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教学游戏化背景下推动幼儿园中班建设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策略
摘要:在教学游戏化的背景下,推动幼儿园中班建设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将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进行了有机融合,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充分地发挥出来,对幼儿的整体素质进行提升,从而提升幼儿园的教学质量。文章以幼儿园中班的具体教学状况为依据,对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探索,包括:游戏化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设计,教学环境与氛围的营造,游戏化教学活动的开展,科学的教学评价。这些策略的运用可以为幼儿园中班建设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教学游戏化;幼儿园中班;教、学、评一体化;策略
前言
在目前幼儿园教育背景下,教学游戏化是一种被普遍认可的教育观念。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需要,而这种教学游戏化的产生,既可以充实幼儿园的教学方式,又可以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带来更大的可能性。尤其是在幼儿园中班的教学中,孩子们正处于幼儿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构建“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可以更好地推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一、教学目标与游戏化设计
1.教学目标
本文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利用游戏化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让幼儿在一种放松愉悦的气氛中,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养成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2.游戏化教学设计原则
(1) 符合中班年龄特点。对幼儿园中班的孩子而言,他们处在学龄前的关键时期,身体和心理都在快速发展,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具备一定的语言和社会技能,但是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少。所以,在进行游戏化教学的时候,老师应将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需要都考虑进去,并符合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特征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1]。
(2)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注重趣味性和教育性。在进行游戏化的教学设计时,要把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的目的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把游戏活动与教育的内容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保证教育的效果和针对性。在进行游戏化教学的设计时,让儿童在玩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会并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比如,老师可以根据所教的内容,为幼儿设置相应的故事线或角色,让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完成任务,获得新的知识。
二、教学策略
1.创造游戏化的教学环境
(1)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依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兴趣,搜集与幼儿学习有关的各类资料,如:图片,录像,绘本,玩具等。资料应与主题有关,有教育意义,并能引起儿童的注意。比如:电子白板课件的动画制作可以采用情景的形式,使学生在情景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老师可以创设“动物王国”这个情景,让学生了解并了解这个世界里的各种动物。这种情景式的动画设置,既能提高儿童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又能加深儿童对所学内容的认识与把握[2]。
(2)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一种快乐的教学气氛能够增强幼儿的兴趣和参与性,从而提升幼儿的教学效率和教学兴趣,因此,老师要跟幼儿形成一种和谐的互动,重视幼儿的需要和情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差别,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并指导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在学生的游戏和活动过程中,老师可以主动地参与其中,与他们展开互动和交流,从而构建出一种密切的关系,为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奠定基础。
(3)设计故事性游戏化的教学情境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将教学内容与故事情境相结合,例如,“朱迪警官破案记”,就是一项有故事的、以侦探为题材的、具有游戏化的教育项目。在此活动中,小朋友将会以朱迪警长的身份,参与一系列趣味横生的难题,并与同伴互相交流,最终找出犯罪嫌疑人。此项活动以故事为主线,结合游戏元素,让小朋友在游戏中学会知识与技能。
2.设计多元化的游戏活动
多元化的游戏活动,包括拼图游戏、益智游戏、音乐游戏、户外探险等多种形式。这些运动为孩子们带来了丰富的视觉经验、刺激了幼儿的想象力、发展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及创新精神。此外,这种游戏所包含的数学知识、科学原理、艺术等教学元素,也能够很好地与幼儿的学习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注重一些关键的问题。首先,要使这些活动符合教育的目的,以保证幼儿通过这些活动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3.培养幼儿主动性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游戏是孩子们最喜爱的一种活动,也是他们最自然地一种学习方式。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能够自由地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这种方式能够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比如,老师可以安排“过家家”,“卖菜”,让孩子们积极地参加,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可以充分地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来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感情。
其次,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指导意义的问题,让孩子们积极地去想,去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地向孩子们提问,并指导幼儿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并进行解答,这种方式能够让幼儿积极地去探索并发现规律,从而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比如,做一个拼板游戏,老师可以这样提问:“这个图形你能用什么方式来拼?”“你发现了哪些规律?”等问题,来引导幼儿进行思维活动,并进行操作[3]。
三、评价策略
1.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的重点是幼儿在游戏化学习中的发展和进步,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和评估内容,并让多主体的评价参与,能够有效地提升评价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在过程性评价中,除了注重幼儿的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外,还注重幼儿的学习态度与方法,以及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中,孩子们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是否能够和同龄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是否能够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些都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内容[4]。
2.结果性评价
随着教学游戏化的发展,幼儿园中班学生对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需求也随之增长。在结果评价中,具体而言,看学生是否具备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基础知识,语言和数学基础,社会技能,以及基础的自然科学知识等。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创新精神,合作精神,自主学习能力等。
3.幼师评价、幼幼评价与自评相结合
幼师评价指的是教师以幼儿在游戏化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和进展为依据,对幼儿的知识技能、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能力等进行评估。幼幼评价指的是儿童之间的相互评价,能够让儿童知道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进而更好地反映自己的行为。自评指的是幼儿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做出的评估,它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需要和能力,进而更好地对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式进行调整。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其次,要注意客观公正,防止主观。最后,在评价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时地调整,从而更好地实现幼儿园中班建设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策略目标。
结束语:
在基于教学游戏化背景下推动幼儿园中班建设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策略中,通过培养幼儿的主动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幼儿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能够对幼儿的主动性、问题的解决能力进行有效地提升,推动幼儿的整体发展。同时,教师也要针对幼儿的差异性特征以及他们的发展需要,教育策略和方式进行适时地调整。教师还要重视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持续地学习并运用新的教育观念与方法,从而更好地实现幼儿园中班建设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策略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淑梅.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学活动游戏化问题及策略研究[D].吉林外国语大学,2023.
[2]熊昌敏. 幼儿园中班数概念教学活动游戏化的行动研究[D].西南大学,2022.
[3]陈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构建研究[J].启迪与智慧(上),2023(05):24-26.
[4]林馨.游戏化课程背景下幼儿园教学策略的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3(13):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