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研探
——以《汤姆?索亚历险记》整本书阅读分享课为例
摘要:整本书阅读是当今语文课改的一个重要趋势,它对于学生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鉴赏和文化传承等方面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笔者学校借助小组合作课堂学习模式组织开展整本书阅读分享活动,旨在通过阅读交流,激发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提高其思辨能力和鉴赏能力。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阅读分享活动;小组合作
整本书阅读是当今语文教改的一个重要趋势,它对学生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鉴赏和文化传承等方面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本课教学拟在统编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第6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学习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整本书阅读活动,借助小组合作课堂学习模式组织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通过阅读交流,以及提高其思辨能力和鉴赏能力。
一、教学前期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其记叙了主人公汤姆和小伙伴的几次历险,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现象,使天真活泼的儿童心灵与陈腐呆滞的生活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作家以童年生活的实际体验,加上高超的艺术技巧,使作品在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结合上,达到臻于完美的境界。
(二)学情分析
笔者学校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四二六”教学模式的课改已经进入了第六年,笔者所任教的六2班孩子也伴随着课改的进程不断成长。课堂上,学生经常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表达能力较强,且大多数学生已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梳理书中情节,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2.分享阅读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3.通过阅读交流,提高思辨能力和鉴赏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名著的内容,感知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交流,提高思辨能力。
二、 教学活动准备
学生自主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完成预学单,并进行自评。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三、 教学活动过程
(一)走近作者童年,激趣导入
出示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画像,介绍作者。
(二)检查预学单,快聊主人公
学生小组交流,并进行评价,再请学生进行全班汇报。
(三)走进汤姆的世界,感受人物形象。
1.小组合作:自觉思考3分钟,再在小组内探究、交流以下共学单:
(1) 汤姆做了哪些事情,促使他成为了小镇上的英雄人物?
(2) 汤姆是个怎样的小孩?请用一个词来赞美他,并结合书中事例来加以论证。
2.辩一辩:汤姆是完美小孩吗?
围绕“汤姆是完美小孩吗?”展开自由辩论。从而提升学生的思辨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畅谈精彩
课前布置学生围绕分析《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精彩之处做一份手抄报,并引导学生进行组内分享。
(五)聚焦“童年快乐成长”
1.三个小海盗在杰克逊岛上做了哪些开心事?2.品读“海盗生活”片段,体会纯真的童心。3.寻找汤姆与马克·吐温之间的奥秘。
汤姆天真活泼,对自然和生活充满热爱,追求自由与公正, 事实上就是另一个童年的马克·吐温。马克·吐温一生始终保持着童心,晚年朋友们还觉得他是个小伙子呢!
(六)布置作业,延伸阅读
通过展出延学单:《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姐妹篇,请进行对比阅读,再围绕故事内容、表达方法、人物形象等方面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小组的对比阅读成果。
四、教学活动解析与反思
(一)自主尝试
课前精心设计预学单,助力学生梳理故事脉络,为课堂交流做好准备。上课后,学生根据预学单和小组同学进行进一步交流分享。在“走进汤姆的世界,感受人物形象”环节中,笔者也先让学生先根据共学单自主学习,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二)合作探究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抛出了共学单,课堂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共同探究主人公汤姆的形象,学生在交流中促进思考,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三)展示释疑
在小组学习成果汇报中,师生畅所欲言,对汤姆的高尚品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继而,笔者抛出“汤姆是完美小孩吗”这个疑问,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思考,其思辨能力在此过程中得到了训练。
(四)应用提升
师生通过共同归纳本书渗透的一个重要主题——快乐童年,追求成长。使学生提炼信息、理解全书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最后,通过布置作业,亮出延学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思辨能力。
总之,笔者在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四二六”教学模式中,组织实施整本书阅读分享课,巧妙将预学单、共学单、延学单串联阅读活动,实现了课内外阅读的衔接。使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积极参与交流分享,提升了思辨力,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春霞.浅谈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0.