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读思达”教学法的思考和实践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阶段,教师想要借助“读思达”教学法培养与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传授学生读书技巧,从思考中发散学生思维,以及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本文围绕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读思达”教学法的思考和实践展开论述,希望对初中语文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读思达”教学法;思考;实践
前言:
阅读、思考、表达是“读思达”的具体内容。其注重归还教学课堂的主体,将主体位置给予学生。“读思达”以科学性、继承性、系统性、实践性四大特性为教师提供了适应中国本土教育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在有理论支撑同时具备可实践性的教学模式下提升综合实力。
一、授予读书技巧,提升自学能力
“读思达”讲究以“读”为基础,在基础上教师们需要以“引导”为主要手段,在教学上向学生传授相关读书技巧,让学生们能够自主去揣摩思考,从而在思考揣摩中感悟读书的方法[1]。而在中考考试试卷上,阅读的占比是很大的,因此,教师需要做的是,帮助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对文字的灵敏度。在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后,学生才能够在考试中节省下更多时间进行检查回顾,以保证留有充足时间用于写作。而提升学生阅读速度的办法就是读书技巧。
例如,在阅读与科普相关的文章时,如若是对科学内容不感兴趣的学生,读起来会感到十分痛苦,速度也会大大降低,及其影响学生的做题效率。教师要针对这种情况去分析相关的原因,从原因处落脚来解决学生的问题。科普类的文章在写作上其实是十分具有逻辑和结构的。因此,教师教育学生在阅读类似文章时候,不能一股脑就从头看起,而是要学生先看全貌,再看细节。在全貌中去寻找科普文章的相关结构,是采用“总-分”还是“总-分-总”这些都是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揣摩分析的。在阅读完全貌后,尝试去看每段的内容,在每段的内容中提取关键句即可,这样的方式能够大大提升看科普文的速度,也能在最快时间内捕捉文章的重点信息。对于散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一边读一边思考。由于散文属于“形散神不散”的题材,学生如果继续使用先看全貌后看细节,会出现很多问题,还会增加学生的焦虑心理,这些在考试中常常出现。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去观察挖掘学生在阅读上存在的问题,才能够对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内上引导学生阅读,也需要让学生在课外多涉及相关短文,去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二、融合大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大单元”教学法也是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崇培养核心素养后设计的教学方法。其适应了教学的板块设计,教师可以依照这种方式直接在教材上操作,将教材中一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从而引导学生能够拓展思维,培养对知识的联想能力,能够在脑中形成网状,将相关知识串联起来,不断巩固。语文的“大单元”教学也十分适用初三的教学方式。升入初三后的最首要目标就是冲击中考,在备战中考的过程中需要将曾经的知识重拾起来,如果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很容易产生“假努力”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利用“大单元”教学去引导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摸索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从而高效复习,迎战中考。
“大单元”教学能够极大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种发散性思维也同样能够助力学生在考场上发挥神功。当前在中考考试中难度加大,为了能够筛选人才,出题者在设计题目上都独具匠心,原题出现率十分微小,每一年的题目都在不断创新。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挑选创新型人才,出题人们卯足了劲。具备发散思维的学生能够在面对这种创新题目上灵活应对,调动自己脑中的思维导图大单元意识来解决题目,给出较好的答案。这也是教师希望培养出来的人才。例如在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出现了诸多描写人物的文章,其中包括《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回忆鲁迅先生》等文章,这些文章中包括了对人物的描写和对人物的相关分析,将众多与“人物”有关的语文知识融合在一个单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知识整合分类,最终形成单元文章去巩固记忆。这种“大单元”教学对学生自学也十分有帮助,学生能够在阅读相关书目时,先去看大纲,了解整体后再去了解细节,最后整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互动式学习是“读思达”三者中的输入关键环节[2]。学习最终结果在与运用,学生需要将自己在课堂中所学的语文知识用语言、文字的形式输出,才能够达到学习的效果。很多教师强调积累,让学生不断输入知识,却忽略了运用。运用和输入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如果能够将知识输出运用,也是巩固知识,加强积累的一种手段。所以在课堂上,语文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让学生表达自我。
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相关活动,在展开写作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组建辩论队,在课堂上围绕一个观点进行输出,在学生多方收集资料后,整理成相关观点,在辩论会上大放光彩。教师从学生们的陈词中不仅可以看见学生们的积累程度,也能够了解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结:
在开展初三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读思达”教学法融入课堂实践,采用多样化教学策略,授予学生读书技巧,借助单元教学发散学生思维,在互动中激发学生表达欲望,这样才能发挥其教学功效,提高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罗丽华.“读思达”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自读课和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初中生写作,2022(Z1):67-69.
[2]何德英.谈语文课堂中“读、思、达”教学法的实施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03):67-68.
该论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1年开放课题“省中考背景下文学类文本’读思达‘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KCZ202101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