学理念相符,能够使学生学习能力得以提升,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将项目式学习法应用到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突出教学优势,为学生提供充分探索空间,最大程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高效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推动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实现大提升。在开展项目式学习的时候,教师要强化教学方式创新,深入研究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精心选择学习内容,制作项目学习作品,将信息技术教学和项目式学习充分结合起来,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实现大提升。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推进发展,项目式学习这种新型学习方式被应用到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新课标大力倡导项目式学习,将其科学合理应用到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当中,强化学生主动探索现实世界中遇到的问题,在学习探索中学习信息知识,提升技术能力,培养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项目式学习概念和内涵分析
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先进教育理念,不同于传统和单一的学习方式,项目式学习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主线,发挥老师主导作用,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索问题,进而更加高效的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具体来讲,项目式学习包括项目选题、项目设计、项目执行和项目展示四个环节,在完成项目式学习过程当中,学生回顾融合已学知识,发展计算思维能力,推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升。教师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具体教学过程当中,要依托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任务,再结合项目开展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探索项目,总结融合知识,大大提升探索能力。项目式学习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学习,能够主动发挥利用环境的优势作用搜集资料,高效学习新知识,切实解决遇到的问题,推动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大幅度提升,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发展。
二、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
通常讲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主要是四个方面,即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创新以及信息社会责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一是信息意识主要是学生个体对信息的敏感程度,以及对有用价值的一个基本判断能力,信息意识较强的学生能够联系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自觉寻求适合方式去获取和有效处理信息,对信息变化感受力强,采取有效的策略科学判断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准确性以及目的性。二是计算思维通常是指学生个体借助计算机的计算思想方法,通过问题解决方案的制定形成,产生有效思维活动。计算思维较强学生,可以借助计算机处理界定问题、抽象特征、数据组织等,去分析判断各种不同的信息资源,实现成功解决方案的形成。三是数字化创新能力,学生具有评估选用常见的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能力,切实能够加强对学习过程和资源有效管理,创新性推动问题解决,高效完成学习的任务,有效培养提升创新作品的能力。四是具有一定的信息社会责任,通常是社会个体可以积极履行道德提升、文化修养、行为自律等应有的社会责任。信息社会责任较强的学生,大都信息安全意识是比较强的,能够自觉的去遵守信息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社会基本伦理道德,从而更好的维护正当利益。
三、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运用项目式学习模式的主要策略
(一)精心选择项目内容,调动学生学习激情。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使学生熟悉以及更好的应用计算机,提高信息数据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将项目式教学法巧妙运用到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当中,能够让枯燥的信息知识更加形象生动,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具体应用项目式教学法时,教师要精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内容,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实现信息技术能力提升,让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培养。信息技术知识面较广,学生在学习时经常会遇到难题,教师对此要精心选择内容,加强科学引导,帮助学生快速找到答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补充说明,切实增强学生成就感,喜欢上信息技术。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一定要把学生放在首位,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生进行多元化互动、交流、探讨,推动课堂教学效率提升,逐渐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产生喜爱之情。
(二)坚持学生为本理念,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高中信息技术老师在应用项目式教学法中,要切实发挥教学目标指引作用,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明确具体教学目标。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发展,将项目式教学法应用到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可以激发学主动学习意识,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的激发出来,让学生的探究能力和信息思维能力得到强化锻炼,实现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提升。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与学生积极交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采取有针对性的项目式教学,推动课堂教学效率提升,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教师在教学“图像的加工与处理”知识时,因为高中生已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老师在进行项目设计时要适当强化项目内容的实用性,推动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实现大提升。老师可以结合“感恩”这个主题设计项目,让学生搜集包括“恩情”的视频、图片等资料,借助Flash软件设计加工,突出感恩主题,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图像加工处理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感恩之情等核心素养。
(三)强化项目实施应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在实施项目式教学中,如果课堂上无法全面深入理解有关知识内容,课下时间还可以回想老师提出的项目举例开展深入的思考,再次学习,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点。加强项目式教学法的运用,既能够强化学生主动性,又能够增强学生的信息分析能力及核心素养。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老师在开展项目讲解的时候,会重点讲解普遍性错误问题,很少讲解个别学生的错题,而有的学生又不好意思去问老师,此时学生可以借助项目例子开展思考,有效去解决难题,并认识到错误之处,进而更加高效的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比如,在学习“电子点餐信息系统”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美团外卖、饿了么等外卖公司,许多学生都有点外卖的经历,只要手机上点餐就可以,对这个点餐信息的系统运行和操作比较感兴趣,想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点餐项目操作实施,为学生讲述计算机、移动终端、信息系统、数据处理、流程优化等软硬件的知识,使学生逐渐了解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构成、工作原理以及电子点餐信息系统的数据是如何处理的,进而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四)强化实际生活联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现在信息技术已经广泛普遍应用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带来了便利,与生活联系紧密。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信息系统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可以借助信息系统切实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具体问题。例如在教学“探索智能花卉养护系统”知识时,几乎每个家庭中都养了花和绿植,高一学生的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基本具备,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养花卉的经历和知识,肯定遇到过不知何时浇水的问题,将互联网智能系统运用其中,就可以很好的解决此问题,教师先为学生播放智能花盆的PPT,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探究其中的工作原理,通过探究学习切实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核心素养,认识到到信息系统与外部世界存在的关联方式,锻炼了计算思维,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综上,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有效的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应用项目式学习法,可以把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激发出来,推动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而且还有助于解决学习难题和重点,培养发展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等素质能力。所以高中老师一定要强化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丰富教学内容,大力实施项目教学,推动项目教学效率提升,大大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鹤.项目式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以“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为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10):63-65.
[2]许仕英.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应用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方法分析[J].《考试周刊》,2021(48):109-110.
[3]石少坤.项目式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高考,2019(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